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清任官遵循的回避制度
黄金辉
地域回避,是指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明清继承唐宋以来的地域回避制度,并形成以地方官的职权范围和职能性质决定回避范围大小的原则。明初制定了任官“南北更掉法”,后将回 避范围调整为回避本籍。清政府顺治二十年规定“督、抚以下,杂职以上,需回避本省”,不允许手握实 权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等地方掌印官在本省内任职。同时规定“在京户部司官、刑部司官,回避各本省 分司”,以防止两部官员在涉及本省赋税、财政、刑事案件上徇私弊。清朝还对官员地域回避的里程范围 作了明确规定。
雍正时期进一步扩大官员回避对象,把佐贰杂职也囊括到五百里内的回避之列。乾隆后期吏治腐败,一些异地为官的长官和掌管钱粮的胥吏、幕友合谋,为害乡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清政府规定佐贰杂职 必须在五百里以外任职。候补官员要回避距本籍五百里以内的职缺。清朝有满洲、蒙古、汉三支八旗军,汉八旗最早按照汉官回避惯例,不准在直隶所在府、道、县五百里内驻防。起初,清政府没有要求满八旗 回避。清兵入关后,为彰显“满汉一体”,不仅要求满八旗回避五百里以外,还要求回避田庄所在籍贯。
亲属回避,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 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明朝严格限制京官与王府结亲,如果两者有姻亲关系,京官需外调地方。乾隆时 期进一步把官员的亲属回避范围扩大到外姻亲属,包括母亲的父亲和兄弟、妻子的父亲及兄弟、自己的女婿、亲外甥等。
职务回避,是指一些官员不能担任某些特定职务。一是监察官的回避。明朝规定,大臣之族不得任科道,僚署同族则以下回避上。科道官员(六科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属于监察官,监察官避亲在唐宋时期早已实行。清朝规定,父兄在京现任三品堂官以及在外任督抚之职,其子弟不得被考选为御史。如果子弟有 任科道官的,要向都察院据实禀奏回避。二是特殊职务回避。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中枢权力机关,地位远 在六部之上。清朝不许文武高官的子弟充任军机章京,防止他们内外交接,泄露朝廷核心军政机密。三是 户部和刑部任职回避。刑名钱谷事宜关系国计民生,相关亲属须回避。明清时期职务回避较有特色的是户 部司官不用江浙人,因东南地区系国民经济命脉所在,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防止他们弄虚作假。 四是师生回避。明清科考舞弊案越演越烈,主考官和考生之间的请托、门生故旧关系严重损害科考的公平 性,明清对考生与座师的回避更加严格。清朝规定“若取中之人为督抚司道,而考官适在下属,应令官小 者回避”。当考生出任督抚要员时,考官恰好在其属下任职,考官须回避。
总之,明清时期回避范围越来越大,回避主体越来越多,回避规定越来越繁密,回避执行越来越严格,系历朝所不及。
(选自《人民论坛》,2017 年第 26 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域回避更多考虑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的关系,明清时期严格继承了地域回避制度。
B.亲属回避规定有关人员避免同时在同一、上下级关系衙门和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C.雍正和乾隆时期都进一步扩大了官员回避的范围,雍正和乾隆时期做法大不相同。
D.明朝开始规定职务回避,科道官员属于监察官,大臣不能任科道,监察官要回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四段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提出观点,即明清官员回避制度系历朝所不及。
B.文章在分段论述明清官员回避制度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据翔实。
C.文章开头用了两个自然段论述地域回避制度,说明地域回避在四类回避制度中尤其严格。
D.文章在论述明清官员回避制度的时候,和唐宋时期进行对比,突出了明清回避制度的严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政府规定佐贰杂职必须在五百里外的地方任职是为了解决乾隆后期吏治腐败的问题。
B.清朝不许文武高官的子弟充任军机章京,也规定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
C.清朝规定当考生出任督抚要员,而考官恰好在其属下任职时,因师生关系,也应回避。
D.明清时期的官员回避制度建设在回避范围、主体、财务、执行等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顶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桥(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隔断。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选自《金山》2015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C.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惜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D.小说通过描述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2)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材料一
中国日报3月1日电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集团联合发布《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对全年出境游情况和游客行为进行了全面监测。
中国旅游资源研究院、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游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国人出境旅游花了多少钱?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17年我国国际旅游支出达1152.9亿美元,相比2016年1098亿美元增长5%。
材料二
截至2018年初,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入境便利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66方都中书3个可签让国、3个半方画许中国公民光基入地,3个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助推旅游业,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国际航线旅客量达到55442万人次,增长7.4%.港澳台航线的旅客量达到1027万人次,增长4.3%;合计乘坐飞机的出境旅游总人次达到6571.2万,从旅客周转量看,国际航线同比增长14.6%,高出国内航线1.4个百分点,近五年来,我国国际航线由381条增至784条,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国家由52个增至61个,通航城市由121个增至167个;国际航空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18.8%。
201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也推动了出境旅游热。报告根据截至2018年1月31日的一年内人民币汇率对各国货币汇率涨跌幅度,发布了年度“汇率涨幅十大目的地”:菲律宾、斯里兰卡、中国香港、越南、美国、日本、中国澳门、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台湾,人民币对菲律宾比索、斯里兰卡卢比、港元以12.5%、11.4%、9.6%的升值幅度,排名前三,人民币对美元以%%的升值幅度位居第五。预计汇率的利好还将影响2018年全年的出境旅游市场。
材料三
2017年出境游十大新玩法
TOP1 去香港打HIV疫苗
TOP2 芬兰极光之旅
TOP3 南非狂野狩猎
TOP4 唐顿庄园里的欧洲贵族游
TOP5 新西兰举行中土世界浪漫婚礼
TOP6 冰岛感受冰与火之歌
TOP7 俄罗斯开坦克
TOP8 美国一号公路骑行
TOP9 澳洲乌鲁鲁徒步观星看日出
Top10 纳帕谷品地道葡萄酒
中国旅游者海外求助有4大类型最为常见
链接一:知名博主旅行日志
