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实用文(含科技作品)复习指导 课件(幻灯片5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实用文(含科技作品)复习指导 课件(幻灯片5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5 09:4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用文(含科技作品)
阅读复习指导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搜集、整理文章中的有用信息;
5、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实用文知识考点要求:
复习指要
1、概念:实用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对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说明了什么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 :也即说明中心,是指被说明事物(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事理)的独特之处。
事物的特征有时集中体现在一两句话里(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有时需要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提炼。
3、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结构 :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6、说明语言 :准确,科学,周密,简明
实用文阅读(7分)(2013年益阳)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一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桥上的车辆行人,靠桥梁承栽;桥梁的重量,靠桥墩顶托;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下达土中或石层。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他们拼装成桥墩;在桥墩上把他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松软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采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个构件都搭配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节选自《彼此的抵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注】茅以升(1896—1989),著名科学家。本文写于1979年。
中考题例回顾
16、选文中,作者想像中的“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17、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组成部分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作具体分析。(2分)




18、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又快又好、很便宜 很美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作者将一座桥比作一条板発,板発的腿就是“桥墩”,板凳的“脚”就是桥的“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1分)
不能去掉。(1分)用上表程度的副词“几乎”和“差不多”,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去掉就很武断,与实际不符。(1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6分)(2012年益阳)
苍蝇·蜻蜓·萤火虫的启迪
①六足四翅的昆虫家族,在地球上已经繁衍了三亿五千万年。昆虫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对昆虫奥秘的探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昆虫的复眼,构造精巧,由几十、几百乃至二三万只小眼紧密排列组成,人眼要用0.05秒才能看清物体的轮廓,复眼只要0.01秒钟就可以了。因为复眼有很好的运动知觉,能够看清楚快速运动的物体,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计。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测量飞机相对地面飞行速度的“飞机对地速度计”。
③苍蝇的一只复眼约有三千只小眼,是一种蜂窝型结构,人们仿照它研制出一种新型照相机“蝇眼”,一次能拍摄1329张照片,分辨率每厘米达4000线。
④昆虫是首先获得飞翔能力的生物,大约在三亿年前就升入高空,比爬行类、鸟类要早五千万年。蜻蜓翅膀的提升力,按体重比例计算,比目前最好的飞机还大三倍。科学家采用塑料制成“昆虫飞机”,安上发动机就能飞上天。这种用无线电操纵的“昆虫飞机”可以用于航空摄影、探测气象、山区运输等。
⑤苍蝇一类双翅目昆虫,后翅的痕迹器官——楫翅,飞行时每秒钟振动330次,是天然的导航器官,科学家依据楫翅的导航原理,制成“振动陀螺仪”,其体积是传统陀螺仪的五分之一,还研制成“振弦角速率陀螺”等新型导航仪器,用于高度飞行的火箭、飞机,自动平衡各种程度的倾斜,稳定飞行。
⑥小小萤火虫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效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普通的电灯的效率只有6%左右荧光发出的热,只有一摄氏度的四十万分之一,这是自然界的一个伟大奇迹随着对萤火虫发光的深入研究,制成了应用于矿井的闪光灯和水下照明灯,以后还将用来探知外星是否有生物的存在,以及癌症的早期诊断。(选自《时文精选》(第五辑)作者:杨书培)
15、选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一句话回答(2分)
16、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这一原理”指代什么?(2分)
17、选文主要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2分)
15.(2分)昆虫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对昆虫奥秘的探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6. (2分)复眼有很好的运动知觉,能够看清楚快速运动的物体,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计。
17.(2分)列数字 作比较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2014年益阳)
黑匣子,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①马航MH370事件之后,人们对黑匣子的关注明显多了,下面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儿。
②“黑匣子”这个名称在媒体上用得很多,但是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一般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的颜色也不是纯黑色,而是有点类似旧金山金门大桥的颜色,是所谓的国际橘。只是金门大桥的颜色较深,而黑匣子的色调较亮。
