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一单元 1 文言文两则 孟子 (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先后著书二十篇,今存《天瑞》《汤问》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重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难点)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鹄”读“hú”,不要读成“hào”,“弗”读“fú”,不要读成“fó”。
2.“两小儿辩日”“辩斗”中的“辩”都表示用言语与人争辩,故中间是“言字旁”,“辫”“辨”从形旁上来区分字义。新词解释也: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曰:说。
然:这样。
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决:裁决,判断。
孰:谁,哪个。
为:认为,以为。
汝:你。
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学弈:弈,下棋。学弈,学下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听之: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俱学:一起学。
弗若:不如。
辩斗:辩论,争论。
日中:正午。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始出时:刚开始出来时。
多知乎:知识很丰富呢。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近反义词近义词:
惟——只 至——到
思——想 曰——说
非——不 孰——谁
汝——你 知——晓反义词:
有——无 非——是
东——西 问——答
始——末 近——远
专心致志——三心二意词义辨析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课文解读学弈(yì)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句解:开头交代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为下文中两个孩子学习棋艺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者也”意思是“是……的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②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句解:这句话说明两个学生同时学习,效果却不相同。]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③弈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目前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阔的落子空间,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其他棋类复杂深奥。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下围棋对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使他们能更好地分析事物。中日韩是现今围棋的三大支柱,但近年来日本围棋逐步衰弱,形成了中韩争霸的局面。知识链接[句解:这一问一答,对文中所讲的故事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在叙事之中。让读者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句解: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这段话写出孔子路遇两个小孩争辩,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孔子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向他们询问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句解: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④[句解: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两个小孩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句解:及:到。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这里先采用比喻手法,把“初出的太阳”比做“车盖”,把“中午的太阳”比做“盘盂”,以此说明太阳的大小。后采用反问手法,以强调自己的观点。]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⑤[句解: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这里也采用反问手法强调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感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
孔子不能决也。[句解:决:判断。这句话写出了孔子对待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⑥[句解:汝:你。这里是反问句。]
第四部分(第6、7自然段):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释疑解惑①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句话为下文作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教的学生本该都是高手。②这句话交代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这一句是写两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③这是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
这是一个设问句。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言自明:只是不专心致志地学罢了。④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各自持什么观点?
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太阳是在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后一个小孩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太阳离人近。⑤两个小孩是怎样论证各自的观点的?
第一个小孩是通过观察太阳不同时间段的大小,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来论证的;第二个小孩则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来进行论证的,也采用了反问的手法。⑥孔子不能作出判断,两小儿是什么态度?
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学习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距离人远近的问题时,不能作出判断的故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的精神和古人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1.《学弈》一文抓住了两个学棋的学生的不同神态和心理活动,用简短的话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不专心致志地学习是学不好的。
2.《两小儿辩日》一文采用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对话,把小孩儿们那种天真无邪的形象和为明辨真伪、求得知识而激烈争辩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文中善用比喻,如“车盖”喻日初之大,“盘盂”喻日中之小等等,形象贴切,语言朴实通俗。学习的时候就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像《学弈》中那个老想着射天鹅的学生一样一事无成;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两小儿辩日》中的那两个孩子,善于思考,大胆质疑,这使我们不仅能发现更多奥秘,还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课内:
善弈 鸿鹄 辩斗 非然
弗如 专心致志 沧沧凉凉
大如车盖 鸿鹄将至课外:
表示哲理的古文:
古有一人曰:“吾良弓,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弓与矢》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此必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