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家 争 鸣
第八课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上天入海
以柔克刚
群贤荟萃
百家争鸣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第一篇
上天入海 以柔克刚
第二篇 上天入海 以柔克刚
1.老子简介
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地位:
老子(李耳)
春秋末期
楚国
《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第一展厅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自主阅读课本P38第二段)
第二篇 上天入海 以柔克刚
第二篇 上天入海 以柔克刚
2.老子思想主张:
第二篇 上天入海 以柔克刚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第二篇 上天入海 以柔克刚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
(1)意思: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有用。例子: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第二篇 上天入海 以柔克刚
3.老子政治主张:
第二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第一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1.孔子档案
姓名:
时代:
籍贯:
相关著作:
地位:
孔子(孔丘)
春秋末期
鲁国
《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家、教育家
第一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自主阅读课本P39第二段)
第一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以“仁”为核心,即“仁者爱人”。
实现“仁”的方式:
对人——
2.思想家:
在政治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1)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
(2)要求个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第一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孔子创办私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材料一:
材料二:
(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
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孔子
学生 南宫 颜回 原宪
家境 贵族 “居陋巷” 家贫
第一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经常温习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2)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一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第一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论
语
残
页
(3)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第一篇 千古圣人 万世师表
(1)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他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3)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
群贤荟萃 百家争鸣
2、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气氛活跃,许多思想家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政治主张。
1、含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史称“诸子百家”。
第三篇 群贤荟萃 百家争鸣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地位:
第三篇 群贤荟萃 百家争鸣
孟子
战国
1、“仁政”
2、“民贵君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儒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姓名:
生活时期:
学派:
主要思想:
地位:
第三篇 群贤荟萃 百家争鸣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
尊卑等级。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地位:
第三篇 群贤荟萃 百家争鸣
庄子
战国
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人物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地位:
第三篇 群贤荟萃 百家争鸣
韩非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法家集大成者
战国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地位:
本课小结
1.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C
2.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
A.孔子的儒家学说 B.老子的道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 D.韩非子的法家学说
A
3.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A
5.“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A
孔子提倡的“仁”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做到这一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人民也因统治阶级的所谓恩惠而消解其反抗的斗志。
升旗仪式结束后,街上到处是垃圾。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群众自觉去要求自己——
方式一:对群众进行道德宣传教育——
方式二:乱扔垃圾进行严厉罚款——
儒家
法家
道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有这几种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