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
必要性。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
3.了解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和意义。
4.使学生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
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请回答:
1、结合上述统计数据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发展水平怎样?
2、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3、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探究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什么?
找出实施时间和目的?
探究二:归纳一五计划的成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落后的农业国2.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实施: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的成就:工业:交通运输:(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
建设成就:
工业成就:
交通运输业:
工业基地:
鞍钢无缝钢管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宝成、鹰厦铁路30余条;三条通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新建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及作用:东北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沿海基地西北基地:
新疆、青藏、
川藏公路、宝成铁路鞍钢场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并试制出了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这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自此,中国结束了长期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工业化的建设,制定并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公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是国道318线的一段。川藏公路最初称“康藏公路”,即“西康省”康定至西藏拉萨间的公路。它于1950年4月开建,1954年12月25日,与一条同样伟大的、堪称“人类开创史之壮举”的“青藏公路”同时开通。川藏公路(1954年开通) 青藏公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47公里。青藏公路(1954年开通)新藏公路(1957年开通)新藏公路西从新疆叶城出发,东到西藏拉孜。 宝成铁路,从陕西宝鸡通往四川成都。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鹰厦铁路,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694公里;1954年动工,1957年竣工。探究一:简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地点、内容及意义。
探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性质分别
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表决票样(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年 北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台上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原因时间目的基本任务主要成就意义时间内容性质课堂小结意义经济领域政治领域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
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员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大庆油田建成BDD随堂训练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毛泽东这段话中的“造”是什么 含义?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新中国的经济底子太薄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这么大的差距如何才能赶上去呢?带着以上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四课。
情境引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