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10-31 09: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练习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  )
A.舜   B.尧    C.禹   D.启
2.“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  )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    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
  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    D.禹刑极为残忍
3.下列制度中哪一项不是西周开创或沿用的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4.下列选项中与禹无关的是 (  )
A.在阪泉之野击败各部落 B.划全国为“九州”
C.铸造“九鼎” D.在涂山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朝贡
5.商朝之所以又称为殷,是因为 (  )
A.商朝曾定都阳城,后来又迁都到殷 B.商朝曾定都镐京,后来又迁都到殷
C.商朝曾定都在亳,后来又迁都到殷 D.商朝曾定都洛邑,后来又迁都到殷
6.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得的启示是 (  )
A.只有实行“禅让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B.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机构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C.只有实行王位的“世袭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下列各项与西周历史无关的是 (  )
A.农业已有人工灌溉 B.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C.建筑物上开始用瓦 D.生产工具主要是铁器
8.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9.春秋时的齐国,在今天的 (  )
A.山东省境内 B.山西省境内 C.湖北省境内 D.湖南省境内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义务的是 (  )
①交纳贡品 ②交纳田租 ③定期朝觐 ④服从命令
A.①②③④ B.② C.②③ D. ①③④
11.分封制的作用不包括 (  )
A.建立起了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
B.加强了周王室与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C.教育感化民众
D.密切了西周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2.以下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是 (  )
A.问鼎中原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朝秦暮楚
13.下列选项与齐桓公无关的是 (  )
A.任用管仲为相 B.葵丘会盟 C.尊王攘夷 D.在邲打败晋国
14.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 (  )
①张仪 ②管仲 ③公孙衍 ④商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指 (  )
A.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变革 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C.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D.县制的推行
17.下列内容,能直接扩大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是 (  )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二、非选择题(第18题8分,第19题9分,第20题15分,第21题12分,第22题22分,共66分)
18.古文今说(8分)
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1分)(2)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3分(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2分)(4)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
19.材料解析(9分)
阅读下列材料:
子(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2分)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5分)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2分)
20.知识梳理(15分)
试着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内容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项。
21.对号入座(12分)
请将图中人物与其对应的西周社会等级连起来。
诸侯

天子
奴隶
卿大夫
平民
士12.人物评价(22分)
回答商鞅变法的有关问题:
(1)列举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商鞅?第 二 单 元(1)一、选择题
1.D 2.B 3.A 4.A 5.C 6.D 7.D 8.C 9.A 10.B 11.C 12.D
13.D 14.C 15.A 16.C 17.B
二、非选择题
18.(1)春秋时期。(1分)(2)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分)(3)公元前770年 洛阳(2分) (4)因为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西周灭亡。(2分)
19.(1)春秋。(1分)(2)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以“尊王攘夷”口号,发展齐国势力。(5分)(3)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首先称霸。(2分)
20.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6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21.图中人物从上往下依次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22.(1)参见教材第43页。(12分)
(2)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后来到了秦国。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商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10分)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 )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2.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
A.它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的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3.青铜器是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 )
①铜 ②铁 ③锡 ④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哪一项最能反映商朝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精湛 ( )
A.种类繁多 B.铸有装饰花纹
C.能够根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的比例
D.铸刻有文字
5.商朝青铜器的杰出代表作是 ( )
A.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 B.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
C.四川广汉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 D.陕西眉县出土的大盂铜鼎
6.下列学派中,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大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7.下列人物的思想观点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是 ( )
①老子 ②孔子 ③孟子 ④韩非 ⑤孙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8.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9. 儒家的治国主张是 ( )
A.以“礼”治国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10.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0分,第12题10分,第13题20分,第14题16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2分,共80分)
11.思维冲浪(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如征伐、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将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
请回答:
(1)商朝时期的王室贵族遇事为什么要进行占卜?
(2)从材料看甲骨文主要记录了什么内容?
(3)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12.材料解析(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多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和行动?结合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对孔子作一简要评价。
(2)孔子还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指出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13.以图说史(20分)
读都江堰示意图回答:
(1)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由战国时
期秦国蜀郡太守 父子主持修建的。
(2)都江堰由“ ”、“ ”、
“ ”等部分组成。在江中修建的
分水堤使岷江水从其两边分流。西边的外江用
于 。东边的内江之水通过 引
入支流,用于 。
(3)都江堰的修建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工程为什么能
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4.体验感受(16分)
下图是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
(1)铜钟是周朝贵族在 、
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
鸣。
(2)右图的编钟共有65件,
编成8组,每一组钟的形状相
同,大小不一。此套编钟悬挂在三层铜木结构的钟架上。经过试奏,能够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其中,下层是 ,用来演奏 ;上层是 ,用来演奏 。
(3)试听编钟乐曲,指出编钟的音色特点。
(4)编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15.自主探究(12分)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16.个性空间(12分)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根据你对三种思想的看法,就学生拉帮结派现象如何遏制问题给学校政教处写一份建议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C 5.B 6.A 7.B 8.C 9.A 10.C
二、非选择题
11.(1)商朝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被认为是神灵作祟,因而王室贵族遇事首先要进行占卜以问吉凶。
(2)占卜吉凶的记录。
(3)这些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1)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2)其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在政治方面,他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13.(3)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4.(3)编钟音色特点: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柔美,音域宽广浑厚。而且有的铜钟能敲击出两个乐音,音色优美,悦耳动听。
(4)说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15.参见教材第51页。诸子百家中的学说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的积极的东西有:孔子“仁” 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16.儒家强调“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法治,主张强化专制统治,强化中央权力。道家即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同学们可建议分别用品德教育、纪律约束、自我觉悟等观点。也可融合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