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7-09 08: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侨光中学 陈勇攀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本课分三目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目讲“文革”期间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第二目介绍了“文革”结束后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所做的努力和成就;第三目“基层民主选举”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
二、学情分析
教材避免了与初中内容的重复,但学生对“文革”往往只留有“动乱”的整体印象。为了方便学生下一步对“文革”教训的探究,在本课的课件设计中应把音像、图片以及其它资料进行分类展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学生为探究思维铺好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文革”期间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3、民主法制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角色体验等方式与他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 通过历史资料的收集,完成学习、整合历史知识的过程,体验和学会多种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2、中国现代史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
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相信的能力。
通过学生课堂角色体验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文革的基本概况,认识文革对中国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二)师生互动
(演示)演示内容包括“高举毛主席语录的人群”、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斗志昂扬的红卫兵、各种场合的批斗会、漫天的大字报、萧条的工厂、空旷的校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提问)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简要概括“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的主要表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文革”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动乱。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兴起的红卫兵运动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二是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三是中共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设计意图:从社会秩序的“混乱”入手切入“民主法制”的话题,进而归纳总结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探究1)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探究2)请同学们讨论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学生分组讨论、并推荐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整个社会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同时,还应加强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设计意图:对“文革”时期民主法制破坏的严重危害和历史教训的分析和认识,是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通过问题探究深化学生的理解,在教学环节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提问):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①平反冤假错案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②改进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扩大基层政权和民主;③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④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出具体的史实说明以上观点?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以及“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探究3)基层民主选举的意义。
通过课前准备设计一个学习活动:由学生自荐的几个侯选人模拟教材介绍的社区选举举行一次村长选举。
教师指出:基层干部从任命到选举的过程,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种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环节,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角色体验,可以使学生转变一种角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历史,通过教师点拨的方式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总结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历程,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同时经济、科技、文化、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民主法制的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八、教学反思
历史上的事件不可能再重演,应想办法让学生能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习方式上应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学生的观点与传统的结论不相一致,也应给予宽容。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专题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例如怎样评价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如何看待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问题;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等等。对于基层民主选举,我采用学生课堂角色体验的形式,让学生表演竞选就职演讲的过程,以便让学生真正认识基层民主制度落实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教材的合理处理既完善了教材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老套的照本宣科,既让学生掌握了系统的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角,老师起一个组织、辅导、评价、点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