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手指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手指 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3 23: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一单元 5 手指 丰子恺 (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重点)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难点)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爱憎”的“憎”读“zēng”,不要读成“zèng”。
2.“养尊处优”的“尊”字不要写成“遵”,上面是“酋”,方框里面不要少写一横。新词解释窈窕:美好的样子。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本文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扶衬:扶助、衬托。
风光:体面。
薄弱:容易破坏或动摇;不雄厚,不坚强。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之中。
丝竹管弦: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近反义词近义词:
抵住——挡住 消受——承受
渺小——微小 扶衬——帮衬
机敏——机灵 差异——差别反义词:
渺小——庞大 强硬——软弱
团结——分裂 机敏——迟钝
薄弱——雄厚 养尊处优——含辛茹苦词义辨析 舒服——舒坦 课文解读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句解:四个“各”,点出五指的区别很多。]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句解:通过细致的外形刻画,说明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很不美观,其实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句解:一个“但”字,笔锋一转,由描写大拇指的形状巧妙地过渡到描写大拇指的精神上,强调了大拇指具有吃苦耐劳的特点。]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①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sāo)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句解:以上两句承接上文的一组排比句,再次列举具体的事例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特点——不图名利。]
段析:具体描写了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突出表现了大拇指吃苦耐劳、不图名利的可贵品质。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句解:由大拇指引出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yǎo)窕(tiǎo),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句解:运用对比,突出食指的外形特点。]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句解:与大拇指比较着来写,把前后文联系起来,使读者容易明白文字表达的意思。]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huì)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②[句解:运用排比,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niǔ)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句解: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表现食指的机敏。]
段析:写食指虽然没有窈窕的形态,却敢于冒险、机敏,作用巨大。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句解:两个“最”字,突出了中指的特殊地位。]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③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④
段析:这一个自然段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方法,在介绍了中指堂皇的相貌,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之后,着力表现了他做事沽名钓誉、华而不实的性格特点。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
也无过于他们了。[句解:总起句,概括说明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miǎo)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tì)而已。⑤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⑥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段析:这一个自然段描写了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
样子可爱,但能力薄弱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zēng)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⑦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作者以指喻人,说明了手指、人没有强弱、美丑之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汇聚更大的力量。手脑相长歌
陶行知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知识链接释疑解惑①大拇指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特点的?
大拇指的突出特点是“最肯吃苦”。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举了四个事例来具体说明大拇指吃苦耐劳的品质,特别是“扶”“抵”“按”“扳”这几个动词更是将这一特点表现到了极致。②把句中“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改为“伤害”一词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伤害”一词过于笼统,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更形象地说明食指受到的伤害之多,更能突出他不怕牺牲的精神。③对中指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这几句充分说明了中指的独特地位。他受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才能“养尊处优”。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风趣幽默,刻画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特点。④由这几句话你能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人。⑤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从无名指和小指在生活中所做的细微小事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能力的确薄弱。⑥这里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也进一步说明该段首句中“体态秀丽”“能力薄弱”的特点。⑦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作者以“指”喻人,升华了主旨,阐明了只有彼此支撑、团结一致,才能凝聚更大的力量的道理。本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五根手指,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1.详略得当。如,课文在开头与结尾都略写,中间部分则详细叙述了五根手指的特点,向读者阐述了深刻的道理。
2.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刻画出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五根手指。五根手指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才能根根有用、有力量。课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刻画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哲理。团结很重要,不懂得团结的人是什么都做不好的。雷锋叔叔的一句话就验证了这个道理: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的美丽,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课内:
窈窕 纽扣 扶衬 机敏 渺小
鼻涕 爱憎 附庸 秀丽 薄弱
堂皇 体态 刹那间 养尊处优课外:
有关团结的谚语:
①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②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③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④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