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第三单元9 自然之道 伯罗蒙塞尔 (1942~1999),美国作家,写过《自然之道》(又名《大自然的秘密》)。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旅游、响彻云霄”等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重点)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难点)要求会写的字yòu幼
【生字释义】①年纪小,初出生的,跟“老”相 对;
②小孩儿。本课“幼龟”的“幼”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幼(幼虫)(幼龟)(幼小)
幻(huàn)(幻想)(幻觉)(科幻小说)
【巧记有方】“幺”二三,“幺”最小,用“力”帮忙
多照料。
【例句展示】一只幼龟刚爬上岸,就被我发现了。
【成语在线】扶老携幼、尊老爱幼
【谚语链接】幼怕丧父,老怕丧子。
【歇后语】三代人出门——扶老携幼
【书写指导】注意笔画间的穿插迎让,“力”的撇长伸
到“幺”下。tān滩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tāi”。
【生字释义】①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②水浅多
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本课“沙滩”的“滩”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滩(沙滩)(河滩)(岸滩)
摊(tān)(摊手)(摊派)(分摊)
【巧记有方】水(氵)边遇“难”。
【例句展示】同学们高兴地在沙滩上拾贝壳。
【谚语链接】泡沫冒处,必是浅滩。
【歇后语】沙滩行船——干吃力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略呈弧形;“难”的“又”小
巧。zhēn侦【读音提醒】翘舌音,不要读成“zēn”。
【生字释义】探听,暗中察看。
【辨字组词】侦(侦察)(侦缉)(侦破)
贞(zhēn)(贞节)(贞烈)(忠贞)
【巧记有方】坚贞之人(亻),暗中察看。
【例句展示】经过一番侦察,我们终于摸清了蓝军
的活动规律。
【歇后语】侦察员破案——暗中行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亻”的撇较长;“贞”
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cháo嘲
【读音提醒】翘舌音,不要读成“cáo”。
【生字释义】讥笑,取笑。
【辨字组词】嘲(嘲笑)(嘲讽)(嘲弄)
潮(cháo)(浪潮)(潮水)(潮湿)
【巧记有方】“口”指“朝”向。
【例句展示】嘲笑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成语在线】冷嘲热讽、自我解嘲
【歇后语】寒流来了吹暖气——冷嘲(潮)热讽(风)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口”小而偏上;“朝”的第二笔竖起笔较高。zhuó啄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uó”。
【生字释义】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
【辨字组词】啄(啄食)(啄虫)(啄米)
琢(zhuó)(琢磨)(雕琢)
【巧记有方】口咬小猪(豕)留一点。
【例句展示】可爱的小鸡在地上啄食。
【成语在线】一饮一啄、餐腥啄腐
【谚语链接】啄木鸟有硬嘴,花喜鹊有长尾。
【歇后语】啄木鸟上黄连树——自讨苦吃
【书写指导】“口”小而偏上;右边的横宜短,捺写出捺脚。
q?企【生字释义】踮着脚看,希望,盼望。
【辨字组词】企(企图)(企业)(企盼)
乞(qǐ)(乞讨)(乞求)(乞丐)
【巧记有方】行“人”“止”。
【例句展示】他戴上墨镜,企图不被别人认出来。
【成语在线】企足而待、不可企及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呈覆盖之势;“止”的第一笔竖
写在竖中线上。
yú愚【读音提醒】不要读成“ǒu”。
【生字释义】①傻,笨;②谦词;③愚弄,欺骗。本课“愚不可及”的“愚”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愚(愚蠢)(愚痴)(愚钝)
遇(yù)(遭遇)(偶遇)(遇险)
【巧记有方】偶人(亻)去留下心。
【例句展示】以为只要一买彩票就能中大奖,这种想法真是愚不可及。
【成语在线】大智若愚、愚公移山
【谚语链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歇后语】愚公之居——开门见山。
【书写指导】“禺”略扁宽,下面略宽于上面;“心”扁托住上面。
ch?n蠢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cǔn”。
【生字释义】①愚笨,笨拙;②虫子爬动。本课“蠢
事”的“蠢”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蠢(蠢材)(蠢笨)(蠢事)
春(chūn)(春天)(春季)(春节)
【巧记有方】二虫望春。
【例句展示】聪明的弟弟有时也做蠢事。
【成语在线】蠢蠢欲动、蠢头呆脑
【歇后语】栏里头的猪——蠢货
【书写指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春”扁宽,撇捺
舒展盖住下面。fǎn返【读音提醒】不要读成“fǎng”。
【生字释义】回,归。
【辨字组词】返(返回)(往返)(返还)
反(fǎn)(相反)(反而)(反对)
【巧记有方】反着走(辶)。
【例句展示】部队完成任务,顺利返回驻地。
【成语在线】返老还童、无功而返
【谚语链接】不怕费事,只怕返之。
【歇后语】祖孙回家——返老还童
【书写指导】“反”的捺变为点;“辶”的平捺长伸呈
半包围势。
lán拦【读音提醒】不要读成“nán”。
【生字释义】遮拦,阻挡,阻止。
【辨字组词】拦(拦住)(阻拦)
栏(lán)(栏杆)(栏目)