对于日本,抛开历史问题,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一些向往的存在,从小时候的动画片开始,灌篮高手,足球小将,蜡笔小新,到长大后的电影头文字D,东京漂移,还有上学时鲁迅先生笔下《藤野先生》所描绘那“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的美景,无一不在伴随我成长。终于有机会成行,特此将霓虹国留下美好的回忆分享给大家。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之一,其工业产品、电于产品、医药化妆品等在会世界都是很有名的。我最想探访的是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最中意日本的美食,最想去观赏樱花,还有女人最爱的买买买。
此外日本的旅游资源丰富、公共设施完善、服务好到令人钦佩,更重要的是日本与我国有着相近的文化渊源,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差异不大,但还是有一些异国风情的。
东京是亚洲最大的一座城市,是一个可以满足你吃喝玩乐所有享受的地方,很多中国人来日本的第一站就是选择东京,日本很干净、景色很美,景区又几乎没有坑人的现象发生,在这旅行当然心情好好的。并且日本是亚洲较为安全的国家,日本治安即使放眼世界也肯定是名列前茅的,虽然没有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但是恐怖袭击,暴力抢劫、甚至偷盗在日本也是几乎没有的,而且这一点也是很多游客选择日本的理由。
总的来说,此次去日本旅行,感受了发达国家的人文环境,购买到高品质的东西,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日本服务,这些,也许是吸引中国人的因素吧,怪不得日本调查机构说中国人最想去的国家是日本,也许是有一定道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显示,国人出境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B.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游13051万人次,我国国际旅游支出比2016年增长54.9亿美元。
C.截至2018年初,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免签入境便利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66个。
D.近五年来,我国国际航线由381条增至784条,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国家已增加了61个。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三看出,中国旅游者海外常见四大求助中,意外受伤高居榜首。因此我们海外出游应增强安全意识。
B.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都将增加国人出境旅游热情和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C.日本的旅游资源丰富、公共设施完善,服务好到令人钦佩,其景区没有坑人的现象发生。
D.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人文环境,一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都可能成为国人去旅游的原因。
(3)2017年,中国人去日本旅行有735.6万人次,中国成为了日本第一大客源国,但国内旅游却陷入尴尬雪乡宰客,青岛大虾事件等令人忧虑。请根据材料,参照日本旅游业的优势,对国内旅游提出四条合理化的建议。
二、古诗文阅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②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
B.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加倍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
C.①愿足下更虑之 更:改变 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回来
D.①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臣左手把其袖
B.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C.①丹不忍以己之私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因善遇之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巴金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C.《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记载了体现孔子“以仁治国”的思想和很多教育方面的言论
D.《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节选自《左传?蹇叔哭师》)
【注释】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指七十岁:④脯资饩牵:脯,肉干;资,财物;饩牵,牲畜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潜师:秘密派兵 B.蹇叔之子与师 与:和
C.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通“避”,躲避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轻狂
(2)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陵(墓),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根据大行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长陵”,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公,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一种。如虢文公、宋襄公。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是功劳大爵位就高。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叔,是兄弟姐妹排行的次序,一般称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D.免胄,指脱下头盔,这是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如“左右皆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也指战车上的左右卫士脱胄卷甲,以示对天子的尊敬;还指决死。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不胰散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B.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C.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膜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D.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胰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描写,特征鲜明。如文中人物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等。
B.弦高犒师,机智巧妙。弦高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句句是欢迎之词,处处是弦外之音,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
C.王孙满年幼,眼光独到。他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皇武子言辞,柔中带刚。他在表示抱款的客气话语中则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的开头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
B.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后两句将昔日喝酒的欢快与今日孤独凄凉形成对比。
