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学东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10-17 10: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西学东渐泉港一中 熊乐良 说课稿结构 说课标 说教材 说生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教材 本课选自岳麓版必修3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一课。讲述了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船坚炮利的危险下,中国思想领域的四次“不自觉的”近代化历程。就其结构来说,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历史因承;就其内容来说,变法图强、与时俱进还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政治理念;就其影响来说,更是探寻当代社会转型的一面鉴镜。所以本课的地位于古于今、于史于政都很重要。 生情 学生对本课所涉及的一些人物及基本历史事物的大致情况并不陌生。但在“思想”这一特定领域的把握上有难度。因为正值叛逆期,再加上中国传统教育惯用的“批判精神” ,学生对事物的评价可能有些偏见。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据课本提炼鸦片战争后“采西”四派的思想主张,比较四派思想的侧重点,客观评价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据PPT提供的材料,分析维新思想的社会作用。
过程与方法:情境教学法——导入、结束新课;分组探究法、表格对比法——梳理四派采西思想历程与侧重点;辩论法——全面评价各派采西思想;论丛史出法——材料解析维新思想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难当头,先贤们挺身而出匡扶国运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责任感;学会用开放心态与全球史观理智的面对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并自觉生成追求进步的文明史观。
重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 康有为宣扬西方政治却打“孔子”牌的原因? 维新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突破策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提供材料情境,解析结论。 突破策略:分组探究;材料解析1、导入新课 PPT图片资料与老师的画外音同步 组图一:西方的机械制造与中国的男耕女织 组图二:英国的议会政治与中国的皇权专制 图三:鸦片战争中西方的近代炮舰与中国的传统帆船 老师画外音: 19世纪上半叶,当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高歌猛进的时候,古老的中国却依然沉醉在男耕女织的社会下安享太平;当西方民众自由议政呼唤民权万岁的时候,中国人却还在专制皇威的权杖下俯首称臣。 一切都是那样不同却又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东方古老的帆船根本无力对抗西方的近代炮舰时,“千年未有之变局”才让中国人从“上国”迷梦中惊醒。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曾一路领先的天朝大国,你该向何处去?是力保大国颜面死守成法祖制,还是低下骄傲的头颅引进西学,向西方学习呢? 意图:凝神、起兴、入境、点题2、线索梳理——近代采西思想的发展历程(自主学习、分组展示成果,并说出依据 )老师:鸦片战争后,一批又一批爱国精英们在“采西之路”上一路走来,西学东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进步潮流。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充当了西学的弄潮者?他们对西学的选择领域又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思想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为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中国先进分子的采西之路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思路历程?
学生:分组展示四派(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代表人、基本思想、主要活动、采西侧重领域,并就采西侧重领域一栏结合史实说明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老师:控制过程、适时提供材料提示、对各组成员作出简评、对难点问题予以突破解决,最后出示PPT表格,整理总结。
意图:落实本课的主干知识,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综合比对与解释历史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采西思想历程一览表3、材料解析——理解维新变法思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老师:PPT提供三组材料,同时进行学法指导——“作用”必须依托于“内容”的“捆绑生成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准确的表达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 ——康有为 材料二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严复 材料三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主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梁启超 材料四 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君以名桎臣,官以名扼民,父以名压子,夫以名困妻,兄弟朋友各挟一名以相抗拒,而仁尚有少存焉者得乎?然而仁之乱于名也,亦其势自然也。 ——谭嗣同 材料五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还说,正因为梁启超先生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除了知识分子队伍之外,梁启超还影响了一般的民众,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没有受到过梁恩公他的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 ——余秋雨 意图:旨在引导学生得出“掀起思想解放、促成人们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一组:材料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 材料二 天行者以物竞为功……物各争存,宜者立而立者强,强皆昌,不立者弱,弱乃亡。 ——严复 材料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材料四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 意图:旨在引导学生得出“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的作用。第二组 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 ——严复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 —— 谭嗣同 意图:旨在引导学生得出“客观上有益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第三组 老师整理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其一,倡导自由民主与民权宪政,批判纲常名教与专制制度;提倡西学、改革科举——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促成民众的思想启蒙。 其二,高扬进化论思想,宣传变法图存、维新保种;为变法不惜牺牲得失,坚持以血醒民——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 其三,维新激进分子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坚决冲决纲常名教——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总意图:增加三组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4、课堂活动——针锋相对(友情提示:请以发展的眼光发现历史的进步) A 反方:林魏对西方的认识肤浅,又不付诸实践,不值一提。 正方: B 反方:洋务派死守“中体”,对西学仅热衷于造船制器,“袭其皮毛”而已。况且甲午一战,彻底击碎了地方大员苦心经营了30年的洋务之梦,纯粹是浪费国家钱财,可惜可恨! 正方: C 反方:康梁在变法前对民权高谈阔论,变法时却哑口无言,反而主张尊从君权,避而不谈设议院、开国会、立宪法,真是十足的两面派。 正方: 意图:让学生准确理解各派思想的进步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步意识与开放心态。5、课堂小结——图声并茂,叙议相杂 PPT图片资料与老师的画外音同步 图片——林则徐故居、左宗棠故居、严复故居与三人像 老师画外音:人们经常用“人去楼空”来缅怀往事,追念先人。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三座与近代福建相关的空楼。阁楼还在,故人却已远我们而去,留给我们的只是对历史无限的感慨。艰难时势,并没有赋予他们成功大业的机会,可正是因了他们追随时代的进步思想和匡扶国难的爱国激情,一个近代化的中国才以得在由“器物”到“制度”、由“思想”到“实践”的历程中缓缓生成! 意图:情境营造,首尾呼应,升华主题英国的机器生产中国的男耕女织英国下议院内自由议政 大清军机处内鸦雀无声鸦片战争中西海军的对抗 器物 制度 思想 实践 6、当堂练习——趣味连线 当农耕文明遭遇工业文明、社会被动转型的时候,不同的人群会从各自的利益与角度出发,表达异样的声音、作出异样的抉择。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趣味连线。 意图:加深同学们对近代中国采西历程的线索梳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文明史观。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宪政文明的践行者 西方文明的注视者 工业文明的模仿者 宪政文明的向往者 宪政文明的践行者 “······公始译洋报,为讲述外国情形之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今日宜日鉴诸国,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农耕文明的守望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