【巧记有方】手提(扌)兰花,挡着路。
【例句展示】这座桥无遮无拦,你走的时候小心点。
【成语在线】拦路抢劫、拦腰斩断
【谚语链接】拦路石头有人搬。
【歇后语】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扌”的竖钩起笔较高。
ōu鸥【生字释义】水鸟。羽毛多为白色,生活在湖海上,捕
食鱼、螺等。
【辨字组词】鸥(海鸥)
欧(ōu)(欧洲)(东欧)(欧化)
【巧记有方】区区鸟儿海上飞。
【例句展示】海鸥生活在海边,羽毛多为白色。
【成语在线】闲鸥野鹭
【歇后语】太平洋海鸥——胆子大
【书写指导】注意笔画间的穿插迎让。mào帽【生字释义】①帽子;②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本
课“球帽”的“帽”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帽(帽子)(军帽)(草帽)
冒(mào)(冒雨)(冒充)(冒犯)
【巧记有方】感冒围头巾。
【例句展示】她的帽子上的红色绒线团十分鲜艳。
【成语在线】雨巾风帽
【谚语链接】帽子小了耳朵冷,靴子小了脚趾痛。
【歇后语】有衣无帽——不成一套
【书写指导】“巾”略瘦长,中竖起笔略高;“冒”的
横间隔均匀。吁xū【读音提醒】多音字,另读“yù”。
【生字释义】①叹息;②文言叹词,表示惊疑。本课
“气喘吁吁”的“吁”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吁(气喘吁吁)(长吁短叹)
呼(hū)(呼气)(欢呼)(呼吸)
【巧记有方】“口”站“于”前,唉声叹气。
【例句展示】千米赛跑后,选手们个个累得气喘吁吁。
【成语在线】长吁短叹、气喘吁吁
【歇后语】瞪着眼吹死猪——长吁短叹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口”小而偏上;“于”的下
横略长。
彻chè【读音提醒】翘舌音,不要读成“cè”。
【生字释义】通,透。
【辨字组词】彻(彻底)(贯彻)(彻夜)
砌(qì)(砌墙)(堆砌)(砌灶)
【巧记有方】双立人(彳),用力“切”,一个不留全
通透。
【例句展示】国庆那天,广场上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成语在线】彻头彻尾、响彻云霄
【谚语链接】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歇后语】水牛长毛——彻头彻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切”的竖提在竖中线上起笔。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愚”读“yú”,不要读成“yū”;“啄”“嘲”“蠢”“彻”都是翘舌音,注意读准;“吁”“xū”,不要读成“yū”。
2.“啄”第九笔的“、”不要丢掉;“帽”右下部的“目”不要写
成“日”;“幼”的右边是“力”,不是“ ”。
新词解释踌躇:犹豫,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颓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欲出又止:打算出去,又停止了。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鱼贯而出: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走出来。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近反义词近义词:
侦察——察看 焦急——着急
震惊——吃惊 颓丧——颓唐
踌躇——犹豫 企图——妄图
冷淡——冷漠 紧张——慌张
补救——挽救 反义词:
颓丧——振作 安全——危险
踌躇——果断 紧张——轻松
冷漠——热情 欢乐——悲伤
错误——正确 若无其事——郑重其事词义辨析 踌躇——犹豫
课文解读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yòu)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句解:点明幼龟的出生及此行的目的,为下文作好铺垫。]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句解: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幼龟与成龟体重相差之大。]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及它的百分之一。绿龟在产卵期间,雌龟慢慢地爬上沙滩,在不被水淹的海岸线上找到合适地点,挖出一个宽大的坑开始产卵,每次产卵50~200多枚,产完用沙土覆盖。龟卵在温暖潮湿的沙滩里自然孵(fū)化,经过49~60天,幼龟便破壳钻出,爬入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知识链接[句解:点明了幼龟离巢的时间和情形,为下文埋下伏笔。]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①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太平洋绿龟的幼龟的生存方式和“我们”此行的目的。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zhēn)察外面是否安全。② 正当幼龟踌(chóu)躇(chú)不前时,一只嘲(cháo)鸫(dōng)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段析:写我们发现嘲鸫在啄小海龟。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③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④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tuí)丧地飞走了。