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藏戏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藏戏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4 12: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二单元 7 藏戏 马晨明 (1977—),女,山东菏泽人。代表作品有《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等。 1.读读记记“吉祥、柔顺、象征、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重点)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难点)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琼结”的“琼”读“qióng”,不要错读成“jīng”。
2.“玩耍”的“耍”字上面是“而”,不要写成“面”或“西”。新词解释吞噬:吞食。噬,咬。
雄浑:形容歌声雄壮浑厚。
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已,止,完。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
青面獠牙:现形容人面貌极其凶恶。
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足,充足。
随心所欲: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随,听任。欲,想要,希望。
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近反义词近义词:
试图——尝试 容貌——容颜
婀娜——娉婷 赞叹——称赞
纯洁——纯真反义词:
结束——开始 行善——作恶
俊俏——丑陋 纯洁——污秽
吉祥——不祥 敦厚——奸诈
保留——遗弃 丰富——贫乏词义辨析 敦厚——深厚 课文解读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句解: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①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用三个反问句突出了藏戏与众不同的三个特点。 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②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jiāng)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shì)。③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段析:写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 唐东杰布 (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知识链接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句解:既是过渡句,又是总起句,承上启下。]唐东杰布在山南琼(qióng)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句解:点出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的产生及当时的作用。]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句解:运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了藏戏班子对西藏建设的巨大宣传作用。]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句解:点明藏戏演出被称为“阿吉拉姆”的原因。]

段析:写唐东杰布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
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段析:写藏戏中的面具的特点。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w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liáo)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④
段析:举例说明不同面具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段析:用因果句说明面具得以保留下来的原因。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句解:“雪山江河”“草原大地”是藏戏演出的背景,充分说明了背景的辽阔,意在赋予藏戏广阔背景下的深刻内涵。]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bó)为其伴奏。[句解:“席地而唱”“不要……只要……”说明了藏戏舞台用具的简朴,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⑤
段析:主要讲了藏戏以山川、大地作为舞台背景,舞台设备的要求十分简单,是大众化的舞台艺术。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的解说和
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段析:主要写了藏戏的所有剧情靠解说、说唱来
描述。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
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lái)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句解:从开场写到正戏及结尾,点出了藏戏的固定流程。]
段析:主要介绍了藏戏一般有着“开场、正戏、结
尾”这种固定的程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⑥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zāi)游哉,毫无倦意。
第三部分(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重要道具——“面具”的特点及作用,并简略说明了藏戏的其他特色。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句解:这是文章的总结句,点明了藏戏的传承和发展——全靠一代一代言传身教。]
第四部分(第21自然段):总写藏戏是怎样传承下去的。
释疑解惑①课文以三个反问句开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反问句式表达的情感强烈,强调了藏戏的突出特点,即“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也为本文将着力描写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②本段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③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缘由,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④第9~15自然段介绍的内容,哪些运用象征的手法?哪些运用夸张的手法?
第9~13自然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介绍面具的颜色;第14、15自然段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介绍面具的形状。⑤为什么藏戏的舞台如此简朴?
这一句从侧面说明了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这也逐渐形成了藏戏简朴的舞台风格。⑥作者在这里运用什么形式写藏戏的特点?
作者以“总—分”的形式写了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的特点,使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的艺术魅力。本文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和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浓郁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热情赞美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1.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2.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3.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雪域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课内:
传奇 面具 旷野 吉祥 柔顺 象征
妖魔 恐怖 咆哮 吞噬 雄浑 布施
优哉游哉 不一而足 别无所求 哄堂大笑
赞叹不已 开山鼻祖 能歌善舞
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课外:
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粉墨登场 有板有眼 插科打诨 生旦净丑
字正腔圆 抑扬顿挫 雅俗共赏 梨园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