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一单元
3 白杨
袁鹰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1924年生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之江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等。
代表作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风帆》等;诗集《江湖集》《花环》(与闻捷合著);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等;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问好》;儿歌集《唱一唱北京》。
1.会写6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清晰、抚摸、介绍”等词语。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难点)
要求会写的字
xī
晰
【生字释义】清楚,明白。
【辨字组词】晰(明晰)(清晰)
淅(xī)(淅沥)(淅淅)
【巧记有方】分“析”一“日”万事明。
【例句展示】今天没有雾,远处的山清晰可见。
【书写指导】“斤”字写大点儿,“木”字要细长。
s n
伞
【读音提醒】“伞”是平舌音“sǎn”,不要读成翘舌音“shǎn”。
【生字释义】挡雨或遮太阳的工具。
【辨字组词】伞(雨伞)(花伞)(打伞)
乎(hū)(几乎)(似乎)
【巧记有方】粗看竟有八十人,细看半个都不够。
【例句展示】我妈给我买了一把小花伞。
【书写指导】撇充分伸展,点撇要相响应,竖要直,悬针。
fǔ
抚
【生字释义】①慰问;②扶持,保护;③轻轻地按着。本课
“抚摸”的 “抚”应取义项③。
【辨字组词】抚(抚养)(抚育)(安抚)
扶(fú)(扶持)(扶手)
【巧记有方】无手不叫抚。
【例句展示】爸爸抚摸着宝宝的头。
【成语在线】抚今追昔
【书写指导】“才”横须短,提揖让右边,无的撇穿插,使
字更加紧凑。
shào
绍
【读音提醒】“绍”读“shào”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sào”。
【生字释义】了解或熟悉。
【辨字组词】绍(介绍)(绍兴)
招(zhāo)(招手)(招财)
【巧记有方】绞丝旁边一个“召”,介绍家乡我自豪。
【例句展示】解说员向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特性。
【书写指导】左旁均匀紧凑,右上左斜,下“口”中正。
jiāng
疆
【生字释义】边界,疆界。
【辨字组词】疆(新疆)(边疆)
僵(jiāng)(僵局)(僵硬)
【巧记有方】一张土弓射三箭,枝枝箭杆落田边。
【例句展示】爸爸去边疆工作,要很久才回来。
【成语在线】万寿无疆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上横短下横稍长,中横最长。
xiàn
陷
【生字释义】①陷阱;②掉进;③缺点。本课“陷入”的“陷”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陷(陷落)(陷入)(陷害)
掐(qiā)(掐花)(掐住)
【巧记有方】阶前放焰火。
【例句展示】听了这首歌,我陷入了沉思。
【成语在线】冲锋陷阵
【书写指导】“阝”坚为垂露竖,“臼”两横略分开。
一字多音
同音字词
读写错混提示
1.“伞”是平舌音,读“sǎn”,不要错读成“shǎn”;“绍”应读“shào”,不要读成“sào”。
2.“陷”的右下部是“臼”,不应错写成“白”;“疆”的左部是“ ”,不是“弓”。注意将“晰”与“析”“淅”区分开来。
新词解释
人烟:人家;住家。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本课指在茫茫的草原上,放眼望去,天和地好像连在了一起,没有明显的分界。
卫士:卫兵,泛指担任保卫工作的人。这里指白杨。
分辩:用嘴去表示辩解。
思路:思考的线索。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表白——表明 分辩——争辩
软弱——懦弱 清晰——清楚
粗壮——健壮 沉思——深思
反义词:
粗壮——细小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 清晰——模糊
表白——掩饰
词义辨析
清晰——清楚
课文解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gē)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①[句解:“没有……没有……也没有……”一句是用排比句式写戈壁荒凉,三个“没有”层层深入,说明戈壁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植物生存。]
段析:大戈壁的环境极其恶劣。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句解:在荒芜贫瘠的戈壁,白杨树长得高大挺秀,可见白杨的生命力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列车在茫茫的戈壁行驶,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句解:将白杨比喻为卫士。白杨树挺立在沙漠中,像卫士一般抵挡着风沙的袭击,保卫着铁路。]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句解:由兄妹的对话自然地引出下文。]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句解:爸爸的表情变化,暗示他心理的变比。由“微笑”到“严肃”,说明儿子问的问题很重要,引起了爸爸的沉思。]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②
段析:主要写爸爸回答子女的提问,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写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③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句解:这句话交代了爸爸妈妈的身份背景。]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句解:这句话暗含着爸爸把孩子们接到新疆来,希望他们也扎根边疆的意思。]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句解:点明新疆是个偏远而且艰苦的地方。即使这样艰苦,爸爸妈妈也要将孩子接来生活、扎根,表明了他们建设边疆的决心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段析:写孩子们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所知道的情况。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句解:“这儿……这儿……”照应前文“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句解: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白杨沉思,可见,他由白杨树想到了孩子,想到了孩子的将来。]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④⑤
第四部分(第16自然段):写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新疆建设兵团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察新疆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着眼于祖国的安全和统一,新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命令新疆人民解放军铸剑为犁,开展大生产运动。部队官兵就地转业,组建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任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兵团以转业官兵为基础,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城乡青壮年。他们按照“不与民争”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水草边缘和与苏联、蒙古接壤的千里边境线一侧艰苦创业,把亘古荒原改造成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农场,并新建了现代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知识链接
释疑解惑
①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这样写是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样的环境描写既为下文写白杨顽强不屈的性格作铺垫,也烘托了白杨的高大形象。
②爸爸的几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爸爸的三句话讲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第一句讲白杨树高大挺秀。第二句讲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适应能力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第三句讲白杨树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三点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是人、树的神似之处,这里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式 爸爸说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是说树也是在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④文中爸爸的神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又陷入沉思”“浮起一丝微笑。”
⑤“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一句,有什么寓意?
这一句话中,“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暗指他们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特征的描写,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气质、风度等,从而充分表达感情。如文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一句,是写爸爸在勉励自己也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
文章借白杨树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我们也要像白杨树一样,像边疆的建设者们一样,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活着,不软弱、不害怕,为祖国奉献自己,为人民辛勤服务,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课内:
界限 旅客 思路 抚摸 严肃 粗壮
坚强 软弱 表白 动摇 坚强 沉思
茫茫 清晰 高大挺秀 生根发芽 浑黄一体
白杨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课外:
描写树的词语:
苍郁 林海 笔挺 葱郁 浩瀚 繁茂
枯藤 俊秀 挺拔 古树 郁苍 白杨
绿柳 翠竹 古柏 老树 盘结 杂树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