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孔乙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孔乙己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1 12: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过程与方法
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来分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探究性学习重点】
掌握“孔”里世界——音容笑貌来刻画人物
探究“乙”折人生——造成悲惨结局的原因
【探究性学习难点】
了解作者对迂腐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探究。
设计学时:三学时
第一学时:预备学时:完成字词、学生熟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第二学时:品析课文(即本教案的“二------五部分”)
第三学时:交流与检测(即本教案的“六------七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反复阅读课文,找出孔乙己的主要语言和动作,概括孔乙己的主要事迹;
二、新课导入
孔乙己是如何得名的?从孔乙己的名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明确: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这是一个蹊跷的得名!孔乙己怎么连名字都混没有了呢?我们也不妨借用一下孔乙己的名字,对课文加以分析:“孔”里世界;“乙”折人生;“已”中反思!
三、“孔”里世界
1、孔乙己的生活圈------咸亨酒店
掌柜:一副凶脸孔,酒里羼水---------冷酷、贪婪,发不义之财
荐头:情面大--------“两头吃的人”
店员: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羼水也很为难;专管温酒-------一个“多余”的店员
顾客: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有钱人的悠闲
短衣帮: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
---------短衣帮的困境
对比:贫富的分化,阶级的对立
孔乙己的“朋友圈”——别人眼中的孔乙己
音(语言):“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又”说明不止一次受伤,也说明孔乙己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潦倒不堪的境遇以及周遭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
容(神态):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一个“绽”字活画出他被人揭伤疤时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
笑(动作):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众人都哄笑起来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貌(外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孔乙己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他又是如何落到这般地步的呢?
四、“乙”折人生
(一)、平常日子(一波三折):
读过书;写得一笔好字-------曾经,孔乙己也算“小康之家”,家长父母对他充满希望?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不会营生-------愈过愈穷,他的日子是慢慢地穷下去的,
想象一下:是怎样穷下去的呢?
他身村很高大;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他有谋生的手段
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不愿意辛苦劳动。受封建教育的熏陶较深,好逸恶劳。









(二)、喝酒受辱(垂直打击):
1、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又”字和“他不回答”说明他习以为常、不以为然,慢慢变得麻木。
2、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穷无法自存而为之,他“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想清白做人,也说明他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
3、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在“短衣帮”面前感觉高他们一等。
4、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何家”,不知道哪一家吧?应该是一个读书的人家吧?同是读书人,差别怎么会这样大呢?可见,范进发疯,不是偶然现象!
5、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说明他没有中秀才,是他心中最大的伤痛。从侧面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他造成的毒害。孔乙己的“学问”受辱,给了他致命一击!
6、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他在孩子面前都感到没有“面子”,表明连孩子都看不起他的所谓“学问”,他想要在孩子面前挽回面子,却又受打击,让他灵魂再次受创伤。
7、“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说明他此时已经无力分辨,几近麻木,“跌”者,“爹”也;他甚至乞求掌柜不要再揭他的伤疤。
这里面其实掩藏着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丁举人对一个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真的是下死手打的,而且,打过之后,竟然无人指责丁举人,反而指责孔乙己。表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爬上去的,可以作威作福;爬不上去的,只能任人宰割!


五、“己”中反思
假如孔乙己就是你,你会如何思考自己?
1、“我”在掌柜眼中是怎么样的呢?-----“十九个钱”:
说明孔乙己的生命还没有十九个钱重要。
2、“我”在其他的读书人眼中是怎么样的呢?
秀才: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说明孔乙己没有进学(中秀才),地位非常低,别人可以随意欺负他。
举人: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说明科举制度的冷酷无情:爬上去,可以作威作福,鱼肉他人;爬不上去,只能任人宰割!
3、孩子眼中的是怎么样的呢?-----一颗茴香豆
说明孔乙己只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我”该做怎样的自己?
六、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孔乙己的读书生涯
充分运用你的想象力,结合课文中的一些地方,写200字左右;
2、孔乙己被丁举人抓到后,有没有为自己辩解?他又是如何辩解的呢?
3、课外阅读一下《儒林外史》
七、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