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
说课
《自然之道》是一篇叙事文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把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渗透法制教育点《中华人民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难点:
丰富学生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道”
(二)感悟“道”
(三)使“道”深入人心
(四)出示本课法制渗透点
(一)引入“道”
9.自然之道
道:
1.路 2.说
3.道理,规律
4.量词
√
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加拉巴哥群岛,又名科隆群岛,是一个火山岛,岛上多高山峻岭,许多地方怪石嶙峋,因此初发现这个岛时,称它为“魔鬼岛”。因为岛上有许多很大的乌龟,所以后来称它为“巨龟之岛”。厄瓜多尔统治这些岛后,又改名为“科隆群岛”。
岛上著名的动物有巨型绿龟(又称“象龟”),它们的数量成千上万,身长多在1米以上,成熟的 龟体体重约180千克,最重的体重可达250千克,寿命最长的可达400年。这里的巨龟,即便是同一种类,因其生存岛屿的不同,甲壳的形状各有差异。
(二)感悟“道”
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
人物:
故事发生的地点:
我 七个同伴 一个生物学向导
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旅游的目的:
实地观察一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话应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
成龟体重:
幼龟体重:
幼龟出巢的时间一般在几月份?
四五月份幼龟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150公斤左右
不到成年龟体重的百分之一
幼龟离巢是一件很容易的是吗?
从龟巢到大海的路程长,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海滩,对于幼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稍不留心,幼龟会受到食肉鸟的攻击和伤害。
嘲 鸫
海 鸥
鲣 鸟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出乎意料
踌躇不前
凶狠
我和同伴的态度
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
的呼喊。
焦急紧张难过不平
向导的态度
若无其事 冷淡 不近人情
我们的担心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我和同伴
焦急
你得想办法啊
!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鱼贯而出
结伴而出
结队而出
倾巢而出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表明我们想尽力减少自己酿成的惨剧带来的损失。也在告诉我们违背自然规律就要付出代价。
(三)使“道”深入人心
一只幼龟得救了
无数只幼龟丧生了
一只嘲鸫飞走了
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
多么令人心痛啊!
…
救命啊!我
的游泳梦…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
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食肉鸟欢乐的叫声与我和同伴低头行走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我们因过错而后悔的心情。
哪个词用得好?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感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悲叹”比“感叹”要好,因为表达偏向悲伤之情,更符合向导此时愧疚痛苦的心情。
幼龟出洞次数 海龟类型 猎食者 结果
第一次
幼龟侦察兵
嘲鸫
平安入海
第二次
成群的幼龟
许多食肉鸟
惨遭劫难
(四)出示本课法制渗透点
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自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百多年前,美国凯巴伯森林有着美丽的鹿群,但鹿群的后面常跟着凶残的狼,人们恨透了狼,便开始捕杀狼。25年后,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被消灭了。 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一切能吃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紧接着, 疾病也在鹿群中蔓延。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人们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因为人类违法了这样的自然规律,森林消失了!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十条: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走进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探究大自然规律
保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