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9-26 17: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 间:60分钟 分 值:100分)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同学们,下面是一套为你的学习精心设计的优化试题。在这里,老师给你设置了60分钟时间让你重游历史长河、重温历史真实,请你登上创新平台,展示一个特别的你!
一、慧眼识真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计36分。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一届政协会议内容的是……………………………………( )
A、通过《共同纲领》 B、确定国旗、代国歌
C、任命周恩来为总理 D、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着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 )
A、万隆会议上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国务会议上 D、联合国会议上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6、分析出了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急于求成 ③自然灾害 ④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共“八大”召开 ②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③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9、“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 )
A、文化教育界的一次大革命 B、一场整治了社会风气的群众运动
C、一场打倒资产阶级当权派的大革命 D、一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内乱
10、1964年10月,我国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是……………………………………( )
A、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导弹核武器试爆成功
11、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辉煌成就 B、集中代表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达到的先进水平
C、说明我国不再受西方大国的制约 D、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 B、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C、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
A、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民主集中制 D、四项基本原则
14、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我国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主要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17、被称为种姓的国度,产生了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这个文明古国的母亲河是………( )
A.尼罗河 B.幼发拉底河 C.印度河 D.黄河
18、从右图所示的国旗,可以看出该国是………………………………………………( )
A、信仰基督教的国家
B、信仰犹太教的国家
C、信仰伊斯兰的国家
D、信仰佛教的国家
二、识图辨析 对号入座:(8分)
19、古代世界的建筑艺术风格各异,令人叹为观止,下面4幅古代建筑为后世留下了凝固的艺术。请你依据所学的知识作出判断(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即可)。
A B   C   D
(1)反映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图片是( ) (2)反映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图片是( )
(3)反映希腊式建筑风格的图片是( ) (4)反映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图片是( )
三、知识巩固 组合列举:(15分)
22、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5分)
23、根据提示信息判断并写出相关人物。(6分)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
(2)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党的好干部:
(3)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5)为新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是:
(6)新中国打破世界记录第一人的是:
24、列举四个疆域地跨三大洲的古代国家。(4分)
四、学史识途 材料解析:(26分)(第25题10分、第26题10分、第28题6分)
25、结合右图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这支军队的名称叫什么?司令员是谁?(2分)
(2)这支军队跨江入朝的目的是什么?(2分)
(3)你能说出这场战争的2个战斗英雄吗?(2分)
(4)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祖国统一后,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材料中提到的“独特的模式”指什么?这一“模式”的提出者是谁。(2分)
(2)这种“模式”除了台湾外,还适用于我国哪些地区?(2分)
(3)这一模式提出的目的是什么?(2分)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27、材料一: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其中一条规定:“倘自由民之奴隶达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根据以上史料回答:
(1)右图所示条文的内容出于什么文件?(2分)
(2)该文件是谁颁布的?(1分)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部文件?(3分)
五、分析与探究 能力提高:(15分)
28、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身会安定哈发展的重大问题。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4分)各有何作用或意义?(9分)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就当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两条建议?(2分)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真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D A D A C B D B C B B A D C C C
二、识图辨析 对号入座(8分)
19、 (1)D (2)B (3)A (4)C (每填对一个2分)
三、知识巩固 组合列举(15分)
20、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分)
21、(1)王进喜(2)焦裕禄(3)邓稼先(4)袁隆平(5)许海峰 (6)陈镜开(6分)
22、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任意四个即可)
四、学史识途 材料解析:(26分)
23、( 1 )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各1分)
( 2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分)
( 3 )黄继光、邱少云 (各1分)
( 4 )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4分)
24、(1)“一国两制”的构想 邓小平 (各1分)
(2)香港 澳门(各1分)
(3)目 的: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2分)
历史意义: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
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4分)
25、(1)《汉谟拉比法典》 (2分)
(2)汉谟拉比 (1分)
(3)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是研究两河流域的重要史料。(3分)
五、分析与探究 能力提高:(15分)
26、(1)土地改革(1分)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3分)
(2)农业生产合作化(1分)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2分)
(3)人民公社化(1分)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展。(2分)
建 议:(1)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增加农民收入;
(2) 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议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 5 页 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