C.“独去作江边渔父”,“独”字高亢突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诗句未见褒贬或感叹的痕迹,却富含深意、留有余味,启人深思。
D.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蓬”之渺小与“蘋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前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烟水迷离之致,后两句显得英气凛然。
(2)请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论,言简意赅,启人深思。如《论语。颜渊》中,颜渊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道“ 。”
(2)易水诀别中,既有对群体人物的描写,也有对主人公的直接描写,其中荆轲临别吟唱“ , ”表达了自己此时面对易水的悲壮心情。
(3)用拟人手法写康河水草多情可爱的诗句是“ , ”,表达了作者再别康桥时河水有意、草木含情的不忍离别、心怀爱恋的情怀。
(4)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面对刘和珍君等青年学生惨遭杀害的惨象和流言及各方沉默的现实,发出了“ ,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呐喊。
四、语言文字运用(每题0分)
10.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江天 颓圮(pǐ ) 百舸(kě ) 风尘仆仆(pǔ)
B.门前谍血 浸渍(zé ) 勠力(1ù ) 长歌当哭(dāng)
C.凄婉迷茫 菲(fěi)薄 婆娑(suō) 引吭(háng)高歌
D.绿草如荫 拜谒(yè) 漫溯(sù) 咄咄(duō)逼人
1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登上达州风凰山的风凰楼后,游客们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②我们到景点游览时,对身边的环境要秋毫无犯,要做一个爱护环境、乐于分享的有素质的人。
③从事科学探险的志愿者要有殒身不恤的精神,但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尽全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④面对半期考试优异的成绩单,他欢欣鼓舞,切齿拊心,下决心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⑤欧美以查核武器为名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但在伊拉克重建时图穷匕见﹣﹣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
⑥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老师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之类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代表们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形成共识: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B.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C.医改方案是否公正公平和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制订方案时尽可能集思广益,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D.在新词新语不断流行和产生的同时,另有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比如“万元户”“倒爷”“千年虫”等。
13.下面是一副春联,上联为“冬尽梅花点点”,请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A.万户春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五、写作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解答】(1)A.“明清时期严格继承了地域回避制度”错误,原文第一段为“明清继承唐宋以来的地域回避制度”;B.“同时”错;“同一衙门”“上下级关系的衙门”“互为监察的单位”之间是选择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原文第三段为“亲属回避,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D.监察官避亲在唐宋早已实行,见原文第四段“监察官避亲在唐宋时期早已实行”。
(2)C.四类官员回避制度是并列论据,并无重要程度之分。
(3)D.“回避制度建设在……财务……”无中生有。
答案:
(1)C
(2)C
(3)D
2.【解答】(1)B.“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不正确。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选B。
(2)文中“断桥”这个标题的作用除了情节上的贯穿全文外,也表现出书记、主任和村民的形象,结合主题分析时要注意“断桥”的深层含义,“断桥”展现出文本主旨,突出心中之桥是很难以维修的,展现出的是“心桥”的内涵。
(3)此文郭支书的性格特点可以抓住“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概括。
答案:
(1)B
(2)①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断桥“行文,“断桥”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②展示人物形象。全文通过断桥,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③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想象和兴趣。④暗示主题。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也深化了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3)①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②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③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
3.【解答】(1)A.“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错误,原文为“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C.“享受免签入境便利待遇”错误,原文为“截至2018年初,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入境便利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66个”;D.“加了61个”错误,原文为“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国家由52个增至61个”。故选B。
(2)C.“景区没有坑人的现象发生”错误,原文为“景区几乎没有坑人的现象发生”。故选C。
(3)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此外日本的旅游资源丰富、公共设施完善、服务好到令人钦佩,更重要的是日本与我国有着相近的文化渊源,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差异不大,但还是有一些异国风情的”“日本很干净、景色很美,景区又几乎没有坑人的现象发生,在这旅行当然心情好好的”“总的来说,此次去日本旅行,感受了发达国家的人文环境,购买到高品质的东西,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日本服务”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
(1)B
(2)C
(3)①丰富旅游资源、完善公共设施、提供优质服务;②大力开发文化产业,丰富人文底蕴;③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整治坑人等不文明的现象发生;④增加配套设施,提升购物体验。
二、古诗文阅读.
