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山东省济宁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山东省济宁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5-09 14: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曲阜一中历史组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
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
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 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民主政治建设
挫折:“文革”对政治制度的破坏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新时期的
政治建设前提:新中国的建立探索:中共八大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内涵、提出和实践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起步:初期的
政治建设 表现:三大制度的
确立军事基础: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
被推翻政治基础: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
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
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政治上做了准备。
理论基础: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组织基础:1949年9月新政协的召开制定了
《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新中国的建立意义结束了被压迫的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主权国家;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条件人民代表大会制
(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基本制度)民族区域自基本制度治制度
(基本制度)确立:1954年宪法完善:1978年后(新时期)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发展:1954年载入宪法发展:1956年中共八大确立
八字方针“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完善:1982年宪法完善:1982年提出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三大制度的确立中 共 八 大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建全国家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强调全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
意义: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文革”对政治制度的破坏
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制度)遭到严重破坏,8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大也被迫停止了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的负责人受到无情的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革委会”成为全国各个自治区的权力机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 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他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新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合作探究:“一国两制”的内涵1、前提与基础?“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2、国家主体的社会制度?3、台湾、香港、澳门?社会主义制度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长期共存祖国统一4、“两制”的发展?5、目的?港、澳回归的意义(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2)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世界--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新中国初期,中共中央曾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这一构想。(临时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代表大会制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背景:
1.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
得全国胜利;
2.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意义:
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 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祖国统一历史潮流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理论)(实践)形成过程内涵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
1.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均起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后两者是国家机关,应该受前两者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组成部分,各级人大均由他们的代表
C.人民政协和各级人大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提供了渠道,它们都是统一战线组织
D.各民主党派和人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对党的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商作用√ 2.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的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
重要的是:
A 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望
C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一国两制”为有关各方接受
3.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
A 美国缺乏坚持一个中国的诚意
B 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
C 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
的倒行逆施
D 中国政府的态度立场不坚决√√ 4.右图中的场景反映了( )
A 香港回归 C 海基会成立
B 澳门回归 D 海协会成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