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单元复习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
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课标内容: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专题概述:时限:1949年至今
专题线索: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创立——曲折发展——完善)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提出、实践及其意义)一个重要观点:
政权的巩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初建时期祖国统一大业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专题总括: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曲折发展时期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改革开放时期法制建设方针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1)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政协的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4)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诞生:1、历史条件:①军事:南京解放,反动统治被推翻,解放战争基本胜利;②政治:七届二中全会;④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和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3、历史意义:(1)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推翻了…,结束了…,走上了…,进入了…过渡的新时期;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2)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③理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1)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长;
(3)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中心议题:讨论新中国的成立;
(3)主要内容:
①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
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各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会议性质:
建国筹备会议;代行人大职权;
(5)意义: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各项准备;
表明在中共领导下形成了一条新的统一战线——人民
民主统一战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目的:
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2)颁布时间: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
(3)内容: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5)意义: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比较:(1)历史条件:前者是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后者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经济恢复发展,由一届全国人大制定;(2)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前者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经济建设方针:都提出工业化目标。前者规定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后者规定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计划经济体制;(4)意义:《共同纲领》为建国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2)标志: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3)曲折发展:①1957年发生反右斗争扩大化错误,人大建设趋于停顿;
②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③改革开放以来,得到恢复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4)意义: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②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③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④是中国政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①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②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③既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我国人大制和资产阶级议会制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议会制则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西方议会制的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处于全权性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西方议会制按照分权制衡原则组成,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建国初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一届人大后,作用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历程:①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新阶段:1956年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原因:(3)指导思想:(5)政协职能变化:(6)特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各民主党派与中共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的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这同资本主义国家各政党之间为争夺领导权和执政地位而相互倾轧是根本不同的。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7)作用:①有利于党和政府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②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决策;
④有利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⑤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8)评价: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政治制度。
依据:
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也还有待完善,国家的发展强大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同舟共济,并肩战斗。中国八大民主党派概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新中国的民族政策:2、原因:(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差别较大;
(2)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
(3)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3、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4、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概况:五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6、意义:(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与民族自治、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爱国与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2)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进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白族朝鲜族满族黎族藏族回族蒙古族高山族考考你:少数民族知多少?12345678宁夏回族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建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 中国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①对国家体制的破坏:全面夺权,革命委员会代替了原有的党政机关,成为集所有大权于一身的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停会,政治协商制度被破坏,中国民主政治出现重大倒退;
②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文革期间,公检法机关遭到严重冲击,无法正常工作,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③对公民民主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践踏:从中央到地方,造反派打、砸、抢、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没有保障。如刘少奇冤案文革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破坏:1、文革发生的原因:(1)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
(2)民主法制不健全,个人崇拜严重;
(3)毛泽东对形势估计严重失误,错误发动“文革”;
(4)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主要表现:3、文革的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①必须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规定,避免决策失误带来损失;
③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实现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①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体现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2、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平反冤假错案;(1)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2)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逐步建立。3、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4、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思考:建国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简述每个阶段的概况。(1)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党政机关、工厂、学校等遭受冲击,很多人遭受无端迫害,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了新进展。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
“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总之,“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2、形成过程:①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三通和探亲活动。
②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阐明了中国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及对台的基本政策,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谈话又称“九条声明”,实际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③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1984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具有了法律效力。3、意义:①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完成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②“一国两制”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尊重港澳台地区人民习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团结港澳台同胞,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
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前提条件(根本原因)—— 国力强大
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构想
法律依据—— 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 实现统一是民心所向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①1841年英国侵占香港岛;
②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
③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
④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1、香港问题的由来:2、香港回归:①现代化建设有了重大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可能和思路;
③香港在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1)条件:(2)经过: ①1984年12月,中英在北京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②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澳门回归: (1)背景:(2)经过:①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4、港澳回归的意义:①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实践的范例,极大地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日益成熟的条件;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5、中国政府成功解决港澳问题的原因:(1)联系: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区别:
①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②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
③主要作用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设立的,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解决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二战期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归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中国。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殖民历史遗留问题。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早日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缓和与交流。(1)条件:(2)表现:3、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当前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①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的根本原因;
②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存在是另一巨大阻碍因素。5、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因素:①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②“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
③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
⑤“一个中国”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1979年宣布实行和平统一方针,两岸实现停火;
②80年代后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打破,交流日益频繁;
③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九二共识”;
④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⑤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⑥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到新发展。 江泽民提出的八条和平统一主张(1995年)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作为第一步,双方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6)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益。
(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1、(2005年北京高考题)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2、(2005年全国高考题)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
A、出席政协第一次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
B、确立了国家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C、当时还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国都、国旗和国歌B4、港澳回归祖国给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最关键的是
A、港澳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必然发生变化
B、党和政府有能力洗雪清朝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
C、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C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略
B、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标
D、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D6、(2006全国文综)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7、(2006江苏)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A8、(2007江苏)台湾诗人于光中《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D9、(2007上海单科)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A10、(2007海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1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外交事务
B、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12、《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澳门地区50年不变的是
①外交制度②经济制度③军事制度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两种:
A、法制制度 B、政治制度 C、社会制度 D、经济制度
14、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B、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C、日本对台湾的暗中支持
D、台湾人民害怕影响到自己的利益A、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外交事务B、②④C、社会制度B、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1999年,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雨如娒,山河破碎,闻一多先生怀着悲愤和期待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七子之歌》。闻一多先生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当时都被列强占领。当殖民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后,人们为闻一多先生的这首诗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广为流传。(1)材料中的“MaCao”指中国的哪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曾经被哪一个殖民国家所占领?它何时被中国收回?(1)澳门、葡萄牙、1999年12月20日(2)“MaCao”等城市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是关键;(3)请简述香港在中国近代被英国侵占的过程?(3)①1841年英国侵占香港岛;
②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
③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
④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4)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5)港澳与台湾回归后享受的权力一样吗?为什么?(5)相同:都享有高度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不同: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港澳只能由中央政府派驻的部队行使保护责任;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