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历史系05历史学 孙薛梅
学号:200503403073高中历史1·必修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导言 “冷战”期间,美苏展开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国力,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降下,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学习建议 联系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联系国际时事,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 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进入新课的正文喽!
注意听哦本课要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执政初期,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他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东欧剧变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以总统身体欠佳停止职务为由,声明紧急状态委员会将掌管国家全部权力,但遭到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等人的抵制。美国总统布什、苏联各共和国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支持叶利钦。 21日晚,戈尔巴乔夫声称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历时三天的“八一九”事件以失败结束。 这是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在1994年的合影。叶利钦 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 俄罗斯族人。1955年毕业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1985年12月至1987年11月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90年5月在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7月,在苏共28大上,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的旨在改造当时苏联社会的一系列主张未被大会接受,他在大会结束时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民大选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同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再次当选为俄联邦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卸去总统职务,并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著有《总统马拉松》。
欣赏:苏联国歌(勃列日涅夫版·1975年)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发表电视演说,镰刀锤子国旗降下。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联终止存在。苏联解体造成1945年后最大规模人口迁移 新国界的出现使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的人留在了自己的"祖国"之外的地方。这些人中的许多人要求遣返,从而带来复杂的公民资格问题。据估计,在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由于政治动乱,迁移的人多达900万。这是1945年后该地区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苏联国旗(左上)、俄罗斯国旗(左下)、克里姆林宫红星(右图) 东欧剧变表 还有续表 续表戈尔巴乔夫其人 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俄罗斯人。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获法律学位。 历任共青团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1970年6月起连续当选为最高苏维埃第八至十一届代表。1971年任中央委员会委员,1978年入选中央书记处,主管农业工作。1979年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为正式委员。1984年4月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外交委员会主席。1985年3月继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2年1月后,担任俄罗斯社会经济与政治研究基金会领导工作。199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著有《改革与新思维》、《讲话和文章选集》。?1985年流传的两个笑话 一个北方人从莫斯科回家.大家问:“怎么样,中央那边对戈尔巴乔夫还支持吧?”“不支持。”“怎么会这样?”“不支持。你看,他自己会走嘛。”
——戈尔巴乔夫不识字,一个大字不识。
——你说什么呀!都说他上过两个大学呢。
——反正他不识字。要不怎么他的前任都念稿,只有他不拿稿呢。
二 和平与动荡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和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科索沃战争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恐怖主义 “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了美国,导致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倒塌,三千多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此后,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波黑战争期间被毁的房屋一边是废墟,一边是新建房屋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受到的伤害 1999年5月7日深夜,美国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20多名使馆工作人员受伤,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不幸牺牲。美国的这一行径粗暴践踏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殉职的三位我国记者9·11前的世贸大厦及它的灾难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都在不断地壮大。
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和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谢 谢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