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课件《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一份赞美,一份批判。隋炀帝开运河、坐龙舟、下江南,繁盛一时的隋朝在他手上烟消云散……这千年流淌的运河,究竟是造福了百姓还是为他自己掘了坟墓
隋炀帝下江南
一
一
新课探究
探究点:隋的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西
晋
南方:
北方:
三
国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并存
宋
齐
梁
陈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隋
北朝
589年
南朝
西魏
2.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杨坚就是隋文帝
3.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二妃躲入此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历史传说——胭脂井
相关链接
长安
时间:
581年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建立方式:
外戚夺权
都城:
影响:
589年-581年=8年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统一:
(1)人物:
(2)时间:
589年,灭陈
杨坚(隋文帝)
4.隋的发展
(1)措施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
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建立隋朝以后,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并统一南北。开皇年间,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发展经济
统一南北币制
统一度量衡
编订户籍
加强中央集权,体改行政效率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结果: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含嘉仓示意图
(2)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
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
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相关链接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客观上
主观上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的条件)
北方民族大融合
2.江南经济发展
3.长期的分裂动荡,人民渴望统一
4.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国力强盛;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一、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_____,以_____为都城,杨坚就是_________。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_______的局面,顺应了___________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巩固措施: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____________,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
长安
隋文帝
陈朝
长期分裂
统一多民族
中央集权
一
探究点:开通大运河
一
二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605年
隋朝大运河
3.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1)一条:一条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
(2)二长:2000多千米
(3)三点:洛阳、涿郡、余杭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七百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耗费了大
量的人力、
物力、财
力,体现
了隋炀帝
的暴政
4.影响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炀帝巡游江都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通典·州郡典》
610年通航
全长2000多千米
1869年通航
全长190多千米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1915年通航
全长约82千米
隋朝大运河
人物:
时间:
605
隋炀帝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地位: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影响: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水运粮食在古代重要吗?
让我想想
(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重要。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一
探究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一
三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
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选“贤有识鉴”的官吏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郡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形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任人唯亲
品:家世
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缺点: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诞生
寒门苦读
一朝登天
只 注 重 门 第
开创科举制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
诞生
凭才学做官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科举制的演变过程:
隋文帝:
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
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影响: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没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及其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
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
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
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根据材料二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
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
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
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影响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孔颖达
房玄龄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
维持了约1300年
前朝选官标准在于门第出身,选官权力主要掌握 在世家大族手中; 科举制是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士,使得地位低下但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有了做官机会,相对 于前朝以门第取士的选官制度,不仅公平、客观, 还把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问题思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一
探究点:隋朝的灭亡
一
四
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每年都要征发
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
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隋炀帝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
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
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
服兵役、当民工,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隋末起义英雄
尉迟恭和秦叔宝
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炀帝十宗罪
一、毒杀亲父,逆子可恨
二、荒淫无道,罔顾人伦
三、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四、奢侈铺张,豪居美宅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九、卖官鬻爵,奸佞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旧唐书·李密传》
罄 竹 难 书
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隋炀帝
秦朝与隋朝的异同:
相同:①都是长期分裂后,统一的王朝;②都实行了政治改革;③都建造了伟大工程;④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⑤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不同:①时代不同,秦朝处在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秦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朝处于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的时期,隋统一为封建社会盛世局面出现打下基础。②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注重政治,巩固政权;隋文帝较注重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③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秦“焚书坑儒”;隋实施科举制,笼络人才。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炀帝
隋文帝
结束分裂,统一南北
励精图治,经济繁荣
开凿运河,开创科举
繁盛一时
二世而亡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A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A
3.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B
4、据华夏经纬网报道:2005年5月25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研讨会在杭州圆满落幕。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 )
A、涿郡 B、洛阳
C、余杭 D、临安
5、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
A、乘汽车 B、坐轿子
C、乘船 D、坐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