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六课 戊戌变法自主学习 根据学案,结合课本,自主完成任务。成果展示台一、公车上书
1、时 间:
2、地 点:
3、发动者:
4、作 用: 公车上书北京强学会遗址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合影戊 戌 维 新 代 表 人 物 著 述
成果展示台二、戊戌变法
1、导火索: 年 强占 。
表示不做亡国奴,令 筹划变法。
2、过 程: 年 月 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 。成果展示台二、戊戌变法
1、导火索: 1897 年 德国 强占 胶州湾 。
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奴,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2、过 程: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 戊戌变法 。成果展示台3、戊戌变法内容现场PK1分钟看哪组
记得又快又准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特权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现场PK穿越时空三、戊戌政变
1、维新措施触犯了 和 的利益,遭到 的强烈反对。
2、 月 日 发动政变,囚禁 ,搜捕 ,废除 。变法失败,仅维持 天,又称 。成果展示台三、戊戌政变
1、维新措施触犯了 顽固派 和 旧官僚 的利益,遭到 守旧势力 的强烈反对。
2、 9 月 21 日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 ,搜捕 维新派 ,废除 变法法令 。变法失败,仅维持 103 天,又称 百日维新 。成果展示台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前有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就义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呢?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 训:
通过本课学习,我明白了······
我学到了······
我掌握了······我学习,我收获大显身手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A1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B1、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有 。
2、戊戌变法发生于 年,又称“ ”。
3、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 。康有为、梁启超1898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 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1、上述材料中“割台”指什么事? 2、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材料中的“割台”指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是要变法图强 。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谢谢光临指导!学习内容:第六课 戊戌变法
学习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公车上书
1、时间: 地点:
发动者: 、
2、作用:
3、维新派成立了 、 ,创办了 、 、 、 ,设立了 。
(一)、戊戌变法
1、导火索: 年 强占 。 表示不做亡国奴,令 筹划变法。
2、过 程: 年 月 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 。
3、戊戌变法内容:
经济上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治上
文化上
军事上
(二)、戊戌政变
1、维新措施触犯了 和 的利益,遭到 的强烈反对。
2、 月 日 发动政变,囚禁 ,搜捕 ,废除
变法失败,仅维持 天,史称 。
三、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的教训:
共同讨论
1、为什么光绪皇帝又支持变法了?
2、“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官民指的是哪些人?
3、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结果怎样?
达标测试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2、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不包括:
A、发展农工商业 B、发展新式陆海军
C、废除土地私有制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3、为变法而请愿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温故知新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 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1、上述材料中“割台”指什么事?
2、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