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A.实事求是 B.科教兴国 C.四项基本原则 D.改革开放
3、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西部
4、“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什么政策衷心掩护的生动写照。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 C.联产承包 D.减轻农民负担
5、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哪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政策与优惠措施
A.广东、广西 B.广东、海南 C. 广东、福建 D. 福建、浙江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实施的战略是
A.深化改革 B.科教兴国 C.发展体育 D.引进国外技术
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得到恢复而进行的第一次考试是在:( )
A.1977年夏 B.1977年冬 C.1978年冬 D.1978年夏
8、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是在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于那一年通过的
A.1982年 B.1986年
C.1989年 D.1996年
10、“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何时开始实施的?
A.1981年 B.1984年 C.1991年 D.1994年
12、中国人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是在第几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A.第21届 B.第22届 C. 第23届 D.第24届
13、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是谁提出的
A.“一国两制”的方针 B.西部大开发 C.独立自主方针 D.民族区域自治
14、“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已在下列哪两个地区得以实现
①澳门②深圳③香港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① ③ D. ②④
15、你知道在国庆50周年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区吗?
A.澳门 B.深圳
C. 香港 D.台湾
16、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互相尊重,互补互利
C.和平统一互相促进
D.互相促进,互补互利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1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有
①养老②医疗③失业保险④社会救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在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20、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四项基本原则 D.邓小平理论
二、识图题(本小题共10分。)
21、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回答问题:
(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 全会做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1980年我国决定在 、 、 、 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3)从1985年起相继在 、 、 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 建省并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 新区的决定。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材料二:风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5.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政府决定在农村开始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你认为: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联系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最关键有哪两条?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四、历史舞台(每小题13分,共26分。)
24、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知道,此歌反映了一九七九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春天”的到来、歌颂了中国的一位伟人。
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春天”到来是以一九七八年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为标志揭开序幕的?(2分)这次会议作出哪两项重大的战略决策?(4分)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分)
(2) 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谈谈这位“老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最重要的功绩?
25、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识图题(本题满分10分。)
21、(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闽东南地区)、海南、上海浦东 (每个空1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1)邓小平 (2分) 家庭联产承包 (2分)
(2)1973年成功的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4分)
(3)一靠政策、(2分)二靠技术。(2分)
23、(1)期盼祖国早日完成统一(2分)
(2)“一国两制” (2分) 1997年香港回归;(2分)1999年澳门回归。(2分)
(3)只有一个中国(2分)
(4)因为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答到任何一点便可得2分。)
四、历史舞台(每小题13分,共26分。)
24、(1)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 分)
(2)邓小平、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或提出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等)(4分)
25、(1)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6分)(2)适应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编制社会安全网,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保障公民的基本利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答到一点便可得1分,满分5分。)
沿
海
对
外
开
放
示
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