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3.1 机械运动 达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 3.1 机械运动 达标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25 15:0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 3.1 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B.月亮躲进云层,是以云层为参照物
C.以车厢为参照物,坐在车厢里的乘客是静止的
D.以车站为参照物,开出车站的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下列语句中加横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如图所示是卡车和轿车的某两个时刻的行驶位置,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
A.轿车运动,卡车静止??B.卡车运动,轿车静止??C.两车都静止??D.两车都在运动
4.某同学在一辆以速度为20米/秒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一根电线杆从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的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 ?
A.38米?????B.30米??????C.29.3米???????D.28.6米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下列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6.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并绘制成下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AB段??????B.BC段 ?C.CD段?? ????D.DE段
7.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后以12.5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
8.海洋是生物的大干世界,水中物种繁多。其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千米/时。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速度是40米/秒,在空气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千米,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
A.褐海燕 旗鱼 猎豹?B.旗鱼 褐海燕 猎豹?C.猎豹 褐海燕 旗鱼?D.褐海燕 猎豹 旗鱼
9.甲、乙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前4分钟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米/秒
C.乙同学第4分钟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米
10.下列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
A.离开炮筒的炮弹??B.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C.正在转弯的汽车??D.传送带上的货物

11.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5~20秒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5~20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第15秒时,甲车与乙车速度相同
12.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a、tb和tc , 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ta=tb=tc B.tata>tb D.tc>ta=tb

第9题图 第11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二、填空题
13. 2016年是毛泽东、周恩来逝世40周年,1960年5月他们在长沙视察时,来到湘江橘子洲,慷慨之余,豪兴勃发,毛泽东即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周恩来兴对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诗句中“舟走”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洲不走”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其中“鸽飞”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阁不飞”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4.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在返回过程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_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
15.“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衢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同隧道人口处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伺题:
(1)表示汽车必须开大灯行驶,汽车行驶时大灯相对汽车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
(2)多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80千米/时,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________(填“遵守”或“违反”)交通规则。
16.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在此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________的。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7.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________秒。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读出小车从A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AC=________?cm.

(2)若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3秒,则小车经过AC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c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9.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车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辆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__,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B的平均速度大小。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两辆车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________。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要长?________?
20.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漏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2)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四、解答题
21.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当到达B地时,钟表娃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问?



22.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大约是未饮酒时的2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正常情况大约0.6秒。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汽车经过的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米,车的宽度为1.8米。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车速为15米/秒,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米。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秒剐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试估算:
(1)这辆汽车的制动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2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汽车是否会撞上行人?



