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泉州科技中学 陈光华鸦 片 战 争 鸦片战争以前,西方国家因工业革命而蒸蒸日上,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已日薄西山。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追求使他们把目光对准了地大物博的中国,但清政府却依然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于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背景
■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表现
■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一、背景:不平等条约 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第一关: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A 1840年6月 B 1842年6月第二关:
发动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第三关: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掠夺财富 B 寻找香料
C 打开市场 D 贩卖鸦片(A)(B)(C)回忆: 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的条约?还记得各个条约的内容吗? 中英《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情形《南京条约》内容:
1、割香港岛给日本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
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中国关税率为5%,洋货运往内地免收内地税想一想: 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列强攫取哪些特权?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1、大量洋货涌入中国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表现1842—1846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动动脑: 外国商品的涌入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19世纪90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2、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本节学习重点瓦解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传统,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传统经济呈现什么特征?请欣赏歌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后与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松江布、白皮布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松、太(松江、太仓地区)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包世臣《安吴四种 》3、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产生的影响观察图片: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以流浪为生的乞丐难民上海的棚户假如你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看到手工业者、农民、买办的生活状况。
想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当时手工业者、农民、买办和洋商最想说的话?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当上完这一目时,有三名同学说了这样的感慨话:
甲同学说:太好了,洋人的好东西可以随便买了。
乙同学说:惨了,中国的经济将迎来最冷的季节。
丙同学说:外国商品的涌入确实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冲击,但它也带来了新的活力元素。想一想:你支持哪一个同学说的内容?为什么要支持他?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产生的影响1、使广大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人们生活更加穷困。
2、出现了新经济利益所得的新阶层。
3、瓦解中国的封建经济,对以后中国经济走向的作用
咏哥关税洋布茶叶传统税权1、协定关税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2、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C. 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D. 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3、《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中国丝茶的质量提高
B. 中国丝茶生产的迅速发展
C.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4、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丝、茶等农产品,农业中的自给成分减少
B. 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小农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是相同5、对中国鸦片战争后的关税权叙述正确的是
A. 关税自主权仍在中国手中
B. 中国关税的税率在当时世界各国中是比较高的
C. 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极大削弱
D. 中外货物在中国的税额是相同的Bye 该节的教学内容挺单调的,也分散,在这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声、图结合,并借了两位主持人的方式,利用丰富的史料,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较好的完成了该课的学习内容。 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说案)
泉州科技中学 陈光华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教材地位:本节是承接第二单元前三节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带来的影响,西方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被迫性的变化,卷入了资本主义的市场。通过本节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状况的学习,为下两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作铺垫。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一.记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熟悉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掌握中国从传统经济向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变化的过程。
二.通过认识列强早期经济侵略的主要特征,初步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
学习过程:通过多次的问题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学生参与,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
4、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依据课标的要求,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是本节的主题
难点: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对以后中国经济的走向的影响
依据课标的学习本节是为下两节的学习做安排的,对于教学要有内涵提升的要求,但学生往往不注意,并且对于高一学生探索知识、事物之间的联系难度也较大。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处理:教材编写的较为凌乱,头绪多,知识点杂,我把教材处理成两部分:一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背景,二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表现。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产生的影响。
2、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法。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鸦片战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时间较久有所忘记,所以引导学生回忆鸦片战争的情况以及一些重要条约的内容。得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原因。
史料分析法。本节的内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变化时期,史料丰富,通过引用史料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首《晚清悲歌》和一段有激情的历史表述
设计意图:用悲壮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这段历史的震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段总结性的表述让学生西方与东方的两个不同世界。
(讲授新课)
一.背景: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从中攫取了哪些政治经济特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等
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协定关税、开埠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借土地等方面,列强由此获得大量经济和政治特权。
影响: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使外国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扩大外国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并造成了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清政府订约,中国的大门开始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设计意图:用王小丫的开心词典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学生感觉新鲜,活跃课堂;用心设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做完整性补充,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1.列强为了取得对华贸易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及攫取的特权
不平等条约
特权
影响
《南京条约》及附件
五口同时开放了中国门户,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永久居住
丧失关税主权
司法主权
领土主权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兵船巡查、建立教堂、
自由传教
进一步丧失贸易主权、
文化主权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公费旅行通商口岸”、11口通商,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自由往来。
贸易主权
领土主权
2.列强攫取中国海关权
(1)关税: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是指一国海关对进出境的货物或者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主要作用:
A.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是海关的基本职能 。
B.具有了调节经济和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作用关税的保护作用就是通过征收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削弱其在进口国市场与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达到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目的 。
(3)影响
中国海关关税权的丧失,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大大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表现
——中国沦为列强的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1.读表格,
(表格反映了从1842年到1846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总额逐渐上升,但1946年后便出现下滑。看下面的表,分析变化的原因
年份
进口额
1872-1874
66105041
1882-1884
75014563
1887-1889
112643649
1892-1894
149522309
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外国商品的流入呈现什么趋势?
设计意图:看表解题,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读史料提信息的能力
2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小农经济的解体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读史料,谈谈小农经济是怎样瓦解的?
设计意图: 通过一曲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从歌词中理解中国的小农经济特征,鸦片战争后用几张图片说明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学生一目了然,把重点内容有效性的解决。
3、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产生的影响
1、使广大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人们生活更加穷困。
设计:让学生看一组图片,感受经济的变化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
2、出现了新经济利益所得的新阶层。
设计:理解性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充分理解当时的中国经济变化引发社会各阶层生活的变化。
3、瓦解中国的封建经济,对以后中国经济走向的作用 。
设计:这是难点,有启示下两节学习的需要,教师进行提示,留给学生思考。在下一节课上课时分析《近代工业革命的艰难起步》的背景时进行总结。
小结: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西方列强通过强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冲击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请进李咏借助他的非常6+1的考试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答题的热情。
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声、图结合,并借了两位主持人的方式,利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较好的完成了该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