③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用飞机或者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早期的黑匣子使用的是有线编码,现在使用的是固态存储板。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可追踪700多个参数。数据记录仪足以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但是只能保存两小时的驾驶舱声音记录,并循环录制。舱声录音器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塔台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
④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电池就没电了。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⑤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
⑥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乘客可以发短信、进行网络传输或浏览网页,但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却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现在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根据2014年3月27日《参考消息》有关内容改写)
16.本文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2分)
17.本文第③段主要介绍了黑匣子哪两个方面的情况?(2分)
1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18.(3分)不能去掉。(1分)说明这是一般情况,不排除还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2分)
16.(2分)作比较(1分)???更加准确、直观、形象地说明黑匣子的颜色。(1分)
17.(2分)构造、功能
阅读下文,完成16~17题。(5分)
乔布斯的家啥样子?????
石毓智
①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联合创办人乔布斯,生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去世之后留给太太劳伦的资产达221.2亿美元,相当于14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这次,我怀着一颗崇敬之心,专门寻访乔布斯的家,看他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②乔布斯家的正面大门,墙和地面都是用普通砖头砌成的。大概是因为像我这种不速之客会时常光顾,主人家为了隐私,就在门口摆了几盆常青树遮挡,显得美观而有礼貌。门口也没有“谢绝参观”那样生硬刺眼的牌子。
③紧挨乔布斯家的邻居,是个深宅大院,树木花草修葺整齐美观,连砌墙铺路的砖都比乔布斯家的周正。在这个镇上,乔布斯家是相当普通的那种,但也最有特征,因为乔布斯家的花园里,种的都是苹果树。这其中的奥妙不用说大家也知道。
④乔布斯家主卧房的外墙,是用从别处拆下来的砖砌成的,所以显得破碎不整齐,有一种年月久远的沧桑感。单看这堵墙,会觉得来到了中国的某个农村,但乔布斯却非常赞赏建设这栋房屋的建筑师的艺术品位。
⑤主卧房的窗户极其简单朴素,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窗帘是白色调的,看不出任何华贵之处。
⑥门前摆放着两辆车,一辆是吉普,一辆是奥迪,就是一般人家的普通用车。
⑦乔布斯家的侧门,门板是用普通原木做的,墙壁用碎砖头砌成,甬道也是用不整齐的碎砖铺的,让人很难想象这里住着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⑧乔布斯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形状特别的铁结构物件,应该是寓意着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两根垂直的铁棍构成一个十字架,这象征着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而铁柱子上镶嵌的圆滑的三角形状,也许是代表着佛塔的层级。乔布斯认为,只有将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激发创造力。
⑨临走时,我突然注意到乔布斯家的烟囱既不高也不大,形状很一般,用材更普通。此时此景,就是对“低调”二字最好的诠释。(选自2015年12月17日《羊城晚报》)
16.乔布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他的家却相当???????(用文中多次出现的一个词语填空),可见乔布斯在生活中非常???????(用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17.本文说明对象是乔布斯的家,为什么要在第③段介绍邻居家的大院?(3分)
16.(2分,每空1分)普通???低调
17.(3分)这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以邻居大院的美观周正和乔布斯大院的普通作比较,突出强调乔布斯院子的两个特点,一是用材普通,二是花园里种植的全是苹果树。(2分)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题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应对方法:首先要分清是该文章属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然后再寻找其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2、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或结尾的总结句。
答题步骤:
  定位:细读题目要求,确定筛选范围、标准、角度,在文中定准区域。   取舍:理解范围内的信息内涵和句子或语段间的关系,决定取舍。   完善:按照题中要求,概括完善、调整组合。就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完善并形成结论。   表述:按题中语言表达要求,完整有条理地表述。
答题格式:
1、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 (一般是一个名词)
2、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事理,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实战演练

1、《剑指中考》P106一、1小题;
2、《剑指中考》P109四、1小题。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
考查题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应对方法:
A、看题目;
B、在首尾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考查题型2:概括归纳说明事物的特征。
应对方法: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答题格式: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
结合以下中考题型,总结做题技巧
例题、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010长沙市中考题)

