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一单元3 七月的天山
碧野 (1916—2008),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作品有小说《肥沃的土地》《奴隶的花果》,报告文学《北方的原野》,散文集《月亮湖》等。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重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难点)要求会认的字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
1.“蹄”读“tí”,不要读成“dì”。
2.“延”内是“ ”,不要写成“壬”或“ ”新词解释山涧:山间的水沟。
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银链:白色的链条。
萦绕:围绕,盘绕。
锦缎:色彩鲜明华丽的丝织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是一种由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
洄水涡:回旋的水流。
蜿蜒无尽:指原始森林连绵不断。
五彩缤纷:指各种颜色错杂繁复,非常好看。近反义词近义词:
凉爽——凉快 欢快——欢乐
寂静——幽静 柔嫩——娇嫩
细碎——琐屑 萦绕——环绕
绚烂——绚丽 矫健——强健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蜿蜒无尽——连绵不绝反义词:
缓慢——迅速 清澈——浑浊
寂静——喧哗 矫健——笨拙
巨大——渺小 增添——减少
俯视——仰望 凉爽——闷热
盛开——凋零 白皑皑——黑漆漆词义辨析 萦绕——环绕
课文解读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gē)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duàn)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②
天山 天山山脉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终年积雪,多冰川,为伊犁、阿克苏、开都等河流源地及塔里木、准噶(gá)尔两盆地的界山。山间多陷落盆地及谷地,如伊犁谷地及吐鲁番、哈密、焉耆(qí)等盆地。有丰富的林业、矿产资源。知识链接[句解: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把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jiàn)、从峭壁断崖上飞泻(xiè)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句解: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每到水势缓慢的洄(huí)水涡(wō),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③这个时候,饮(yìn)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fǔ)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lán)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xiàn)
生机。④
段析: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也解释了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ái)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chēng)开的巨伞,重(chóng)重叠叠的枝丫(yā),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句解:“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写出了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个“漏”字和“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用词精确,写出了天山特有的风光。]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tí)溅(jiàn)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yōu)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句解:两个“柔”字充分体现了这里山的特点。]这里溪流缓慢,萦(yíng)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bīn)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yán),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⑤ [句解:用“织不完的锦缎”“天边的霞光”“高空的彩虹”来形容两岸的野花,突出了“五彩缤纷”的特点。朗读时语调由低到高,充满喜爱和赞美的感情。]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jiǎo)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句解:从“矫健”到“精神”,用词富于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ān),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段析:天山深处山色柔嫩,花如海,景色五彩缤纷,令人流连忘返。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之美。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⑥[句解:巧用反问句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这一部分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强调了天山的美,与课文首段呼应。释疑解惑① 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起句,交代七月的天山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为下文作了铺垫。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这里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③这里写鱼儿有什么作用?
此句写出了鱼儿的自由快乐,以动写静,突出天山的美。④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雪峰、雪水、雪水汇成的溪流以及鱼儿。主要采用:衬托,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⑤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野花五彩缤纷、绵延无尽、耀眼和绚烂等特点来写,极显天山野花的繁多与美艳。⑥第5自然段属于什么句式?这样用有什么好处?
反问句。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以此收尾,能将作者的赞美之情表现得透彻充沛。
本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展示了天山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
花海的奇丽风光,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2.抓住不同地点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
3.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生动。
如果哪天有人问我们,在炎热的七月到哪里去旅游最合适?读过本文的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个名字——天山。不错,天山,看到这个名字,就好像感受到一股清凉,一种美感,这是因为天山有太多吸引人们游览的理由,也得益于本文作者优美的描写。课内:
炎暑 凉爽 飞泻 清澈
柔嫩 萦绕 白皑皑 五彩斑斓
无限生机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课外:描写天山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