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8)三年级下册语文天地九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8)三年级下册语文天地九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2 21: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读一读,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并写写画线的词语。
垂头丧气 疑惑 胸有成竹 得意扬扬
讥讽 轻蔑 目瞪口呆 调换 顺序
转败为胜 浮 议论纷纷 熟悉 沉没
搭 拴 绑 绷 拔 拖 出色
工程 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 失足
不知所措 呜咽
点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书写时注意字的笔顺和结构,不要写错。
二、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示例:只要一马虎,童童就会做错题,拿不到好成绩。即使他很仔细,这么难的卷子也很难考高分。
点拨:这两句话假设了两种可能来说明当时孩子的情况十分危急。仿照句子,我们也要用上“只要……就……”和“即使……也……”,假设两种不同的可能来说明一件事物的某种情况。
三、读一读。
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希腊谚语
这句话是对观察与体验、思考与领悟、质疑与实践的最好诠释。告诉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需要掌握这些学习技巧,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问几个为什么。用心去体验,用脑去思考,用手去实践的道理。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英国]培根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智慧的记述,可供后人借鉴学习,然而,书不尽言,言难达意,古人智慧的真义,不能完全执于文字。智慧必要用于现实之事,方为有用。正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学以致用,不拘泥于书本。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 美国] 爱默生
这句话中的“智慧”可以理解为“创新思维”,“平凡”可以理解为“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奇迹”可以理解为“没有见过的新的东西”。从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里发现没有见过的新的东西,就是摆脱思维定势发现事物的新的使用价值,这就是“智慧”。
用冰取火
(原文见教材第74页)
一、品析句子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品析: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给我们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没有火的危害,衬托了火的重要性,为下文写年轻队员取火成功埋下伏笔。
2. 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品析: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队员们在看到取火成功后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的心情。
第一部分(第1-5 自然段)取火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6、7 自然段)取火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8 自然段)取火成功,战胜困难。
二、段落大意
三、课文结构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绒,取得了火,让大家从困境中走出的故事。故事表现了年轻的探险队员坚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四、课文主旨
年轻的队员取火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南极天气寒冷,还有风暴,没有火,队员们将面临死亡。②在孤岛上得不到外界的帮助。③打火器找不到了。
这位年轻的队员身上有哪些突出的品质使他取火成功?
答:遇到困难时,他不放弃,敢于想办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坚持不懈,所以才能成功用冰取火。
五、思考探究
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是19 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主要作品:《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
六、知识链接
1. 本次活动的目的:从题干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或最熟悉的来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一、活动指导
做一做
2. 活动过程:
(1)首先阅读题干中的四个选项,然后想一想做这四项事情的过程分别是怎样的,最后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或最喜欢的一项。
(2)动手做一做。
(3)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制作的过程详细地给同学们描述一下,可以加上肢体语言。
(4)别人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在别人说完之后,给出建议或评价。
(5)选出本组内说得最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二、示例欣赏
王芳:我制作了一个漂亮的灯笼。制作灯笼需要的材料有筷子、502 胶、双面胶、剪刀、红绳、皱纹纸、流苏。制作过程:①将四根筷子摆成一个正方形。②用同样的方法叠三层筷子。③用502胶将连接点固定。④用红绳把四个角绑牢。这样一个底座就完成了,同样的方法再做一个底座。⑤拿出一双筷子,用红绳将筷子头尾两端与两个底座绑紧固定。⑥以同样的方法,将其他三面也用筷子固定,灯笼的骨架就做好了。⑦将皱纹纸剪成适合的大小,剪之前把纸张叠几层,可以剪得更整齐。⑧把剪好的皱纹纸沿着做好的骨架四周围一圈,并用双面胶粘贴在四根支柱上。⑨在灯笼的顶部四个角各绑上一条红绳,将四条绳子合在一起打一个结,穿上一根筷子。⑩在灯笼的底部挂上红色流苏,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灯笼上贴上装饰物,一个漂亮又环保的灯笼就完成了。
张林:做风筝需要的材料有:纸、细线、细棍子、粘合剂等。制作的步骤:①用细棍子搭建出风筝的轮廓,接口处用线绑牢。细棍上也可以包裹一层纸,方便一会儿贴封面。②根据风筝的形状裁剪封面,并为风筝贴封面。③为风筝做三条尾巴,贴还是不贴,看飞的时候的实际情况。④为风筝绑线和试飞,线最好用牢固一点的,飞高了好收回来。绑线的位置可能会影响风筝起飞,所以要注意调整。
杨爽:包书皮需要的材料有:书皮纸、剪刀、窄胶带。具体步骤:①把书本放在书皮纸中间,把纸折过来,对比着看两边一样宽度即可。②让书处于整张纸的中间位置,用手指勾勒出书本的轮廓(用手指压出痕迹),前后都要压出上下左右四条线来。③把里面的书拿出来,按照刚才的轮廓把书皮纸的折痕折得更清晰一点,让几条线互相有交叉。④根据书本的薄厚和翻开的大小程度,剪开合适的位置,注意不要超过横的折痕,然后向上翻折过去。⑤两边是一样的操作。然后把书拿回来,按照之前清晰的折痕把书包起来。⑥包书的时候可以看看书翻开的最大位置跟你剪开的位置合不合适,不合适的话还可以再多剪开一点进行调整。⑦包好之后仔细平整一下。
1. 无论做哪项,都要突出做的过程。写作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把事情说明白。
2. 选做第一项,要写清楚为什么要整理书包,怎样整理的,整理的结果怎么样。
3. 选做其他三项,需要交代清楚需要的材料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一、写作指导
写一写
二、例文展示
?语言形象生动,写出整理书包的原因。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整理书包的过程写得很清楚。
?“抓耳挠腮”用得十分准确,把自己着急的样子写活了。
?拟人、比喻句,生动形象。
?又一个困难摆在面前。


?写出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首尾呼应
本文具体描写了整理书包的过程,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语言活泼、流畅,中心明确。
点拨:本次金钥匙指导同学们怎样查找资料。查找资料要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正如课本中所说的:查找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阅读《用冰取火》,需要了解“极昼”和“聚焦取火”的知识。对理解课文影响不大的知识可以暂时不查,比如“摄氏”“打火器”“火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