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班级 姓名: 号数: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1、 单项选择题 : 40分(每小题2分):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C A D B A C C A D A C A C C C C C C
1、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统治的是
A、十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保卫苏维埃的斗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俄罗斯
3、 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 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4、引起中国五四运动的条约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四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辛丑条约》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C、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补偿
D、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没有一点好处
C、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D、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已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生前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说“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句话是针对
A.巴以问题 B.印巴问题 C.联合国改革问题 D.和平与发展问题
8、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尤其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
A、 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 B、国会纵火案
C、《慕尼黑协定》 D、 德国进攻波兰
9、拿破仑与希特勒两人是近代欧洲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两人皆在哪一次的军事行动中失败?
A、征服西班牙 B、入侵土耳其 C、东征俄国 D、占领埃及
10、右图所反映是3月25日27个成员国首脑齐聚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庆祝该组织成立50周年纪念日,并通过《柏林宣言》,,请问这个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联合国
11、20世纪70年代初,跃居世界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12、二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推行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3、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下列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是
A.埃及的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革命的胜利
14、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②改革都有反对个人崇拜、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内容③都对管理体制进改革④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涉及范围比较广 B.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 D.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16、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②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③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④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⑤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7、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许可之下,对伊拉克宣战。这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和平与发展不可兼得
18、右图主要反映的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 )
A、 电子计算机领域的成就
B、 原子能领域的成就
C、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成就
D、 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
19、右图所反映的这一幕发生在
A.1988年 B.1989年 C.1991年 D.1993年
20、蒸气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原子能的利用为6年,晶体管为4年,这突出说明了:(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速度发展快
C.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D.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正确的在()内打“√ ”,错误的打“×”,找出错误,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答案)
21、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错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 )
22、苏联1937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历史上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 )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是尼赫鲁
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 )
24、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法国举行
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 )
25、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62周年,某校为此举办了历史手抄报展览,张强同学在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哪些错误: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太平洋地区,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为消灭法西斯,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东京投下了号称胖子和小男孩的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1945年,德国、日本,意大利先后签定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请你找出文中的几处错误,并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2年3月,美国纽约市中心的一幢大厦正式更名为海尔大厦,这里作为中国著名的家用电器厂商海尔集团的北美总部正式启动。美国的波音公司为了能以最低的成本得到质量最好的零部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零部件生产厂。21世纪初,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飞机装配有中国制造的部件。
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了严重困难,政局动荡。并迅速迅速涤荡全球,昭示出国际金融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风险一面。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
(2)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指出这一趋势对亚洲的影响是什么?(2分)
(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3分)
27、下列四幅图,每幅都在诉说一段历史。请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HYPERLINK "http:///resource/pic/09/2005/10/01/ls9bkbp106.gif" \t "_blank"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哪些历史事件?(4分)
图1: 图3:
图2: 图4:
(2)请你任意选择其中一副图,简单加以评说(3分)
28、[以史为鉴](7分)
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30年代的美国、50年代,80年代苏联都抓住历史机遇,分别进行“改革调整”,并取得不同的结果。
(1) 结合有关史实,谈谈这些“改革调整”各指什么?(4分)
(2)历史上的这些改革,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分)
四、论述题 (20分)
29、回答科技革命的有关问题。(8分)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电灯、电话、电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等。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目前,全球网上用户已达三亿多,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于哪国?火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汽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分)
(2)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因特网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3)在这一时代,我们青年学生该怎么办?(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材料二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什么? (2分)
(2) 材料二图片反映什么事件? 主要是针对哪一个国家?(3分)
(3) 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破裂之后美苏之间维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状态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3分)
(3) 这种状态到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之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这个方向发展?(4分)
九年级下册历史试卷答案
1、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C A D B A C C A D A C A C C C C C 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正确的在()内打“√ ”,错误的打“×”,找出错误,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答案)
21、 错误______列宁_____改正___斯大林________________ ( × )
22、错误______1937________改正_______1936_________ ( × )
23、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 √ )
24、错误_________法国_____改正_____ 美国___________ (× )
25、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改为突袭波兰,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改为偷袭珍珠港,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改为斯大林格勒,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改为在雅尔塔,美军在日本广岛、东京投下了号称胖子和小男孩的两颗原子弹改为在广岛、长崎,1945年,德国、日本,意大利先后签定了投降书改为意大利早在1943年就投降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
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指出这一趋势对亚洲的影响是什么?(2分)
经济全球化给亚洲经济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3分)
中国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或对国际竞争中潜在的风险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趋利避害,建立应对危机的安全机制)。(3分)
27、(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哪些历史事件?(4分)
图1: 1941年12月7日 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
图2: 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图3:美国纽约世贸大楼遭到恐怖主义袭击(2001年9、11事件) 图4: 1999年3月北约轰炸南联盟
(2)请你任意选择其中一副图,简单加以评说(3分)
28、[以史为鉴](7分)
结合有关史实,谈谈这些“改革调整”各指什么?(4分)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2)历史上的这些改革,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分)
①改革能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或应坚持改革开放)
②人才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保证(或重视教育、科教兴国)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
⑤民族团结、民族间相互学习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以上观点答对一点得1分,只要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答案意思相近,符合题意均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3分)
四、论述题 (20分)
29、回答科技革命的有关问题。(8分)
(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于哪国?火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汽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分)
英国,火车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汽车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因特网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核心: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1分)
(3)在这一时代,我们青年学生该怎么办?(3分)
开放性问题。答案提示:认真学好历史,了解世界发展大势,明确历史责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方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最终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目标。
30、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什么? (2分)
“共同敌人”指的是法西斯(德、意、日)
“同盟”分别指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法西斯联盟)
(3) 材料二图片反映什么事件? 主要是针对哪一个国家?(3分)
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铁幕演说,主要针对苏联
(3) 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破裂之后美苏之间维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状态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3分)
维持冷战状态,在军事上表现是:美国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苏联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形成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3) 这种状态到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之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这个方向发展?(4分)
这种状态到1991年苏东巨变,华约解体 冷战结束
世界政治格局又朝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遏制霸权主义,发展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