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21 20: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细菌的不同形态,掌握细菌的结构特征
2、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细胞进行比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分类
3、掌握进行简单对比试验的方法、步骤。
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2、了解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及食物的保存方法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生命结构的奇妙多样及其与功能的适应性
2、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3、培养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4、培养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第二册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材第3章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植物的一生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知识,主要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原理。?
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动植物等宏观世界后对微观世界中生物的生殖方式的探究。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繁殖”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没有真正学习过关于细菌及真菌的相关知识。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真菌细胞的结构、区分真菌生物和原核生物
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食物的保存方法
教学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演示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挂图、录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贮存不当,食物会变味或发臭。你遇到过这样糟糕的事吗?说说看?变味发臭我们就说它变质了,大家就不吃了,那今天我们就先来探究一下,食物变质的原因。板书: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探究食物变质的原因提出问题:食物为什么会变味发臭?建立假设:(学生进行)实验:用放大镜观察放在培养皿中变质的面包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大家要仔细观察。播放变质的视频。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食物变质的原因:细菌和真菌滋生引起的。 学生回答:不吃了。 学生回答:可能是温度太高了;有别的东西产生等等等。 学生回答:面包上有东西产生。 从生活中的现象提问,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回答完后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7分钟
合作交流展开新知 内容一:细菌食物变质的原因通常是由单细胞生物——细菌引起的。细菌的个体很小,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只有0.5~5微米,要观察到细菌的真面目,要利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才能观察的到。但是我们能够观察到它们大量繁殖后产生的细菌团,就是菌落。 展示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同学们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细菌的形态是怎么样的?对,在显微镜下,细菌呈现三种不同的形态,分别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因此我们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同学们进行仔细观察,细菌和普通细胞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没错,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它有自己的遗传物质,但是集中在一个区域,我们称之为拟核区。我们将细菌这种没有细胞核的生物成为原核生物。有的细菌有鞭毛而有的细菌有荚膜,分别使细菌能够自由活动和保护细菌。那么同学们,细菌算动物吗?算植物吗?很好,它是在植物与动物以外的一种生物,它的体内没有叶绿体,是异样生物。腐生:乳酸杆菌等 寄生:结核杆菌 、大肠杆菌 等对氧气的喜好:好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那同学们,它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生殖的?很好,分裂生殖也是无性生殖的一种。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细菌会使食物变质,还会让我们生病,那它有什么好处么?很好,我们来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细菌的益处。播放视频燃料:古细菌在呼吸过程当中形成天然气;食物:奶酪、泡菜、腌肉、酸奶等等 ;环境再循环:生活在土壤当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 学生回答:有三种不一样的形态。 学生回答:没有细胞核,外面有毛。 学生回答:都不算。 学生回答:分裂。 学生回答:用来发酵牛奶。 图片能更直观得让学生进行细菌之间的对比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以及与普通细胞之间的差别。 通过视频来讲解细菌的好处和坏处,使学生不会一味的认为细菌是不好的 26-28分钟
内容二:真菌出示:发霉的面包同学们知道面包为什么发霉吗?其实不是的。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缘故。霉菌有细胞核,属于真菌。真菌是由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构成,依靠现成有机物生活,有细胞核的生物。出示真菌结构的图片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属于真核生物。 出示常见真菌的图片并举例酵母菌:用于酿酒,面包发酵药用:青霉、冬虫夏草食用菌: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同学们,酵母菌是不是经常听说?它是用来干嘛的? 同学们阅读36页到37页的内容,然后在导学案上完成相应的习题。对答案。指出霉菌的形态以及霉菌的分类 同学们霉菌有什么作用呢?很好,霉菌有很多好处,但是一部分霉菌是病原体,会对人和动植物产生伤害。 还有一类真菌也很常见,就是食用菌。有人可以举例么?很好,一些菇类和木耳都是食用菌,它们也是真菌的一种。 总结归纳: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分布十分广泛。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 学生回答:有细菌产生。 学生回答:发酵牛奶、酿酒、制作面包。 学生思考并阅读相应内容,填写答案。 学生回答:酿酒、发酵食品等等。 学生回答:金针菇、香菇 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已形成的表象,建立新的表象。 运用阅读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归纳和总结能力。
内容三:食物的保存要保存食物你通常会采取哪些方法? 1.?干藏法。 2、冷藏法。 3、真空保存法。 4、加热法。(巴斯德消毒法)重点讲一下巴斯消毒法。思考这几种方法为什么能够较长时间地保存食物?思考:食物上滋养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冷藏、真空等等 学生回答:防止细菌和真菌滋生。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课堂小结拓展思考 同学们,对照板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了老师刚才总结的知识,同学们还学到了别的吗,好好想一想哦。没有写板书的同学现在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一下。 根据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复述本堂课学到的知识。积极思考有没有学到拓展性的东西。 1、结合传统教学由老师总结,学生做笔记和学生自行总结两种方法,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获得很好的反馈信息。2、锻炼了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5分钟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将随堂训练剩下的内容完成,给大家5分钟时间 好,现在对一下答案。 认真做练习题。 巩固知识 5分钟
作业布置游刃有余 1、完成作业本及《课时集训》1.6相关练习 在家校联系本上记录作业。 巩固书面知识。 1-2分钟

【作业】
完成作业本及《课时集训》1.6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细菌
真菌
食物的保存



细菌:



全部都是单细胞生物



微生物



单细胞:酵母菌





真菌





多细胞:食用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