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习目标检测
初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DABDC 6—10:BDABC 11—15:ACBDB 16—20:CBCDD
二、辨析改错(第21、22题6分,23、24题3分,共18分。学生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
21、错误:《西游记》
理由:《西游记》是明清时期的小说,不可能出现在唐朝。
错误:活字印刷
理由: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唐朝没有活字印刷术,只有雕版印刷术。
22、错误:交子
理由:北宋前期,交子在四川地区出现和使用,不可能出现在泉州。
错误:都城临安
理由: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今开封),临安是南宋的都城。
23、错误:《资治通鉴》
理由:司马光是北宋时期人,而岳飞抗金是南宋时期的,不可能被写入《资治通鉴》。(或《资治通鉴》只记述到五代末年的历史)
24、错误:英国殖民者
理由:郑成功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5小题12分,第26题10分,共22分。)
25、(1)( C )(2分) (2)洛阳 (2分)
(3)隋炀帝 (2分)
(4)作者的观点是“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2分)
看法一: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看法二:隋炀帝修大运河使当时老百姓承担沉重的劳役,超越了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隋炀帝乘龙舟巡游江都,给沿岸带来骚扰,这种暴政导致隋朝盛极一时,二世而亡。(4分) (此题学生只要写出其中一种看法即可,或者两者结合也酌情给分)
26、(1)( D )(2分)(2)闭关政策 (2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
(3)后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鸦片战争爆发后,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1题10分,共20分。)
27、(1)( B ) (2分) (2)魏征 (2分)
(3)文成公主 (2分)
(4)不同意。(1分) “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3分)(此题学生只要答出唐太宗既迫于形势又发挥个人作用即可得满分。)
28、(1)( A )(2分)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2分)
(3)看法一: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看法二: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因为经济上: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长城防线不但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而且有效保卫着屯田、交通,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政治上:长城是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游牧民族也只有在无法任意抢掠而又迫切需要获取农产品时,才有可能与中原地区发展马市贸易,民间交易也很活跃,从而出现较为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蒙汉双方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在思想文化上、生活习俗上也互相熏染融合,长城附近的汉蒙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此题是开放性题目,观点2分,理由4分,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PAGE
2南安市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习目标检测
初一历史试题
(开卷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号 一(40分) 二(18分) 三(22分) 四(20分) 总 分
得 分
卷首语:同学们,大家已经学了一年的历史。相信大家从历史中体会到许许多多的乐趣,也取得很多成果,那么何不向大朋友展示你的成果呢?赶快拿起手中的笔吧!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后面的方框中)
( )1、公元589年,继秦汉后重新统一中国的是下列哪个王朝
A、西晋 B、东晋 C、唐朝 D、隋朝
( )2、某人家境清贫,他的家族也没有权势,但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考试而做官。此人生活的朝代最早可能是
A、 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3、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在历史上的人物原型是
A、戒贤 B、玄奘 C、鉴真 D、普照
( )4、右图所示的农具叫曲辕犁,它发明于
A、春秋 B、战国 C、隋朝 D、唐朝
( )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时,其统治史称有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 )6、曾经13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文化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天竺 D、大食
( )7、元昊建立的夏王朝位于宋的什么方向
A、北面 B、东面 C、南面 D、西北
( )8、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原产于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 印度
( )9、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的取名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1141年宋金议和 D、蒙古灭金
( )10、右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所反映的是 下列哪一朝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11、右图人物被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 )12、元代江南棉纺织业中心在
A、杭州 B、海南岛 C、松江 D、苏州
( )13、下列哪个民族形成于元朝
A、汉族 B、回族 C、鲜卑族 D、匈奴
( )1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 )15、宰相制度废除于
A、唐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 )16、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是
A、怀柔政策 B、坚决镇压 C、恩威并重 D、民族歧视
( )17、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居,早在1689年中俄就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它是
A、《瑷珲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18、右图人物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与他直接相关的是
A、雅克萨反击战 B、收复台湾
C、抗倭斗争 D、与郑和一道下西洋
( )19、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A、波斯湾 B、西欧和美洲 C、日本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20、揭示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第21、22各6分,第23、24小题各3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例题: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3分)
错误:境内最早的人类。(1分)
理由:我国境内可能还有更早的未被发掘的人类(或答“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分)
21、唐朝贞观年间,书生王某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期间欣赏了精彩的《西游记》歌舞表演,并购买了一本活字印刷的《史记》。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2、北宋前期,泉州的商人李某随身携带“交子”前往都城临安探望哥哥。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3、小明想了解岳飞抗金的故事,他去查找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错误:
理由:
24、郑成功从英国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5小题12分,第26题10分,共22分。)
25、材料一:右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连接淮水和长江的运河是?( )(2分)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依据材料一,指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2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大运河是哪位皇帝主持开凿的?(2分)
(4)材料二作者对大运河持什么观点?(2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隋开凿大运河的看法。(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材料二: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P12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二,文中提到的“大帝国”是指( )(2分)
A、唐王朝 B、宋王朝 C、元王朝 D、清王朝
(2)“人为隔绝于世界”所采取的是什么政策?(2分)该政策的准确含义是什么?(2分)
(3)这一政策造成什么后果?(4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1题10分,共20分。)
27、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强盛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若上网搜索唐太宗(见右图)时期的有关历史,应输入下列哪一关键词?( )(2分)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他在位时被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谁?(2分)
(3)他答应吐蕃使者的求婚,把什么人许配给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分)
(4)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4分)
28、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在八达岭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的(见下图)。请回答:
(1)明朝长城修筑的目的是为防范哪个少数民族的侵扰?( )(2分)
A、蒙古族 B、回族 C、鲜卑族 D、匈奴族
(2)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长城的起止点是哪里?(2分)
(3)同学甲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同学乙认为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6分)
PAGE
初一年历史科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