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复习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复习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1 16:2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考纲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集中力量办大事
长江三峡
神舟六号飞船
青藏铁路
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和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
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1. “转折”的背景: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但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维护和坚持“左”的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A、文革结束,国民经济停滞,民生凋敝;
B;精神思想枷锁的打破。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从性质内容意义方面总结纠正“两个凡是”的含义。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质: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反对否定“文革”。
内容:
性质:
意义:
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1)召开:

时间:1978年底; 地点:北京。

(2)内容:
3.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上:
政治上:
经济上: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组织上: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
主义…… 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
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
错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部分。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重大问题,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完成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质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思考回忆:
1927年,“八七”会议,农村包围城市;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城市包围农村;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由阶级斗争转向经
济建设。
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现实原因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
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
经营方式的改变
今日凤阳县小岗村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 。
原因:
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的束缚;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否定商品生产建筑规律和市场,分配中平均主义,企业和职工缺乏主观能动性,企业没有活力。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主要内容:
在管理体制上:
在所有制上:
分配制度上:
管理体制的变化(流通体制):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1、调动了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国民经济
国际地位
生活水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背景:

提出:

目标确立:

理论完善:

基本建立:
国内改革遇到压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
1992年,中共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
21世纪初。
1、概况:
2、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
推动了资源合理流动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发
展;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平稳运行;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小题狂练:
1.(2018·安徽合肥三模)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A
2.(2018·湖南长郡中学5月模拟一)邓小平高度赞赏并肯定了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是新话”。这里的“新话”主要指中央较好地诠释了(  )
A.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B.市场经济如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C.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如何协调???????????
?D.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答案】A

3.(2018·齐鲁名校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五)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的影响是(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促进农业向保障功能转变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不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答案】C
4.(2018·江苏南京三模)《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  )
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
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

【答案】C
5.(2018·山西太原三模·31)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
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

【答案】C
6.(2018·福建漳州三模)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答案】D
7.(2018·湖北4月调考)1985年,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这表明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政府减少对经济的调节????????????????????????
D.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答案】D

8.(2018·湖南长郡中学5月模拟一)邓小平高度赞赏并肯定了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是新话”。这里的“新话”主要指中央较好地诠释了(  )
A.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B.市场经济如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C.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如何协调????????????
D.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答案】A
9.(2018·湖北4月调考)1985年,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这表明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政府减少对经济的调节????????????????????????
D.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答案】D
10.(2018·湖北荆州三模)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创利润4.1亿元,交国家2.862亿元后,企业留利净增9400万元,比改革前的1978年全额利润还高5﹪。这一成就的背景是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普遍认识
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D.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