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初二历史(上册第9课)石梁中学 左明远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3、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改造国民性。你说我说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标志:内容:代表人物:口号: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民主和科学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四个提倡 四个反对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 (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积极影响提倡反对民主 专制动摇封建思想统治愚昧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新道德旧道德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学旧文学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代表发表文章及主要思想: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背景:
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胜 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 光”。李大钊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
①1918年,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
②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③从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积极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拓展延伸:1、现实链接: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
2、现实延伸: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孔子之道,可是我们今天在语文课上还学习《论语》,这是不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