4.【解答】A.正确;
B.陪:增加。译为: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5.【解答】A.两句里“其”都是代词,第一个“其”,代郑国;第二个“其”,代秦王的;
B.①“而”,连词,表修饰,可译为“着”;②“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C.①“以”,介词,表原因,因为;②“以”,介词,把;
D.①“因”,介词,凭借,依靠;②“因”,介词,趁机,趁着。
故选:A。
6.【解答】D.“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错误,应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其他选项都正确。
故选:D。
7.【解答】(1)B.“与”解释为“和”有误,应解释为“参与”。句子翻译为: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
(2)C.“兄弟姐妹排行的次序”错误,“叔”应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
(3)根据句意断句。句中“以乘韦先牛十二”是“犒师”的状语,不要断开,排除A;“曰”应单独成句,不应与前面句子连起来,排除B;“出于敝邑”应与前面“吾子将步师”一起作“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选C项。这段话翻译为:(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4)C.“就向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分析错误,据原文“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可知,王孙满是对周王说的而不是对秦军统帅说的。
(5)①“劳”,劳累不堪;“之”,我们;“无乃……乎”,固定结构,恐怕……吧。句子翻译为: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②“克”,取胜;“继”,后援的军队;“其”,表婉商的语气副词,还是。句子翻译为: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答案:
(1)B
(2)C
(3)C
(4)C
(5)①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②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参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8.【解答】(1)B.“后两句中将昔日喝酒的欢快与今日的孤独凄凉形成对比”错误,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故选B。
(2)“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追忆往事,发表感慨,“谁记”二字转折强烈,写华年消逝、世事变迁之后,还有谁记得当年的豪情壮志。“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封侯、渔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荣辱升沉,各有畔岸。当年与自己一起饮酒的人,至少有一半已经封侯进爵,可是自己却落得病老乡里,成了一个靠打渔为生的衰老渔夫。写出陆游仕途的坎坷失意。“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两句引贺知章的典故,词人用略带嘲讽的口吻,打趣贺知章受皇恩所赐得以清闲归乡,实是用以自嘲,嘲笑自己衰鬓残年尚寸功未立。虽有怨念,但词人不仅把这种情怀表达得十分平淡,还显得英气凛然,可能是其晚年心境愈发冲和的缘故。
答案:
(1)B
(2)①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怨恨。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江边的无奈与牢骚。②不屑于君王恩宠的豪迈情怀。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或答“蔑视”“轻蔑”等)以及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译文: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赏析:
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炼句之功。如开头只用八个字,就概括了南郑从军多方而的“豪举”。“酒徒”二句,指出持身不同,遭逢各异,亦自言外有意。“占断”一句,只用六字,诗情画意,境界全出。正如赵翼所说:“放翁功夫精到,出语自然老洁,他人数言不能了者,只在一二语了之。”若姚范说他“苍黯蕴蓄之风盖微”,并非公允之论。
另外,此词虽用了一半篇幅描绘渔父生涯,但陆游与张志和一类烟波钓徒全然不同。被迫投闲的渔父即使表面上再潇洒悠闲,骨子里仍是时时不忘“当年豪举”的爱国志士。正是这股内在的豪纵之气,贯注于全词,便在字里行间和转折推进中流露了一种强烈的不平、怨愤、牢骚和孤傲,而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则在表现上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9.【解答】故答案为:
(1)克己复礼为仁(重点字:己)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重点字:萧)
