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4 15: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二单元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秩序井然、安然无恙”等词语。
2.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重点)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优美语言,领悟表达方法。(难点)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傣族”的“傣”读“dǎi”,不要误读为“tài”。“糯米”的“糯”读“nuò”,不要读成“luò”或“ruò”。
2.“魅力”的“魅”是半包围结构,竖弯钩应拉长包下“未”字,“未”字,上横短下横长,不要写成“末”。新词解释闽:福建省的简称。
粤:广东省的简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特而美丽的花。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或机械。本课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崇尚:尊重;推崇。
贮存:储存。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作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热:(天气)极热。
和睦相处: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课文指彼此友好地相处。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近反义词近义词:
偏僻——僻静 骚扰——扰乱
点缀——装饰 繁盛——茂盛
防备——戒备 宏伟——雄伟
侵蚀——腐蚀 撼动——震动
安宁——宁静 愿望——希望
酷热——炎热 按照——依照反义词:
简单——复杂 宽敞——狭窄
别致——普通 隆重——草率
兴旺——衰败 覆盖——裸露
排挤——拥护 酷热——寒冷
希望——失望 偏僻——繁华词义辨析 隆重——庄重 课文解读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yuè)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
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pā)”的客家民居。①
段析: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句解:交代了客家人的起源。]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pì)、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chān)石灰,用糯(nuò)米饭、鸡蛋清作黏(nián)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hāng)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句解: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人 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知识链接 段析: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指出营垒式住宅的建造原因及作用,具体描写了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guà)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③
段析: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句解:本段采用“总—分—总”结构,这是总起句。]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zhù)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④
段析: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句解:概括介绍了傣家人居住地的特点——充满绿色。]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句解:这里的景物描写说明了傣家人居住的环境十分优美,到处是绿色,充满了生机。]
段析:概括介绍了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⑤[句解: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
段析:介绍了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其缘由。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句解: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围上竹篱,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miè),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máo)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⑥
段析:写傣族村寨“树满寨,花满园”的景致以及竹楼的外观特点。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⑦
段析:介绍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句解:这一句总领本段,转而介绍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从“大事”一词可以看出建造竹楼在傣家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表明小小的竹楼是傣家人生活习俗的一个缩影。]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⑧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句解:对傣家人建造竹楼过程中的典型场面的描写,将竹楼与傣家人巧妙地结合起来,由竹楼的美升华到傣家人的美。]
段析:介绍傣家人建造竹楼时的风俗及文化内涵。释疑解惑①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客家民居比作“奇葩”,既说明了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也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②这句话介绍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客家人大多居住的地方,为什么客家民居会是营垒式的建筑,用什么材料以及是怎样建成的。③“八卦”布局有什么象征意义?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④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客家人“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第一,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第二,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第三,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而且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⑤傣家人住竹楼的原因是什么?
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⑥傣家竹楼在环境上具体有哪些特点呢?
藏在竹林;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⑦介绍傣家竹楼的内部结构采用了什么顺序?
方位变换的顺序。⑧傣族“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本文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展现了中国民居古老而独特的魅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1.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很强。如介绍客家民居时就运用了准确的数字写出了它的坚固,“橘瓣状”写出了它造型奇特。
2.描写事物详略得当。在描写客家民居时,作者对客家民居的地位进行了略写,而详细描写了能够表现客家民居特点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对傣家竹楼的描写也是如此,略写了建筑环境和传统习俗,详细描写了外观特点、内部结构和文化内涵。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齐放,在民居建筑文化上也是各有特色。透过课文,我们领略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建筑魅力,感悟到了民居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居古老而奇特,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感叹先人智慧的同时,也要珍惜和保护这些历史悠久的物质文化遗产。课内:
骚扰 偏僻 魅力 奇葩 夯筑
布局 侵蚀 隆重 崇尚 营垒
崇山峻岭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秩序井然 宏伟壮观 蜂拥而至
整齐划一 勤俭持家 别致美观 家道兴旺
课外:
少数民族谚语:
①鹰看高飞,人看行为。(蒙古族)
②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③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苗族)
④信心加决心,打开聚宝盆。(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