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广东省东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农耕时代的商业(广东省东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6-20 1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欢迎各位专家、老师莅临指导!
农耕时代的商业《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基础知识回顾篇-领略千年商业风貌(一)交易主体-商人(二)交易对象-商品(三)交易媒介-货币(四)交易场所-城市与商路(五)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基础知识回顾篇-领略千年商业风貌
之一 交易主体:商人▲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一 交易主体:商人先秦大商商帮·晋商乔家大院票号▲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一 交易主体:商人徽商的房宅▲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一 交易主体:商人“红顶商人”胡雪岩 商帮·徽商 成功的商人身上总是
透露出哪些优秀品质 讨论交流明清著名商帮山西商帮 --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 --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广东商帮 --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宁波商帮 --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一 交易主体:商人《新快报》:温总理向“中国首善”致敬 被网友称作“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在得知地震消息后,第一时间率120人工程队赴前线,20多天冒险救起128人,并捐了785万元现金、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000台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8000个书包……陈光标的义举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赏,温总理称他是有爱心,有灵魂的企业家,并当面对其说“向你致敬”。 ▲基础知识回顾篇-领略千年商业风貌
之二 交易对象:商品▲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二 交易对象: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 元稹《估客乐》▲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二 交易对象:商品▲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二 交易对象:商品 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
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
的副业产品,也都作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课本▲基础知识回顾篇-领略千年商业风貌
之三 交易媒介:货币商朝的货币—贝壳▲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三 交易媒介:货币秦-半两钱▲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三 交易媒介:货币北宋-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白银普遍流通▲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三 交易媒介:货币▲基础知识回顾篇-领略千年商业风貌
之四 交易场所:城市与商路北宋汴京城唐朝长安城▲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四 交易场所:城市与商路哪个城市的人生活更方便?北宋汴京比唐长安的优势:
商业街、夜市等 ——打破市场时地限制,市场扩大
瓦肆 ——娱乐综合场所
打破坊市制,自由的格局
整体上: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市民生活丰富方便 ▲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四 交易场所:城市与商路▲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四 交易场所:城市与商路热闹繁华的汴京城思考 观察以下几幅图片,把握中国古代城市在区域分布上的变化,并试着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四 交易场所:城市与商路明清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
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四 交易场所:城市与商路▲基础知识回顾篇-领略千年商业风貌
之五 商业政策:重农抑商思考讨论:古代统治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认识局限:
认为商业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商人流动性大难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五 统治者的商业政策统治权谋: …… 长期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基础知识回顾篇 之五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总结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1、起步早;
2、丰富的商业文化;
3、发展水平较高;
4、都会多;
5、从属于自然经济,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
之下(地位);
…….
思维拓展:结合本课及之前所学内容,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基础:高度发达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
其它: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货币的变更、商路
的通畅、城镇的发展、统治者的政策、思想观
念……
▲知识能力提升篇二、学会从史料中提取相关的古代商业信息1、材料:唐朝水上商运,有所谓“俞大娘航船”,以规
模宏大著称。船上可以长期居住,甲板上有可以种植
的菜圃,操架的水手多达数百人。“俞大娘航船”所获
利润十分可观。
从材料中,你能获得怎样的商业信息? 2、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 涂者,盖皆本也。“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回答:(1)?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 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