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历史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年历史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5-30 08: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2008年历史中考 复 习 备 考 策 略zyl1970@163.com一、2008年我省中考历史说明变化分析 考试内容的变化:新增14个考点。
题型的变化:
难度分布的变化:
考查能力层次的变化:
试题立意的变化:
二、2008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一)研究课程标准,贯彻课改精神
(二)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
(1)理解中考指导精神

(2)掌握考点内容 考察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5个板块内容。
考试内容要点:94个。新增加14个。
中国古代史(2个)中国近代史(4个)、中国现代史(3个)、世界近代史(2个)、世界现代史( 3个 )3、把握考试能力层次A、第一个能力层次:凡在考查内容要点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简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007徐州)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詹天佑 ②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③ ④ (1)据图①,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的发明者是 。(4分)
(2)图②中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哪个城市使用?电话发明于哪次工业革命时期?(2分)
(3)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式样活泼、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逐渐流行起来。服饰的变化,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图③、图④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2分)
(4)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1分)3、把握考试能力层次(续)B、第二个能力层次:凡在考查内容要点的陈述中使用“理解”、“概述”、“说明”、“认识”、“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 (2007陕西)学完中国现代史后,小华同学得出这样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叙述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有
①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②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小康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中考说明》中涉及理解层次的考点 中国古代史部分: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发明的贡献等;《中考说明》中涉及理解层次的考点 中国近代史部分: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五四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革命历史的艰难曲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等;《中考说明》中涉及理解层次的考点 中国现代史部分: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等。《中考说明》中涉及理解层次的考点 世界近代史部分:
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中考说明》中涉及理解层次的考点 世界现代史部分:
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等。
(增5个)3、把握考试能力层次(续)C、第三个能力层次:凡在考查内容要点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2006陕西)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著名君主,你了解他吗?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用贤才,虚心纳谏。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安定局面,国力逐渐强盛。
材料二:唐太宗说:“舟好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1)略
(2)想一想: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中考说明》中涉及运用层次的考点 中国古代史部分: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评价汉武帝;评价唐太宗等;
中国近代史部分: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
《中考说明》中涉及运用层次的考点 中国现代史部分:
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世界近代史部分:
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等。4、分析样题
5、明确说明变化(三)研究教材,做好复习工作首先,要认识教材的重要性;
其次,要扭转一个错误思想倾向;
再次,要形成一个正确认识 。
熟目录、熟课题、熟提示、熟正文、熟小字、
熟图片、熟引用资料、熟每课一得、
熟练习题、熟大事年表。
(四)研究中考试题,了解中考的发展方向(五)科学制订复习计划,指导学生全面复习
第一轮:全面复习(三月初—五月上旬)
第一:落实主干知识
第二:重视三个维度 “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和教育功能。”
----《中考说明》1、夯实根基 (1)根据《中考说明》,确定教材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章节顺序梳理、掌握;
(2)实行单元内小专题式的复习方法,坚持单元总结和过关训练。
(3)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方法链接:
●概念突破法。
(2007 荆州)发生在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的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例如:下列事件属于近代化起步的是:
①戊戌变法 ②五四运动 ③洋务运动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讲清楚概念的含义(2)用历史现象来说明概念
(3)把相同性质的事件归类到同一概念,让学生从这些同类历史事件中加强理解
例题:下列不应该编入“迈入近代社会”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开辟 D.南北战争
近代史、近代化、资本主义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民主政治、民族融合、全球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等 ●“挖点、抓线、高频重复”法“挖点”:挖掘知识点内涵,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不死记硬背。
“抓线”:归纳整理知识线
“高频重复”:经常复习
(1)常规性复习 (三读)
(2)主干知识高频重复
2、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2007山西)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历史课程标准》 关注下列三种考查方式: (1)获取信息的方法途径
2006年试题“如果请你搜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法国大革命的有关资料,可以采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资料的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07陕西样题)请将图1-4所示的成果归类(要求填写成果名称)
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
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
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
如:《独立宣言》《华盛顿像》《人权宣言》《拿破仑像》、日本偷袭珍珠港影视片资料,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3)组织活动的具体形式 例如校内开展某主题活动,你可以采取哪些活动方式?活动步骤?
校外社会调查:
设计革命历史题材的邮票、重走长征路线设计、编辑主题报纸、栏目。3、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精神品质(情感)类试题:
精神品质类:
例如:重走长征路,你感受到的红军长征精神有哪些?
例如:材料中体现了怎样的五四精神?
例如:你从伟人身上(华盛顿、林肯)获取哪些精神力量?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你学习? 情感类:
(2007吉林)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避免战争、热爱和平)(二)启示借鉴类试题: (2007陕西)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或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2007太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例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什么借鉴作用?
(2007武汉)在世界科技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了什么启示?
(2007河北)32题第三问“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
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国家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学习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等。
----《历史课程标准》 第二轮:专题复习 (五月上旬—五月底) 横向整合
纵向整合
