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9-03 12: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十五课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
帝国主义的…… 在地上办外交的,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 精神,要争取 ,没有畏惧,要有 。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1949年11月8日怕跪屈辱的外交史独立主动信心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二、万隆会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2、内容和意义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共同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讨论:中国为什么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屈辱痛苦的经历得出的深刻教训。2、中国的政权性质:社会主义国家。问题:
来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
这些国家是为了什么目的来参加万隆会议的?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共同探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周恩来发言的精髓求同存异“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
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根据这段话,你能说出“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吗?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外交政策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小结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兴趣作业“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关于周恩来的外交还有很多趣事与精采之处,请你收集,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美国女星莎朗·斯通日前接受采访时出言不逊,将中国5.12四川大地震形容为一起“有趣的事情”,并暗指“四川地震是中国人的因果报应” 请你就这位女明星的言论说一句话。谢谢指教!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第一阶段:(50年代打下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5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二阶段:(70年代取得突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第三阶段:(80年代进行调整)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调整。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无敌国外交”的策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同时,力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