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7课不朽的文艺作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梵·高与名画《向日葵》导入凡高《十四朵向日葵》
布面油画 93.0 x 73.0 cm
阿尔:1888年8月 《向日葵》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凡高《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布面油画 92.0 x 72.5 cm
阿尔:1889年1月大图大图返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 96 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 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的书房巴尔扎克故居 巴尔扎克故居坐落在法国巴黎笫16区莱努合大街47号。他在这里写完了《人间喜剧》的最后一部分。巴尔扎克故居庭院 巴尔扎克故居内部 巴尔扎克之墓 巴尔扎克1850年8月18日病逝,逝世后三天,在拉歇兹神甫公墓下葬。雨果在葬礼上致悼词。《高老头》书影《交际花盛衰记》书影巴尔扎克主要作
品中译本的书影《欧也妮·葛朗台》书影《贝姨》书影毕加索《巴尔扎克像》 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
所作的巴尔扎克雕像对巴尔扎克的评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他为我们留下的作品,一座高大而坚固的,建立在花岗岩基石上的丰碑。
——雨果 司汤达在近代法国小说史上虽占有重要地位,巴尔扎克的硕大形象却不免使他相形见绌。以精力的浩瀚,产品数量的庞大与繁复多样而论,巴尔扎克实不愧为散文中的雨果。
——斯特里奇 通过《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
——恩格斯巴尔扎克返回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篇章。他在1820年时双耳失聪,然而命运征服不了这个坚强的人,这个在艺术上反封建反专制、为自由和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战士,还继续创作了大量充满激情的乐曲,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贝多芬的作品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其享誉世界的作品有:《月光奏鸣曲》、《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合唱交响曲》等。贝多芬贝多芬故居(位于奥地利维也纳)贝多芬故居贝多芬用过的助听器贝多芬用过的小提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手稿贝多芬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贝多芬在俄罗斯乡间散步(明信片)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手稿著名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CD封面著名指挥家卡尔·舒历特在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录音现场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c小调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 )。通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 2 )。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 3 )。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 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 ),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片段6 ),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片段7 ),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全曲欣赏返回梵·高与名画《向日葵》凡·高 凡·高?(1853—1890),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凡高和他的绘画作品戴草帽的自画像
巴黎:1887年夏带深色毛毡帽的自画像
巴黎 1886年春叼烟斗带草帽的自画像
阿尔:1888年8月耳朵上扎绑带的自画像
阿尔:1889年1月 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 大图凡高《十四朵向日葵》
布面油画 93.0 x 73.0 cm
阿尔:1888年8月 《向日葵》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凡高《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布面油画 92.0 x 72.5 cm
阿尔:1889年1月大图大图《夜间的咖啡座》《阿尔的朗卢桥》《星月夜》《加歇医生》凡高作品大图大图返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