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 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把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
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 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乐府双璧”。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焦仲卿、刘兰芝
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礼 磐石 拊掌 否泰
赍钱 踯躅 冥冥 摧藏
奄奄 仕宦
m?
pīng
rú
wēiruí
pìn
pán
f?
p?
jī
zhízhú
míng
zàng
y?n
huàn
字
音
字
形
文本研读
诗前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概括故事情
节以及作诗的原因。
作用:
全诗的总纲
正文情节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引子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 2~6节) ——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 7~12节) ——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节) ——进一步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节) ——高潮、结局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节) ——尾声
用小标题概括全诗内容
(第 2 节)兰芝自诉 (第 3~6 节)仲卿乞母
(第 7~8 节)夫妻话别 (第 9 节)兰芝严妆
(第 10 节前)拜别阿母 (第 10 节后)泣别小姑
(第11~12节)夫妻誓别 (第13~18节)兰芝归家
(第19~20节)阿兄逼嫁 (第21~23节)还报府君
(第24~26节)生离死别 (第27~31节)双双殉情
(第 32 节)合葬化鸟
鸳鸯双飞: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和鸣,通宵达旦。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们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关于结尾
★
人
物
形
象
刘兰芝 —
善良温顺 勤劳聪慧 有教养 不卑不亢
果敢叛逆 勇于反抗 轻荣华 忠于爱情
外柔内刚
焦仲卿
忍辱负重 消极反抗
忠于爱情 走向叛逆
焦母
蛮横无理
独断专行
封建家长制和礼教的代表。
刘兄
性行暴戾 趋炎附势
尖酸刻薄 冷酷无情
典型的市侩形象
主题
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的罪恶,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社会意义(主题)
家长制的罪恶——
人世间的悲剧——
★现实主义创造的杰出范例,艺苑的奇葩,历史的镜子!
激愤控拆
揭露批判——礼教吃人!
追求幸福
渴望真情——人生镜子!
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性格的悲剧
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
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
(二)社会的悲剧
在当时,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子,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妹妹,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
悲剧产生的原因?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永 恒 的 悲 剧
孔雀东南飞
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孔雀东南飞
又几百年后,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总
结
提
升
人们常常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们仿佛看到了断桥上白素贞唱着“宁愿相守在人间,不愿飞作天上仙”道出了能与相爱的人“暮暮朝朝不暂离,生生世世无相弃”的相濡以沫的生活才叫天上人间!然而,天妒红颜,哪管你天上还是人间!无论是贵为仙女的织女,才貌兼备的祝英台,还是蒲苇纫如丝的刘兰芝,或是拥有千年法力的白素贞,无一不被冷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我们在感叹他们爱情凄美的同时,更要认识到在封建社会里,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封建家长制的绝对权威,有封建礼教的条框束缚,有对人性的摧残扼杀,学习《孔雀东南飞》,其实亦是在解读一种制度,解读社会,解读人性。希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在新时代的今天不再是悲剧。
艺术手法
以起兴开头,以魂化为鸟结尾。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托物起兴。以孔雀失偶来起兴,渲染了悲剧气氛,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
2、结尾二人魂化为鸟
寄托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
望,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铺
陈
排
比
手
法
| 赋
1、开头自诉:纵的铺排,突出了刘兰芝自小
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有教养。
2、详写兰芝离去时的打扮
横的铺排。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
兰芝的美,表现其被遣离家前的沉着、冷静、
镇定和外柔内刚的性格
3、太守家操办婚事的豪华排场
表现兰芝的身价,更显示她不为富贵所动的
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仲的悲的对照,
强化了悲剧性。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自己比作柔韧的蒲苇,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
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
本诗文言文知识(小结)
相——xiāng
副词, ?互相,彼此
?副词,动作只涉及一方,有 指代作用,可
代 你、 我 、他
动词,亲自观看(是否合心意)相亲、相中
相——xiàng
名词,?相貌 ?丞相、宰相 ?傧相
动词, ?仔细看,审察:相马
?辅助:吉人天相、乐桓子相赵文子
形形色色的“自”
一、代词,意为“自己”
(1)亦自缢于庭树 (2)举动自专由。 (3)汝岂得自由! (4)进止敢自专? (5)不图子自归。 (6)不迎而自归。 (7)那得自任专! (8)自挂东南枝。 二、代词,意义犹“其”。 (1)自名秦罗敷。 (2)自名为鸳鸯。 三、介词,意为“从”、“自从”。 (1)自君别我后
四、语气副词,意为“本”。 (1)我自不驱卿
五、时态副词,意为“已”、“已经”。 (1)本自无教训 六、时态副词,意为“即”
(1)自可断来信
七、连词,意犹“而” (1)葳蕤自生光。 八、助词,与他词组合成词组。 (1)好自相扶将。 “好自”即“好好地”。
(2)物物各自异。 “各自异”即“各异”
见
一、动词,见面
①相见常日稀(见面)
②黄泉下相见(见面)
二、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
③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④府吏见丁宁(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三、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⑤渐见愁煎迫(“被”)
偏义复词:
有些词语两词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词之意,另一个词弱化。这种现象叫复词偏义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马嘶
婆婆
劳作
马
哥哥
母亲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翻译下列互文句
文本拓展
《氓》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阅读
一、女主人公爱情悲剧产生原因的异同点。
二、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之比较
三、女性地位之变化
《氓》中弃妇与刘兰芝共同点
1、男子对于爱情的犹豫猜疑甚至背叛: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2、休弃回家之后,在娘家却遭到兄弟的粗暴对待: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
3、女子勤劳善良但是家庭地位低下: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4、悲剧的成因:女性社会地位, 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