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蝙蝠和雷达 课件(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蝙蝠和雷达 课件(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6 20:4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第三单元11 蝙蝠和雷达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蝙蝠、清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清楚介绍三次试验的过程。(重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难点)要求会写的字biān蝙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biǎn”。
【生字释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的样子像老鼠。
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辨字组词】蝙(蝙蝠)
偏(piān)(偏要)(偏爱)(偏心)
【巧记有方】虫子扁扁。
【例句展示】一只蝙蝠不小心飞进了我家。
【谚语链接】夜蝙蝠搁不住太阳照。
【歇后语】耗子等蝙蝠——白熬夜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扁”的竖撇长伸至“虫”下。
fú蝠
【生字释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的样子像老鼠。
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辨字组词】蝠(蝙蝠)
幅(fú)(幅度)(一幅)(振幅)
【巧记有方】“一”“口”“田”里闹“虫”灾。
【例句展示】科学家通过研究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了雷达。
【歇后语】蝙蝠看太阳——傻了眼
【书写指导】“虫”的中竖起笔较高;右下“田”的第一笔
写在竖中线上。b?捕【读音提醒】不要读成“pǔ”。
【生字释义】捉,逮。
【辨字组词】捕(捕获)(捕食)(捕捉)
哺(bǔ)(哺乳)(哺育)(哺养)
【巧记有方】杜甫提手(扌)写古诗。
【例句展示】蝴蝶的舞姿多么美啊,你怎么忍心捕捉它呢?
【成语在线】捕风捉影
【谚语链接】多鸣之猫,捕鼠必少。
【歇后语】密网捕鱼——连窝端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甫”的中竖为悬针竖。é蛾
【生字释义】像蝴蝶的昆虫,静止时,翅左右平放。
【辨字组词】蛾(飞蛾)(蛾子)(蚕蛾)
娥(é)(娥眉)(宫娥)(娇娥)
【巧记有方】虫儿飞到我身旁。
【例句展示】在夏天的夜晚乘凉时,我们经常看见飞蛾扑向
路灯。
【成语在线】飞蛾扑火
【谚语链接】蛾蚪害头疼——混身是病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我”略瘦长,斜钩起笔较高。
wén蚊 【生字释义】昆虫名。种类很多,幼虫叫孑孓,生活在水里。雌的吸人畜的血液,雄的吸植物汁液。蚊能传染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辨字组词】蚊(蚊帐)(蚊子)(蚊香)
纹(wén)(波纹)(花纹)(纹路)
【巧记有方】有“文”化的小昆“虫”。
【例句展示】蚊子是传播疾病的害虫,我们要消灭它。
【成语在线】聚蚊成雷
【谚语链接】蚊子飞过识公母。
【歇后语】蚊子打哈欠——口气不小
【书写指导】注意笔画间的穿插迎让;“文”的撇捺舒展。bì避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pì”。
【生字释义】①躲,设法躲开;②防止。本课“避开”的“避”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避(躲避)(避开)(避免)
僻(pì)(偏僻)(僻静)(怪僻)
【巧记有方】人(亻)走(辶)僻静处。
【例句展示】他灵活地避开障碍物,顺利到达终点。
【成语在线】避重就轻、扬长避短
【谚语链接】避风港捕不到大鲨鱼。
【歇后语】想吃鱼又避腥——难得两全
【书写指导】“辟”略小,最后一笔为悬针竖;“辶”的平捺长伸。ruì锐 【生字释义】①快或尖(指刀枪的锋刃),同“钝”相对;②感觉灵敏;③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④骤,急剧。本课“敏锐”的“锐”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锐(尖锐)(敏锐)(锐利)
悦(yuè)(喜悦)(欢悦)(悦耳)
【巧记有方】美金(钅)“兑”换人民币。
【例句展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随机应变。
【成语在线】锐不可当、披坚执锐
【谚语链接】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歇后语】磨快了锥子——尖锐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注意笔画的穿插迎让。dāng铛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dàng”。
【生字释义】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辨字组词】铛(铃铛)(铛铛响)
挡(dǎng)(挡住)(阻挡)(挡风)
【巧记有方】金属响当当。
【例句展示】小伙伴送我一对漂亮的铃铛作为圣诞节礼物。
【成语在线】锒铛入狱
【谚语链接】车动铃铛响。
【歇后语】一对铃铛——不见空得慌
【书写指导】“钅”的撇较长,横的间隔均匀;“当”的竖略长。yíng蝇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yǐng”。
【生字释义】苍蝇,幼虫叫蛆。能传染痢疾等疾病,害处很大。
【辨字组词】蝇(苍蝇)(蚊蝇)(灭蝇)
绳(shéng)(绳子)(跳绳)(绳索)
【巧记有方】“虫”儿张“口”如闪“电”,人人见它人人厌。
【例句展示】苍蝇在边上嗡嗡地叫着,让我更加心烦意乱了。
【成语在线】蝇营狗苟、蝇头微利
【谚语链接】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
【歇后语】蝇子见了血——走不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虫”的中竖起笔较高。jiē揭 【生字释义】①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
开;②使隐瞒的事物显露;③高举。本课“揭开”的“揭
”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揭(揭开)(揭发)(揭露)
喝(hē)(喝水)(喝汤)(喝酒)
【巧记有方】渴提手(扌)喝干水。
【例句展示】你别故弄玄虚了,快揭开谜底吧,大家都等不
及了!