23.一辆汽车沿直线以10m/s的速度匀速朝一座大山开去,在某处鸣笛后司机继续向前开去,经过4s后司机听到回声,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鸣笛处与大山的距离是多少m?
(2)听到回声时车与大山的距离是多少m?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A、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始终改变,所以地球是运动的,叙述正确,A错误;
B、月亮躲进云层,是以云层为参照物,月亮与云层发生相对运动,以云层为参照物时云层不动,是月亮在运动,叙述正确,B错误;
C、以车厢为参照物,坐在车厢里的乘客是静止的,以车厢为参照物,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不变,所以乘客是静止的,叙述正确,C错误;
D、以车站为参照物,开出车站的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以车站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及车相对于车站的位置改变,所以乘客是运动的,叙述错误,D正确。
2.【答案】D
【解析】A、“两岸青山相对出”中“山”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船上的人”等为参照物的,故不符合题意。
B、“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山”是运动的,是以“竹排或竹排上的人”等为参照物的,故不符合题意。
C、“看山恰似走来迎”中“山”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船上的人”等为参照物的,故不符合题意。
D、“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舟”是运动的,是以“山或地面”等为参照物的,故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地面和地面上的柱子保持相对静止,以地面或以柱子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在甲、乙图中,轿车与卡车相对于地面上的柱子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柱子(或地面)为参照物,两车都在运动,D选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1分钟车行驶的距离为s=vt=20米/秒×60秒=1200米,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1200米/(41-1)=30米,B选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根据农舍烟的飘向可知,风向左吹是东风,由a车上小旗的飘向与风向一致可知,小车a可能向右逆风运动,可以静止不动,还可能在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由b车上小旗的飘向与风向相反可知,小车b的运动方向向左,且运动速度比风速快,据此可知,A、B、C错误,D选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可知,AB段表示速度逐渐增加,BC段表示速度保持不变,CD段表示速度逐渐减小,DE段表示速度逐渐增加,所以BC段表示的是速度保持不变的匀速直线运动,B选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前50米所用时间多于6.25秒,A错误;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小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B错误;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100米/12.5秒=8米/秒,C正确;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8米/秒=8×3.6千米/时=28.8千米/时,D错误。
8.【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旗鱼的速度是108千米/时。猎豹的速度是40米/秒,40×3.6千米/时=144千米/时。褐海燕的速度v=5千米/(1/60)时=300千米/时。所以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褐海燕>猎豹>旗鱼,D选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A、前4分钟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大,前4分钟乙同学通过路程240米,甲同学通过路程120米。相同时间路程大的速度大,所以乙同学速度大,说法正确,A错误;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米/秒,由甲图线可知,相同时间甲通过路程相同,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10分钟时间内通过了300米,所以甲的速度v=s/t=300米/600秒=0.5米/秒,说法正确,B错误;
C、乙同学第4分钟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乙图线中,4分钟后,随时间变化乙的路程不变,所以4分钟后乙保持静止,说法错误,C正确;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米,由图可知,甲、乙同学在240米处相遇,说法正确,D错误。
10.【答案】D
【解析】A、离开炮筒的炮弹,炮弹的运动路径是曲线,A错误;
B、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跳水运动员速度由0增加,所以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
C、正在转弯的汽车,做的是曲线运动,C错误;
D、传送带上的货物,传送带上的货物运动路径是直线,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D正确。
11.【答案】B
【解析】A、由图象知,5-20秒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乙>v甲 , 故B正确;
C、5~20时间内,乙车静止,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第15秒时,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静止,即此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由于b先加速后减速,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所以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比a大,经过相同的路程,它的时间肯定比匀速运动的a小;而c因先减速后加速,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比a小,所以在相等的路程内它的时间比a大。由此可知,三辆汽车运动时间的大小关系为:tc>ta>tb。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舟;河岸;阁;大地
【解析】(1)舟走,舟和洲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洲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
(2)洲不走是以河岸为参照物,两者位置相对静止;
(3)鸽飞,鸽和阁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阁为参照物,鸽是运动的;
(4)阁不飞是以大地为参照物。
14.【答案】AB;3600;6
【解析】由图知:
彭城广场→家共行驶了3600m,因此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3600m;
其中,第一个1800m用了 5min,速度为,
第二个1800m用了 25min-5min=20min,速度为,
v2<v1 , 因此小刚在前半段(OA段)骑车,后半段(AB段)步行;
15.【答案】(1)静止(2)遵守
【解析】(1)判断汽车大灯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以汽车为参照物,大灯相对于汽车位置不变,所以汽车大灯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
(2)由公式v=s/t求汽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2.590千米/(2/60)h=77.7千米/时<80千米/时,所以通过隧道时遵守交通规则。
16.【答案】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解析】根据跑步者的图像可知,跑步者在50秒时间内跑了200米,所以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v=s/t=200米/50秒=4米/秒。骑车者在30秒时间内运动了200米,骑车者的速度为v=s/t=200米/30秒=6.7米/秒,所以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是不同的,当以跑步者为参照物时,骑车者的位置始终变化,所以骑车者是运动的。从图中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17.【答案】运动;9
【解析】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知,甲与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判断出甲、乙二者的运动状态,求出它们的速度;由图象求出甲与乙相遇的时间差。
由图可求出,甲的速度v甲=,乙的速度v乙=;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同,如果以甲为参照物,则乙相对于甲的位置不断变化,乙是运动的。
甲,乙各运动8米,甲所需时间t甲=12s,乙所用时间t乙=3s,则它们相遇时的时间差是12s-3s=9s
三、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10.00 (2)3.3 (3)小 
【解析】(1)由图知,小车通过AC的路程为sAC=10.00cm;
(2)所以小车通过AC的平均速度为vAC==≈3.3cm/s;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19.【答案】(1);汽车A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车B的平均速度
(2)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
【解析】(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汽车A的四组数据分别是(1s,0.1m)、(2s,0.2m)、(3s,0.3m),(4s,0.4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汽车B的四组数据分别是(0.5s,0.2m)、(1s,0.4m)、(2s,0.8m)、(3s,1.2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图象如下

汽车A的平均速度:, 汽车B的平均速度:,
因为vA<vB , 所以汽车A的平均速度比B的小;
(2)因为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都为一定值,所以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当tA=1s时,sA=0.1m;当tB=1s时,sB=0.4m,由此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
20.【答案】(1)由题意知,水滴的路程为h,时间t内共有n-1滴水下落,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2)把h=1m,n=2,t=8.7s带入平均速度公式,得: 。

【解析】(1)由题意知,水滴的路程为h,时间t内共有n-1滴水下落,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

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
(2)把h=1m,n=2,t=8.7s带入平均速度公式,得: 。
四、解答题
21.【答案】(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10时45分-10时15分=30分=0.5时;

(2)由交通指示片上的显示的距离可知,A地到B地通过的路程为120km-70km=50km,所用时间为0.5时,
所以轿车运动的速度为:v=s/t=50千米/0.5时=100千米/时;

(3)B地距南宁有70千米,轿车以10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为:t=s/v=70千米/100千米/时=0.7时=42分。

【解析】(1)由到达B地时的钟表示数与A地时的钟表示数可知,两者的差即是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2)由公式v=s/t可求出A地到B地的速度;
(3)根据公式t=s/v可求出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22.【答案】(1)反应距离 s=vt1=15 米/秒×0.6 秒×2=18 米??
制动距离=30 米-18 米=12 米
(2)解法一:
汽车驶到人行走路线的时间 t=0.6×2 秒+1 秒=2.2秒
行人走到安全位置的时间秒 ?

所以汽车会撞上行人。
解法二:
汽车驶到人的行走路线的时间 t=0.6×2 秒+1 秒=2.2 秒
人行走的距离 s=vt=1.2 米/秒×2.2 秒=2.64 米
汽车停止时右侧距离路边为:3 米-1.8 米÷2=2.1 米?
左侧距离路边为:3 米+1.8 米÷2=3.9 米
所以汽车会撞上行人。
【解析】(1)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的反应距离;
(2)已知反应时间和刹车制动时间,求出人在这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再与车的宽度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23.【答案】(1)
(2)S车=V车×t=10m/s×4s=4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s'=700m-40m=660m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回声测距离和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汽车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之和是鸣笛处到大山距离的2倍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