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下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2-23 21:1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00米的大箱子里。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若世界人口按目前每年1.67%的自然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陆地,到2667年都将人满为患;假如南极洲也必须安排人的话,它也只能为7年内增长的人口勉强提供立足点。【民生新闻】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运用相关的图表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规律)及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学习目标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思考:人口密度能不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格局?A地B地N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一、人口分布区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衡量单位是每平方千米人口数。
人口分布: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于一定地理空间的集散状态,不单纯指人口数量的分布,还包括人口现象在地理空间的聚集与扩散状态。[活动探究]阅读课本P17表1-3-1、1-3-2、1-3-3,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表1-3-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表1-3-2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表1-3-3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趋势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沿海地区平原地区小结: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沿海平原地区。南亚 东亚西欧北美五大湖地区[活动探究]阅读课本P17阅读图1-3-2,找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并分析原因。东亚自然农业生产西欧工业商业拓展:阅读课本P17阅读图1-3-2,找出世界人口稀疏地区,并分析原因。干旱湿热纬度高,气候寒冷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寒、干旱、湿热地区,人口稀少思考
从图1-3-2看出,亚欧大陆内部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什么?
提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差。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 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 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 “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 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读图: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腾冲黑河 。(1)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达 多人。
(2)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多 少。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
①东部地区人口 ,西部地区人口 ;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 人口多,内陆干旱的 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 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和交通 的地区人口少;
④ 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 。 12.95亿21130东 西多少平原地区高山、高原便利闭塞汉族少活动
1.教材图1-3-4、图1-3-5“中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对比”,据图分析:
(1)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历史悠久;
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科技发达)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交通便利等(1)自然原因:
(2)社会经济原因:自然环境优越(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0—22段落和图1-3-6、1-3-7,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 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 。基本减小平原 低山丘陵高山 高原地区 高原 高山北温带递减干旱东北地区决定性(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影响最显著)、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科技、政治、文化等。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政治文化政治思考感悟
1.不同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有何影响?
提示: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生产力水平越低的时期,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1. 有关人口和人口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通过气温来影响人口的分布
B.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的分布
C. 降水越多,人口密度越大
D. 距离海洋的远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大
2. 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西亚 B.北非 C.大洋洲 D.东亚
3. 世界人口80%以上居住在(  )
A.热带 B.北半球中低纬 C.南半球中低纬 D.寒带
4. 下列地区人口最稀少的是(  )
A.中国的珠江流域 B.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C.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 D.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练习巩固 BDBC练习巩固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D中国的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思考预习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说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目标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面积约117平方千米,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约情景导入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
2 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你认为复活节岛的悲剧最终反映了环境与人口容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把地球比喻成复活节岛,那么复活节岛的悲剧给我们地球人的启示是什么? 1、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最 人口容量,是所能承受人口的 负荷量,是一个 。上海街头拥挤的人群大最大警戒值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它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 的人口数量。思考: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最大人口容量最佳人口容量适宜(佳)3、中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
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16亿8~9亿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练一练:A2.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题。
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练一练:A主要制约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正相关)4、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北京市1、土地资源可供约6036万人居住
2、水资源可以供养的人口数为约1551万人
3、北京市可供养的人口数为约1551万人,主要考虑水资源湖南省1、耕地资源可供养的人口数为约7595万人
2、水资源可以供养的人口数为约3.5亿人
3、湖南省可供养的人口数为约7595万人,主要考虑土地资源
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
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重要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正相关)4、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重要制约因素——经济发达程度(环境人口容量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4、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重要制约因素——地区开放程度(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一定是本地的。如果一个地区是封闭的,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环境人口容量就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地区开放程度越高,外部资源和其他条件、技术利用的就越多,其环境人口容量就会比封闭时大很多。如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就和其开放程度高有关。4、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重要制约因素——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4、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4、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资源丰富程度受教育消费人口 水平首要因素;正相关;
通过资源而影响;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反相关思考辨析
1.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
错误。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有关。
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外部的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环境人口容量。例如,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出口产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思考辨析
2.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可以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发挥生产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5、如何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以现有资源存量和消费水平为例。
确定性:指在一定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8亿~9亿。①坚定不移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基本国策;
②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③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1. 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 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生态脆弱
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D、人口的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2. 东亚、南亚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
A. 特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所致
B. 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C. 是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和工业区
D.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世界商业活动最频繁地区DB当堂检测3.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4.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的获取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练一练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人口的消费水平
C.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素质
6.有关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B.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小人口数量
C.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D.环境合理容量有较强的可确定性。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