  技巧分析:
1、明确说明内容,需抓住说明对象和特征。
2、说明对象从三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抓中心句三看首尾段。
3、说明对象的特征应抓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言要简明扼要,切忌以偏概全。
4、模式: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
解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配合的自然美
实战演练
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练习: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二、《剑指中考》P114九、2小题;
P115十、1小题
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 __ _。
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查类型: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应对方 法: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答题格式:
1、运用 了(说明方法)
2、说明了……的……特点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引资料
……是……,这就是……,叫……
一种是……,另一种是……
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像、是、当作,
而、比……和…、相对于
数词(概数、确数)
引号
具体真切地说明……
具体准确地说明……
突出强调了……
生动形象地说明……
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具体详实的说明……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条理清楚地说明……
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格式


举例子: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具体、真切的说明了……的……特点
3、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
3、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3、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鲜明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3、把……和……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分类别: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特点。
3、对……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下定义: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的……本质特征。
引资料: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具体详实的说明……的特征,
3、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摹状貌: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3、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作诠释: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对……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3、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列图表:
1、运用 的说明方法
2、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3、让人一目了然,容易理解。
下定义VS作诠释
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例题 “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一句运用了_____、 、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解答: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说明了上海世博会规模之大。
技巧分析:指出方法+其方法作用+具体说明了对象的什么特征

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特点。”
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下定义
作诠释
2、分析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1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2具体详实地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的特点
3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我国的建筑,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


(2)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艺术特色.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实战演练
1、《剑指中考》P109四、3小题;
2、《剑指中考》P110五、1小题
3、《剑指中考》P114九、3小题;
4、《剑指中考》P117十二、3小题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方位: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 由表及里
由抽象到具体 由原因到结果……(可综合运用)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
考点之四:说明顺序、结构、思路
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应对方法:了解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建筑物的结构 。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
方位:近→远、前→后、左→右、上→下、内→外、东→西→ 南→北→ 中 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从主要到次要 从概括到具体 (一般到特殊)
从总体到局部 从现象到本质 (由表及里)
从原因到结果 从特性到功用
说明顺序VS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 作者写作时的思路体现,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分为: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并列式、
递进式等
说明顺序: 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实战演练
1、《剑指中考》P111六、2小题;
2、《剑指中考》P115十、2小题
说明文语言特点
1、准确、科学、简洁 、严密(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

2、生动(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考查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应对方法: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考查题型2 :从文中找出一个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应对方法: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考查题型3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考查题型4: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格式: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科学性。



考查题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应对方法: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应找出所代内容为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话,或一个语段。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科学特点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有: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1、“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一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技巧分析:
1、表态:不能删
2、分析原因: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不能删。“大约”表示估计,更切合实际的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总建筑面积,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 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分析:1不能去掉;2因为“几乎”表示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3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4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句中的“极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1不能删去,2因为“极少”一词表范围,说明使用彩绘很少。3如果删去,就表示全部,不附合实际。4“极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实战演练
1、《剑指中考》P106一、2小题;
2、《剑指中考》P107二、3小题
3、《剑指中考》P111六、4小题;
4、《剑指中考》P113九、1、2小题
考点之六:概括信息
考查题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应对方法: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 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实战演练
1、《剑指中考》P109四、1小题;
2、《剑指中考》P110五、1、2小题
3、《剑指中考》P111六、1、2小题。
考点之七:文句(段)作用
考查题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应对方法: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
a开头段(句)引出下文、
b中间段(句)承上启下、
c结尾段(句)总结全文/前文。
d有时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实战演练
《剑指中考》P114十、1小题;
考点之八: 补写相关语句
考查题型1 :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应对方法: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考查题型2 :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应对方法: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实战演练
《剑指中考》P117十三、1小题;
考点之九:拓展题型
考查题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应对方法: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实战演练
1、《剑指中考》P118十四、5小题;
2、《剑指中考》P120十六、4小题
3、《剑指中考》P121十七、5小题
综合练习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练习: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综合练习:阅读《苏州园林》完成练习:
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2、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4、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
总分结构;作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