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档属性

名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9-02 20: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第三单元P75)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简述南昌起义的史实,知道南昌起义在战歌革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经过,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补充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了解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课的类型 新课
教学方法 本课以讲述法为主,兼以谈话法,启发学生的思考。
教具 采用电子课件
自用参考书 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八一南昌起义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和自主阅读,教师提问,让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南昌起义的背景。找出起义时间,主要领导人。教师简述南昌起义的经过。启发学生思考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简单介绍南昌起义的教训。二.革命摇篮井冈山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经过。通过阅读让学生知道井冈山的有利条件。补充资料,介绍“三湾改编”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出处。让学生知道“井冈山会师”。让学生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影响,鼓励学生讲“朱德扁担“的故事。三、“红军不怕远征难”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述,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补充遵义会议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结合红军长征路线图和《七律·长征》,让学生知道长征的经过。分析长征的意义。小结,结束本课。 谈话谈话讲述
导入:
同学们,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建军节)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建军节吗?(爆发南昌起义)80年前的8月1日,爆发了南昌起义,那为什么要把南昌起义的纪念日作为建军节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知道了。
新授:
1、 八一南昌起义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在什么时候谁的领导下,爆发了南昌起义?(1927.8.1,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
毛泽东后来说到南昌起义,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被国民党反动派“逼上梁山”的。为什么这么说?
看书上小字部分,再联系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想一想,南昌起义为什么会爆发,也就是南昌起义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面对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反而从这惨痛教训里,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经过:1927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并指定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7月25日,周恩来由武汉秘密到达南昌。26日,贺龙、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和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开进南昌。27日,周恩来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成立了由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部署起义计划。
8月1日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南昌宣布起义。由于部署严密,对敌军进行突然袭击,仅五个小时的激战,就全歼守敌,占领南昌。
8月3日至7日,起义部队按照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经过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途中遭到优势敌军围攻,部队受到很大损失,起义在转战中失败。
为什么要退出南昌?(敌人来围,敌强我弱)
而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进人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澎湃),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
意义: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这次起义却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和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8月1日定作是建军节了吧。
有好几位大人物参加了这次南昌起义,据统计,1955年我国所封的十大元帅当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另三位:罗荣桓、彭德怀、徐向前)
那有没有人知道,当初中共中央为什么决定要在南昌打响这“第一枪”呢?(当时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和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正利用“东征讨蒋”的名义驻扎在江西九江。南昌离九江比较近,且当时驻南昌的敌军不足万人,而我军兵力超过2万人,敌弱我强。此外,当时南昌交通不便,没有公路,只有一条铁路,水路也比较浅,大船难以航行。敌军的其他部队很难在短时间内增援南昌。)
二.秋收起义
1.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毛泽东说,“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所谓的惨痛教训,就是共产党人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紧接南昌起义以后,我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工农武装暴动。毛泽东是主要领导人,按中共中央的要求,进攻长沙。但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敌军重兵围攻,损失严重。9月29日,暴动队伍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开始酝酿进军井冈山。从此,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转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广州起义,1927.12,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主要由张太雷(常州人)领导。
三大起义的教训。受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起义以夺取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为目标,没有深人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所以城市包围农村方法走不通。因为不符合中国国情。
毛泽东为什么要选择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城市敌人力量太强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经过,并且思考:那么多农村,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高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很利于军事割据。直接原因是秋收起义的失利,)毛泽东是顶着压力的,中央并不同意。
2.井冈山会师(朱毛会师)。
鼓励学生起来讲述:“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留下的部队和湘南暴动后组成的农民自卫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军(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鼓励学生讲“朱德扁担“的故事。看时间介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出处。后来周恩来去考察。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1928――到1930年间,中共建立了一批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瑞金为当时红色首都)1930年前,蒋介石忙于统一全国。
这火势蔓延,烧得蒋介石政府坐立难安4次围剿,分别为10,20,30,50万人。都被粉碎了。因为毛周的正确领导。第5次,100万。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1.原因: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述,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
(长征是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敌人的强大:1933年9月,蒋介石在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根本原因是由于博古(24岁,即后来西安事变谈判的秦邦宪,王明派来)、李德等人执行了王明的“左”倾路线,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使红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瞿秋白因伤留下,1935.2被捕,6.18就义。一大代表何书桓也留下。
结合红军长征路线图和《七律·长征》,让学生知道长征的经过。(开始:1934.10,瑞金。湘江(突破敌军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1935.10 吴起镇;1936.10 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毛泽东诗中的大山大河『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石达开。
补充遵义会议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时间,(重要地位:它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保了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航道继续前进。为什么?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军事路线。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分析长征的意义。(第一,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长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第二,长征的传奇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后30万人剩3万,还好主要领导人都保存下来了。
小结。
本课介绍了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表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板书: 背景
时间 1927.8.1
南 地点
昌 领导人 周、贺、叶、朱、刘
起 广东海陆丰 澎湃
义 结果 失败→兵分二路
湘南 朱德、陈毅
意义
教训
秋 时间 1927.9
收 地点 湖南
起 领导人 毛
义 结果: 失败
时间 1928.4
井冈山会师 建军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影响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 1934.10 瑞金
经过
红 陕北会师 1935.10 吴起镇
军 胜利会师
长 会宁会师 1936.10 甘肃会宁
征 时间 1935.1
遵义会议
影响
长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