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008年·福建省漳州市)8.如果你要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下列途径可以选择的是:
①阅读张謇传记 ②搜集林则徐禁烟运动资料 ③调查百年国货品牌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008年·潍坊市)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是
A、方举赞 B、陈启沅 C、张謇 D、孙英德
(2008年·贵阳市)12.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骞 D严复
(2008年·长春市)3.他是清末状元,却不贪恋仕途,毅然踏上“实业救国”之路。此人是
A.方举赞 B.陈启沅 C.孙英德 D.张謇
(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3.在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知识问答”中,题板给选手的提示如图2,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
A.侯德榜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
(2008·安徽省)3.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自然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初现
C.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2008年·四川省资阳市)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08年·广安市)4.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不包括
A.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张謇等爱国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
(2008年·泸州市)1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三四十年代
(2008年·南京市)14.图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2008年·青海省)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多魁的状元。
材料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闲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力……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述状元实业家是谁?《马关条约》签定后,面对中华民族危机,他提出了什么口号?(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比说明了怎样的实情?(2分)
11.(1)张謇 实业救国(2分)(2)反映了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或进入“黄金时期”)。(1分)原因: 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1分)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3)反映了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凋谢、萎缩(或受挫)。(1分)(4)说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短暂、曲折。(2分)
(2008年·南通市)4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到:“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先事筹划。”
材料三: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1分)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1分)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不得照抄原文)(1分)结合学过的张謇事迹,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2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2分)及你作出判断的依据(2分)(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
41、(9分)(1)《马关条约》签订(或甲午战败)(1分);痛心,愤懑,忧国忧民。(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均可给分)(2)实业救国。(1分,或兴办实业)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身体力行实业救国;敢为人先,具有开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只要符合上述要点即可)(3)由上升、发展到发展减缓(或进入“黄金时代”到开始走下坡路)。(2分,答曲折发展也给分);依据:新增工厂数和资产额从不断增加到逐渐下降。(2分)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008年·河北省)12.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
A.乘飞机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
(2008年·陕西省)23、【材料回放】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材料二 随着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1881年,清政府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铁路在中国的出现,引发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火车震动山川神出鬼没灵,易为外敌所用,便其运兵。
材料三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是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一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给高原人民带来的喜悦。
【知识回顾】
(1)世界是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史蒂芬孙 (1分)中国政府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唐胥铁路 (1分)
【问题探究】
(2)阅读材料一,指出铁路最早在英国出现的原因。
(第一次) 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3)依据材料二,判断铁路在中国出现时,中国正在进行哪场近代化运动?为什么当时一些人要反对铁路的建造?(答出两点即可,不得摘抄原文)
洋务运动。(2分)原因应从封建迷信、行车安全、国家安全三个角度作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摘抄原文不得分。
【得出认识】
(4)对照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只要能够从“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不同命运?”或“铁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或“铁路是工业化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三个角度任意一个角度作答,符合题意,言这有理均可。(2分)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008年·四川省资阳市)22.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2008年·山东省)8.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A乘轮船、火车出行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2008年·广安市)3.“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19世纪晚期上海出现的上述新科技产品的科学理论前提是
A.经典力学基本体系的建立 B.相对论的提出
C.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2008年·滨州市)2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给朋友发电报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2008年·湘西州)1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逐渐代替传统肖像画的是:
A.电影 B.照相 C.电报 D.交际舞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2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用手机发送短信和上网聊天成为娱乐新时尚。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