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
“两个凡是”
引
发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基础
十一届
三中全会
重心转移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老李在建国后都经历了什么?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
老李的烦恼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农村人民公社
土地归公社所有,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吃大锅饭,收入少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
花鼓词
农村人民公社
安徽:“乞丐大省”
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试一试: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有什么变化?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老李的新烦恼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
华西村是江苏省江阴市闻名全国的富裕村、文明村。搞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华西村的特色所在。
华西村从当初负债2.5万元起步,如今固定资产30亿元,拥有村办企业58家,2003年工业销售收入约达200亿元,农业只占工业的万分之一。2000多名村民,每户配备了小轿车,每家建起了400平米以上的别墅,年人均收入8000美元。最穷的村民家存款50多万元。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大家帮帮忙:
把老李家里种出来的红枣卖出去。
材料研读: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通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我们工厂的情况有点糟。“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增强企业活力
改革措施
指导文件:
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措施: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后
单一公有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基本特征:
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深化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从中获得了( )
A. 土地所有权 B. 土地自由买卖权
C. 生产分配自主权 D. 加入农业合作社权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首先是从( )开始。
A. 农村 B. 城市 C. 行政机关 D. 事业单位
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私有企业改革
C. 大中型企业改革 D. 小型企业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 农业互助组 B. 农业合作社
C. 人民公社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 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感慨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1978年小岗村民的梦想是( )
A. 建成小岗经济特区 B. 中央进行经济救济
C.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D. 建立农村乡镇企业
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B.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
C. 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 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