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戊
戌
变
法
夏玉荣夏玉荣 问:处于当时的环境下,如果你是地主阶级或者资产阶段或者农民阶级的代表,你将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呢?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各有什么反应?(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2)农民阶级(3)资产阶级革命派(4)地主阶级清政府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政”“预备立宪” 第七节 戊戌变法(第一课时)一、戊戌变法的 背景社会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影响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
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 康梁资产阶级的维新
派, 他们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二.康、梁的维新思想1.早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思想特点: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张
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王韬、郑观应2.后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康有为、思想特点: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但没有摆脱封建纲常,带有
浓厚的封建色彩。梁启超 康有为
(1851——1927)梁启超(1873-1929)思考题:
1、康有为为实现其维新变法思想做了哪些活动?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3、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活动:1、创办万木草堂 2、理论准备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原因:1、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
合理性,减少阻力。
2、阶级的烙印。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请同学阅读(资料二),思考下列问题:1、梁启超的这段文字是赞许还是批评?(批评)2、对象是什么人和什么事呢?(李鸿章等人所领导的偏重在军事、国防、外交方面的洋务运动)3、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主张把改革的内容扩大到民权、内治、国务等方面)4、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这间的关系是什么?(相同点:都要学习西方技术不同点:维新思想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维新思想政治运动“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保国会时务报时务学堂万木草堂继 续 三、维新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阅读资料三,结合书本第61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你能分辨(资料三)中哪些人代表守旧派或维新派吗?
2、守旧派与维新派论战的内容是什么?
3、这场论战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光绪皇帝支持哪一派?为什么这么做?这对变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阅读资料三,结合教材P61页,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分辨(资料三)中哪些人代表守旧派或维新派吗?答:荣禄、李鸿章是守旧派;康有为、翁同龢是维新派2、守旧派与维新派论战的内容是什么?
答: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3、这场论战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性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4、光绪皇帝支持哪一派?为什么这么做?这对变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光绪皇帝支持维新派
原因:a. 爱国思想 b. 改革意识 c. 夺权
影响:a. 使变法得以进行 b. 康有为等人对开议院、兴民权等问题避而不谈,这既是策略,也是要协
参考答案:
(1)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
(2)郑观应是(甲午中日战争前)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 制,或兴西学),是早期资本家等。练习:一、判断下列论述的基本思想属于哪一派的主张?
A、洋务派 B、维新派 C、守旧派 D、革命派
( ) 祖宗这法不可变。
( ) 饬各疆臣········调集兵船、购利器、筑炮台。
( ) 扫除数千年种种这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这奴隶性质。
( )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ABCD二、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运动的关键是( )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三、我们之所以把维新与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
A、论战最早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状态
B、论战中提出改革科举制度,学习西方的要求
C、论占中维新提出改革政治制度的主张
D、论战抨击了封建信条,并阐述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
BD 布置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Kuang Hsu帝是谁。
请回答:
(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