美国的发展史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1929年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新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冷战的实施——霸权主义政策。 专题整合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
●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中国受屈辱史、抗争史等;
●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改革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科技创新专题、民主政治专题等;
●根据知识内容整理的专题,如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专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专题 、战争专题、外交成就专题。●根据历史时段整理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部分(表一)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伟大人物及成就(表二)第三轮:模拟强化(六月初—六月中旬) 1.认真筛选试卷
2.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3.有目的讲评
应试技巧
①考试时安定情绪,心要静,沉着冷静
②仔细审题
③合理分配时间,要控制好答题时间
④规范答题,落实“一齐三化”
4.矫正练习 第四轮:回归课本,整理思路,查漏补缺(六月中旬—考前)(六)关注现实,学以治用 周年性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三大战役60周年、台儿庄战役70周年、井冈山会师80周年、戊戌变法11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
社会热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民主政治、改革、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奥运会、民生问题、文化繁荣。
(七)重视地方历史
古代:政治方面秦汉唐的历史、文化方面唐诗、《史记》、 民族交往方面:汉唐
近代:西安事变、长征红军会师地点、延安中共中央政权所在地
三、题型示例与解题思路 (一)选择题(客观性试题)
(1)种类:
(2)审题 一审题干,明确题目结构
二审备选项
(3)解答思路●知识型选择题 主要是考查最基本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
(2007徐州)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160多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邓世昌
(2007太原)下列大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与中华文明起源有关的是
A.尼罗河流域 B.幼发拉底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007重庆)秦始皇统一文字时,作为全国通用的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材料型选择题 题干中提出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真实历史,按照题干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的选项。
(2006陕西):图示中的兵马俑,代表了我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情境式选择题 情境式试题是从试题的承载形式上来划分的,是以“能力立意”命题思路的一种体现。
例: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概念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题干中多是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中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
如:鸦片战争前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比较型选择题 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的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2006四川资阳)“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李强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惟一的相同点是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按照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2007陕西)某校准备举办“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图片展”,下列成果可供选用的有
①电子计算机 ②珍妮机 ③汽车 ④“旅行者号”机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专题式选择题
也称主题型选择题。通常所说的 “一托几题”。 特点是每组选择题之前有一个共同的情景材料作为引导,几个单项选择题连在一起.
专题式选择题的命题原则
第一,以重大热点、焦点等现实问题或与此相关的问题为专题,使对历史知识的考 查与现实问题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
第二,试题把握考纲,遵循中学生认知规律(2007河北)香港回归十年来,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回答1~2题
1.1997年7月1日0时,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标志着:
A.香港社会制度的改变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香港经济特区成立 D.民族区域自治在香港的实行
2.香港的回归
①使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②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 ④ 使我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二)材料题(主观性试题)(1)分类:
●文字型材料题
●图文结合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2)材料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①带着问题读材料
②重视材料出处
③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④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⑤规范做答(三)简答题(主观性试题)(2007陕西副题)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运动,历史上称之为“文艺复兴”。
请回答:
(1)请你完成下列表格。(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3)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对于这些成果,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简答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审题是前提
明确题目要求
注意题干和设问的限定条件
2、答题是关键
按问而答
扣题简答 (四)探究性试题(主观性试题)★历史知识专题探究型试题(2007陕西)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请你参加以“美国的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回放】
材料一:《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材料二:1861—1865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关乎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从1929年开始,美国股市暴跌,银行倒闭,工商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和饥饿人数激增。1933年,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就任美国总统。为摆脱困境,罗斯福政府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探究问题】
(1)依据材料一,美国于________年7月4日独立。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结合材料二,谈谈这一重大事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材料三所述的“危难”指的是什么?简述“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得出结论】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简要归纳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 ★实践应用型试题 (07 泰州)你班举行三次科技革命成就展
(1)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活动方案,但顺序上有些不合理,请你帮他重新排序
①收集资料②设计展示方案③确定主题④加工整理资料⑤展示成就

(2)下面是你班同学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图一 蒸汽机    图二 飞机      图三 火车机车图四 克隆技术   图五 汽车  图六 电灯 图七 网络长椅①请你用一句话说明图片一中的蒸汽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 ②请你找放出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图片。 ③如果介绍当今中国高科技发展,你会展示哪一计划的成就?
(3)活动后反思
①从展示的科技成就中选一个,谈谈它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②科技是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探究性试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基本形式:确定探究主题、资料展示;展开探究活动;总结与反思(活动延伸) 。

解答思路和方法
1、审题是前提
2、答题是关键
按问而答
扣题简答
谢 谢!

2008年05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