【成语在线】揭竿而起、昭然若揭
【谚语链接】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歇后语】刚揭盖的蒸笼——热气腾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扌”的竖钩起笔较高。ài碍 【生字释义】妨害,阻挡。
【辨字组词】碍(障碍)(妨碍)(阻碍)
得(dé)(得到)(得奖)(得手)
【巧记有方】二人不“见”得石头。
【例句展示】虽然他是个哑巴,但我们之间的交流却一点障碍也没有。
【成语在线】碍手碍脚、有碍观瞻
【谚语链接】心大碍到肝。
【歇后语】床底下翻跟头——碍上碍下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石”瘦小而偏上;右下“寸”的横较长。yíng荧 【生字释义】①微弱的光亮;②眼光迷乱。本课“荧光屏”的“荧”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荧(荧光)(荧屏)
萤(yíng)(萤火虫)
【巧记有方】上面草(艹),隔着盖(冖),烧(火)不了。
【例句展示】只见荧光屏上出现一个亮点,随后亮点越变越大。
【书写指导】“艹”不宜过宽;“冖”较宽托上而盖下;“火”的撇捺舒展。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蝙”读“biān”,不读“biǎn”;“碍”读“ài”,不读“nài”;“荧”读“yíng”,不读“yín”。
2.“揭、捕”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工整;“揭”右下部分不要写成 “匈”。新词解释清朗:凉爽晴朗。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灵巧:灵活而巧妙。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障碍: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翻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判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②证明书或证明信。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的声波。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近反义词近义词:
启示——启发 灵巧——灵活
敏锐——敏捷 秘密——奥秘
清楚——清晰 清朗——晴朗
研究——探究 模仿——仿照
漆黑——黝黑反义词:
漆黑——明亮 灵巧——笨拙
清楚——模糊 秘密——公开词义辨析
灵巧——灵活
课文解读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①
段析:写一架飞机在夜晚安全飞行。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②
段析:说明飞机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é)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句解:用反问句质疑,引起探究的欲望。]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dāng)。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④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āi)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⑤
段析:写第二、三次试验,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段析:写得出试验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ài)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句解: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把超声波比喻成波浪,能够给读者更加深刻的感受。]
段析:写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yíng)光屏上。[句解:从另一
个角度来讲,雷达就如同蝙蝠的嘴巴,荧光屏就如同蝙蝠的耳朵。]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⑦
段析:写科学家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发明了雷达。
雷达 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知识链接释疑解惑①开头没有涉及蝙蝠和雷达,而是描述飞机夜航的情况,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样开头容易激发读者探究飞机、蝙蝠雷达三者关系的好奇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形象的描述性语言也使课文更生动。②第2自然段是什么形式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设问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第3自然段中“极细”“灵巧”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极细”一词说明障碍物很小,“灵巧”说明蝙蝠动作灵活,是黑夜飞行的高手。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蝙蝠对夜间飞行的擅长。④第4自然段中这次实验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次实验告诉人们,蝙蝠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和任何东西相撞,与它的眼睛没有丝毫关系。 ⑤后两次试验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与它的嘴和耳朵有关系,而且只留嘴或只留耳朵都不行。 ⑥第7自然段中的“反复”“终于”两词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科学家为揭示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付出了艰苦努力。“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这一秘密地揭开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的。 ⑦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一是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二是科学发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本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1.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的第7、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结构严谨。本文的结构非常严谨,一开始由飞机夜间飞行引入,引发大家的思考,然后通过反复试验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最后总结课文,揭示飞机靠的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雷达才能在夜间安全飞行。
3.文章通过科学试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奥的科学道理。
科学家能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看来大自然还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这使我们明白了:人类要认识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特点,进行科学实验,这样才能有所创造发明,对人类作出贡献。课内:
蝙蝠 雷达 夜航 漆黑 启示
捕捉 灵巧 避开 敏锐 苍蝇
验证 配合 探路 研究 揭开
推进 障碍 超声波 荧光屏课外:
关于科学的名言: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竺可桢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