[句解:向导的“极不情愿”是因为向导认为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不对的,可是如果不做又会招来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虽然“那只嘲鸫”是颓丧地飞走了,可是“自然之道”会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段析:写向导救走了小海龟。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yú)不可及的蠢(chǔn)事。[句解:我们自以为善良、自以为了不起地救了一只小绿龟,却使数不清的幼龟因为“侦察兵”的“安全入海”倾巢而出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段析:写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⑤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段析:写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jiān)鸟的口中之食。⑥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xū)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段析:写我们和向导一起救助幼龟。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从巢中鱼贯而出,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chè)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⑦:“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句解:向导悲叹的是由于“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使愿望是好的,也同样会铸成大错。]
段析:食肉鸟的“欢乐的叫声”,与我们的“发出悲叹”形成鲜明对比,幼龟受到伤害和我们的行为有关,在此引发人们的反思。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向导的悲叹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释疑解惑①第2自然段最后交代了什么?对下文有何作用?
交代了由于龟巢距海较远,幼龟离巢入海时,稍不留心就会成为食肉鸟的美食。为后文作了铺垫。②从幼龟出巢的描写中能体会到什么?
“黄昏”“探”“欲出又止”可以看 出幼龟行动极为谨慎小心。同时也为后文“我们”不该救这只幼龟作了铺垫。③怎样理解第4自然段中向导的这句话?
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借向导的话点明了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④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都很担心那只幼龟被嘲鸫叼去,向导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因为向导知道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们是不该干涉的。⑤你对第6自然段中第一句环境描写如何理解?
表面上是写黄昏的海岛风光,实际上是预示着惨剧的发生,用美好的景象衬托出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形成对比,反衬出了“我们”内心的悲伤。⑥第7自然段开头两句连用两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连用两个感叹号,写出了“我们”的震惊以及悔恨的复杂感情。⑦把第8自然段中“悲叹”换成“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悲叹”比“感叹”表现的感情更强烈,更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为了挽救一只海龟,致使众多海龟受到伤害的事情。故事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1.抓住感情线,引人入胜。课文充分抓住了感情这一线索,从一开始幼龟出来打探时人们的“人情味”。到后来,幼龟遇难,人们出来营救时的表现,作者充分抓住了“感情”这一线索,引人入胜。
2.采用对比的手法,加深印象。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我们”救助幼龟的前后感情对比,向导前后语言和行动的对比,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3.本文词语丰富,语句生动感人。
自然是一本厚厚的永远也读不完的书,那里有启迪、有真理……读过《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自然规律像是一根绳子,把世间万物连接起来,不能间断,而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对人类来说,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需要去探究、发现,在没有明白自然之道前,人类不能凭着主观意识去干预。
课内:
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争先恐后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课外:
有关自然的名言警句: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培根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叔本华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