(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重点字:荇)
(4)不在沉默中爆发(重点字:爆)
四、语言文字运用(每题0分)
10.【解答】A.“百舸”中的“舸”应读作“gě”,“风尘仆仆”中的“仆”应读作“pú”;
B.“门前谍血”中的“谍”应改作“喋”,“浸渍”中的“渍”应读作“zì”,“长歌当哭”中的“当”应读作“dàng”;
C.正确;
D.“绿草如荫”中的“荫”应改作“茵”。
故选:C。
11.【解答】①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不能运用欣赏风景。
②秋毫无犯:比喻极细微的东西;不能用于形容对环境一点都不能破坏。望文生义。
③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使用正确。
④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拊心:捶胸。与“优异的成绩单,他欢欣鼓舞”矛盾。
⑤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使用正确。
⑥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不能忍受。使用正确。
故选:D。
12.【解答】A.搭配不当,“发挥”与“效果”动宾不能搭配,删去“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B.成分残缺,“愤慨”缺少与之搭配的动词谓语,在“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前加上“表达”;
C.正确;
D.语序不当,“流行和产生”逻辑先后有误,应为“产生和流行”。
故选:C。
13.【解答】A.“万户”和“冬尽”不对仗;
B.“千家”和“冬尽”不对仗;
D.“缕缕”不是平声;
C.无论从对仗还是从平仄上看,均符合要求。
故选:C。
五、写作
14.【解答】
走过,才明白
定了早点去同里古镇,清晨我便起了个大早。
许是太早了,这个城市还没完全清醒过来,路边的小吃店都没开门。我正在讪讪地找着,一缕清香钻入鼻尖,抬头望去,雾气腾腾中,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招牌,原来是一家粥店。
出门在外,总希望在有限的时光中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多尝试一种,便多了一份对当地传统的理解。这家小店也是奇怪,除了粥,包子小菜什么都没有。唉,将就着吃点吧。我便跟老板要了一碗粥。这老板六十多岁,光头,下巴一撮老长的胡子,穿着袍子,在这个清早还少人行的老城真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
不多时,粥上来了。我一看,就那么一小碗,估计五碗也吃不饱,一问价钱,十块。老板看我惊讶的表情,微笑着说:“这是全苏州最贵的粥,你要慢慢喝,才能品出它的味。”带着满腹狐疑,我仔细端详了眼前的这碗粥。色相倒是让人赏心悦目,红白两色,红色是红豆粥,白色是糯米粥,上面撒了一些金黄的桂花。我搅拌了一下,尝了一口。刹那之间,红豆的甜香,糯米的清香,加上桂花香,在口腔恣意交织缠绵,一股热流直通胃部,整个身心被这种感觉怔住了。我一勺,一勺慢慢地喝,为的就是感受绵糯、甜香的口感。
此时店里还没有其他人,老板便坐到门口的桌边,架起老花镜,打开录音机,放了苏州评弹。曲子和桂花糖粥真是很配呢,小店内充满了古老的气息。因为分量不多,喝得再慢也很快就喝完了。这时我才打量起这家小店,墙壁上挂了很多牌子,上面写着“这件甜蜜的事,他坚持了一辈子”等字,原来是人民日报、凤凰视频等多家媒体颁发给店老板的证书。我向老板询问,他告诉我说他是糖粥的第六代传人,语气充满自豪。每天早上他都四点多起床熬粥,一天只熬一大锅,要整整熬上三个小时,期间人不能离锅,要不停搅拌,否则一粘锅,糊味出来,一锅粥就全毁了。等到七点开门营业,每天可以卖到三百碗左右。一锅卖完就不做了,要吃的话就得等明天早上来。
熬三小时,卖三百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丝变白,直至脱落。别人听着,只觉是弹指之间,对于店老板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坚持。守着这个小小的粥店,给相识的或是路过的人带去温暖和甜香,也许正是他这一生所要完成的使命吧。用心把一件小小的事坚持做一辈子,不正是人生的大圆满吗?
这时,陆续有人来买粥。我站到老板旁边,看他娴熟地用勺子舀起白粥,再舀起红粥,叠放在一起,真如红云盖白雪。撒上桂花后,他从一个小小的紫砂茶壶里倒进一滴蜂蜜。我问他这是什么蜜,他说是桂花蜜,从自家树上采集好桂花,然后泡在瓶子里,要等上五年才能酿出少量的蜜。
我改变了先前的看法,觉得他的粥卖多少都不算贵的。里面的每一粒米,是三小时的熬煮加搅拌;一滴蜜,是五年时间的酝酿;一缕独有的味道,是几代人情怀的坚守与传承。“食以载道”,“大道至简”,这世间真正的美味,也许并不在于食材的稀有或昂贵。阡陌小巷,市井人家,普通食材,佐以用心,一样能烹制出令人难忘的味道。我也明白了老板让我慢慢喝的用心,只有慢下来,才能与眼前的食物结缘,用嗅觉、味蕾去体悟、去交流,才能对天地的赐予怀有敬畏之心。日本美食家古志弘说:“用心烹制的食物大概都有魔力,能在入口的那一瞬间,让心变得温暖而充盈。”于制作者,于品味者,用心之处,美好便诞生了。
我告别了老板,告诉他有机会还来喝他的粥。他笑着向我挥了挥手,也许每天他要重复很多次这样的动作,来与他、与小店有缘的人告别。我也默默感谢那一碗桂花糖粥,感谢它带着阳光雨露,带着久远的时光,带着一生的故事,走向我,融入我。
走过一座城,遇见一碗粥,我才明白,这世间所有美好的遇见,都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