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说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或办法。
5.通过认识我国水资源国情以及探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3.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难点:
1.推测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身边说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大量事实材料,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重在方法引领,点点拨评价和思维整理。学生在学会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知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
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
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
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我们通过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活中的物品的原材料和能量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是我们所需的自然资源。谁能总结一下,给自然资源下个定义?
学生答案预设:大多学生可以总结出自然资源是来自于自然界的。
教师: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物品举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是和自然资源紧密相关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归纳自然资源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师: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我们看看这些事物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不是呢?
学生:完成题目内容。
教师:大家给出的答案有些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还需要好好理解一下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必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备“自然属性”;2.必须能用于生产、生活,即具备“经济属性”;3.既包括物质也包括能量。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时,才可以称之为自然资源。明确之后再组织学生修改刚才的题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同时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并再次明确概念中的要点。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依据课标内容是不需要学生熟记的,但是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并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会应用此概念。】
讲授新课──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出示图片,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图片内容有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学生:思考、交流、分享每一种自然资源的实际用途。
教师:将刚才出示的自然资源图片汇总,学生思考这些自然资源的不同之处,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答案预设:将这些资源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师设疑:考考你,你认得这条河吗?可以给个小小的提示,这可是一条大名鼎鼎的河。
学生迷惑,猜测,一般会认为是一条内流河,教师出示答案:黄河,并进一步给出学生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我国水紧张的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感知水资源的紧张以及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为什么缺水这么严重?和人口多有关,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的主线就是: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怎样解决?笔者认为,学生能够设疑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时空分布不均
(板书) 学习目标: 1.分布不均的原因2.对策
(多媒体设施应用于教学,具有高效、直观、形象等特点,但是多媒体不能取代板书,原因有:第一,漂亮的板书本身就是对学生美的陶冶;第二,多媒体的展示有即时性,某个需要的内容不可能在屏幕长久的、突出的展示。)
?师讲:为了解决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需要一个预备知识,什么样的水才能算是水资源?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哪里?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设有组长、发言人、记录员、联络员等职务,职务不固定,按期轮流,这样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时都是参与者,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按学习小组发言,不完整处其他小组补充,得到以下结论:水资源仅指淡水资源,人们使用的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河水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
(这个知识点的落实,使学生认识到河流流量可以反应水资源的多少,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因此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降水多,河流数量多,流量大,反之缺水,将水资源多少的知识迁移到已经学习过的降水分布的知识,难点得到突破,并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学生转入水资源紧张的探究学习)
学习小组内探究,探究的结果记入学案,要求组长组织组内交流,记录员及时在学案上记录,联络员可以到其他小组调研,教师巡视指导。(这是一个组内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教师提供学习资料,搭设脚手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完成探究过程,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探究活动步骤:
第一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的1、2、3题的要求。
?1.观察学案上的图1,你能找到某些地区缺水的原因吗?
?我们小组的发现:?????????????????
(该图反映了河流的流量存在季节变化,夏秋多,冬春少,因此水资源也存在夏秋多,冬春少的分布规律,那么在春季农作物返墒时会感到用水紧张;有的学习小组甚至会将长江年径流量与黄河年径流量比较,得出水资源有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比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丰富的结论,应该高度肯定学生的结论,并且表扬他们善于使用比较、综合分析问题的地理学习方法)
? 2.观察图2、图3,你能找到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吗?哪些地区缺水现象严重?
我们小组的发现:?????????????????????????????????????
图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3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和耕地
(图2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图3可以看出南北方水土匹配不合理,北方严重缺水。通过1、2问题的探究,目的让学生发现我国的缺水现象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第二步? 各小组竞争选派代表发言,要求其他小组倾听,评价,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问题每个小组都展示,所以3个问题需要4个学习小队竞争回答,其他小队对答案作出评价。成果展示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总结,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也是欣赏别人、肯定自我的过程。通过组间竞争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与他人交流,并学会欣赏他人。最后根据各学习小队的表现选出“最闪小队”)
第三步?达成共识:(多媒体展示)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第四步? 寻找解决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途径,请同学们提供“金点子”,四个问题分配到各学习小队,每队解决一个难题并出一套方案,并说出理由。
?问题一: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春季用水紧张,夏季汛期的水白白流入海洋也很可惜,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问题二: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北方耕地多水少用水紧张,怎么解决?
?问题三:你知道有哪些水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问题四:水污染的途径有哪些?你能为避免水污染做点什么?
?(本活动结束在小队中评选“智多星”)
?第五步? 教师在多媒体上记录学生的答案,再总结,屏幕展示:
?师讲:同学们通过努力,完成了在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达标了呢?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和同学们交流。
(进入检测反馈环节)
1.你能打开心扉跟同学们交流自己或家人存在的浪费水的现象吗?
(打开心扉,反思自我)
2.如果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代表“跨流域调水”,另一个圆代表“南水北调”,你能通过圆的大小、位置说明他们的关系吗?说明画图的理由。
(辨别两个概念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3.现在山东省某市的水价格是2.90元/立方米,如果政府打算提高水价,你认为制定合理的水价格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说明你的理由。
(能力的提升,学以致用。2、3题有一定的难度,允许学生讨论。三个问题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评出本节课的“地理之星”。在地理课堂上通过评选“最闪小队”“智多星”“地理之星”,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作业布置:用漫画、诗歌、调查(文字长短不限)、DV等等你能想到的形式反应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立足现实,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地理问题。形式的不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