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知识回顾《辛丑条约》的签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的艰危,中国的各阶层民众开始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答: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采取什么方式救国呢?革命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第二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武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入: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讲到: “辛亥革命志士所展现的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国父孙中山领导我们苏醒了领导我们站起来了我们富起来学法指导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
背景(原因)、过程、性质、影响(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辛亥革命:(1)背景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保路运动.材料一:英勇不屈的黄花岗起义战士(见下图)问:结合材料说明,革命党人哪些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参考答案:
1、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2、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A、时间:
B、地点:
C、成员组成:
D、政治纲领: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G、性质:
H、意义: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月年8日本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1)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形成(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2)过程: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高潮: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颁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 京公 历,民国纪年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为十七省代表会议的会议代表合影。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题词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孙中山就职时发布的宣言书南京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4)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民主宪法(2)性质: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意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世界影响:历史地位:是20世纪的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湖北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位于武昌蛇山南麓)湖北军政府颁布的设立“执法支部”、维护汉口治安的布告。 军政府告示武昌起义纪念章 1911年10月22日,革命党人在长沙起义。
(图为起义军在长沙城头缴获的大炮)1911年11月,浙江、江苏革命军会攻南京。
(图为浙军向南京进发)1911年11月上海起义成功后,南京路上五色旗迎风招展。失败: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1)表现:
2)原因:
3)教训: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主观:
客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革命派帝国主义清政府袁世凯抛弃依靠威胁利诱幻想压力打拉结合妥协推翻镇压让步扶植探究: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