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1 14: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课程标准: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时间及意义,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2.了解农业、手工业及相关企业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情况,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与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以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回顾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生:回答
师:过渡时期总路线除了做出进行工业化(一五计划)外,还进行了三大改造,什么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怎样进行的?我们如何看待?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
展示:学习目标
师:阐述三大改造的含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展示: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侯永禄《农民日记》
教师:《农民日记》一本看似流水账式的生存日记,一首听似平平淡淡的劳动之歌 一段原汁原味的生活之旅,一抹烙进心底的岁月之痕!《农民日记》用命牵农田、魂系庄稼的平凡轶事,用居家度日的柴米油盐,见证了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刻有深刻影响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师:让我们追随侯永禄《农民日记》的引领,走进50年代的中国农村侯永禄《农民日记》(一)家:(1952年春节)“我花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
问题1:1952年侯永禄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国:土地改革
师:土地改革后的侯永禄家又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走进侯永禄的《农民日记》家:(1953年3月初12)我再去检查麦田时,发现蚜虫危害更加严重了。我用自制的乳剂去撒,只撒了二亩多地就没有了,只好作罢。麦子眼看要熟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买不起牲口。我和母亲商量半天,只好卖了堂前东西畛六亩地,才交清了牛价。
问题2:据材料并结合23页课文第一段分析,侯永禄家的经济困境说明了什么
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帮助侯永禄出个主意渡过难关?国: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7÷3≈2.3(亩)297万÷3 亿≈0.01(头/人)问题出路农业:个体、分散集体化、合作化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互助合作、集体化水利问题难抵御自然灾害互助合作、集体化不能合理用耕地、先进机械农具互助合作、集体化、工业化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需要适应工业化国:“船”与“桥”:找寻过渡的途径毛泽东说:过渡要有办法。像汉口到武昌要坐船一样,总得前进,不能 停在一处不动。他到孝感地区考察时又说:过 渡时期 的步骤是走向社 会主义。比如过桥,走一步算过渡了一年,两步两年,三步三年,十年或十五年走完。关键是要找到到达彼岸的“船”和“桥”,即借以过渡的具体形式或途径。 ——《毛泽东传》家:(三)1952年,侯永禄组织了互助组,(妻子)菊兰也不甘落后,一日三晌地下地干活。1954年,初级农业合作社在路井乡建立,以后逐步发展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7年,高级社全部按劳动工分分红,改变之前按入股土地和劳动工分两部分来分红的做法。
问题3:1952年开始侯永禄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国:农业互助组——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国:农业改造前: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农业改造后:集体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合作化道路的优点?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侯永禄深刻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侯永禄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国: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参加合作社农户占全国 农 民总数(%)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占全国 农户总数(%)1.18亿户96.31.0742亿户87.8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张小泉”的前世今生家:前世:明崇祯年间----张小泉生产祖传剪刀。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列为贡品。清宣统三年----张小泉以“海云浴日”注册。解放前夕------张小泉剪刀品质出众,后成为宫庭用剪,誉满华夏。尽管杭州的制剪业历经风雨依然繁荣,但毕竟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发展缓慢。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今生: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直到今天名扬海内外。
问题4:张小泉剪刀濒于停业的原因是什么?获得新生原因与改造路径是什么?原因:手工业具有小农经济色彩,发展缓慢。国:手工业改造路径: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前后的同仁堂、荣氏企业······家:材料一 一封家书背后的历史——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产量本就不高,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兄弟,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更少的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我们都盼国家能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问题5: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呢?水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了算怎样才能消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把水泥厂变成国家的用什么方法实现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呢?国:材料二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实行赎买政策,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利润确实到了资本家的荷包,而不是他们所叹息的“纸上富贵”、“镜花水月”。 ——《中国当代史研究(三)》材料三 课本25页第2段、第3段
问题6:据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路径与改造的创举?国:路径:资本家私营—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国有)创举:赎买政策、定息制度、 和平过渡家: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荣氏企业···材料四 教材26页“同仁堂的公私合营”材料五 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改造???初步改变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着机械化大生产迈进了一大步。到1959年时,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人;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 251.9万元,增长78.3倍。 —孙洪群、金永年《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材料六“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确实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材《相关史事》问题7:公私合营后,同仁堂、荣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除了同仁堂,荣氏企业外,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至今扬名的中华老字号?王致和豆腐乳、稻香村点心、全聚德烤鸭、内联升、瑞蚨祥、京来顺。······
问题8: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风云变幻,半个世纪过去了,从三大改造中将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到今天的国家又允许和鼓励私人开办企业,难道改错了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