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 ???????????????
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教学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3、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教学基本过程:
新课导入:
1、? 多媒体出示日本的国花和富士山图片。
2、? 七嘴八舌:你眼中的日本。学生谈自己所了解日本。
3、作家眼中的日本: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新课探究:
第一篇章: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
史料1:“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史料2:“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教师:根据文献记载,描述一下1—2世纪时的日本?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1、小国林立(奴隶制)。2、部分国家与中国有“通使”关系。
教师: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
学生: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
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
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教师过渡:5世纪日本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那日本又是如何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呢?
第二篇章:改革创新,天皇封建初步立
史料3: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
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史料4:初唐时期(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教师:同一时期中国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5: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推古改革”,它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教师:从上述材料,我们来概括一下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国内: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国外: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日本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进行“推古改革”,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加之,7世纪中期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拉开了大化改新的序幕。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53【大化改新】一目,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学生:根据课文填写表格。找学生代表填写表格。
开始
646年
领导
孝德天皇
内容
?
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影响
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教师:日本通过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门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史料6:中国隋唐与“大化改新”时的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表。
?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政治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经济
实行租庸调制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史料7:“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教师:结合上述表格和史料评价大化改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师: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学生举例。(如建筑、茶道、书法、文字、服装、钱币等)
教师: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请大家阅读教材p53—54【武士和武士集团】一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不输不入”;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教师:(过渡)大化改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但后来随着私田开垦的增多,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出现了庄园和武士阶层。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对此后的日本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篇章:豪强横行,争权夺利武士出
史料8: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 ——《三世一身法》
教师:依据史料8归纳庄园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展示图片:
教师: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
学生:他们是“武士”。庄园形成后,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教师:在古代日本,武士出现后,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聚集在一地区最强大豪强贵族的旗下,形成武士团,武士团的职责有哪些?
学生: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教师: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教师:武士团最后集中在源氏和平氏两大家庭之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教师: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幕府凌驾于天皇之上,二者关系如何?
学生: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幕府统治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教师: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史料8: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
教师:你认为武士道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武士道是绝对服从主公,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的精神。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他们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教师: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课堂小结: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通过吸收与创新不断实现超越。7世纪时,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日本的崛起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必须适时进行改革,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
板书设计:
第11课? 古代日本
?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
?
大化改新——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
?
武士和武士集团——封建统治秩序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