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打电话 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打电话 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4 23: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三单元 13 打电话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学习方法。(重点)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难点)一字多音同音字词新词解释四害:原指老鼠(耗子)、麻雀、苍蝇、蚊子。麻雀是益鸟,但是由于当时认识有误,人们认为麻雀糟蹋粮食,所以把它列为四害之一。
京戏:京剧。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
评戏:评剧。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
越剧: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歌剧: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近反义词近义词:
方便——便利 节约——节省
浓厚——深厚 注意——留意
消灭——消除 准备——预备
腔调——音调反义词:
浓厚——淡薄 节约——浪费
方便——麻烦词义辨析 浓厚——深厚
课文解读 甲:电话人人都会打。
乙:可不是嘛。①[句解:开门见山,进入正题。]
甲: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 较方便。
乙:是比较方便。[句解:这里讲到打电话的好处:方便,联系较快。]
甲:但是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
乙:什么问题?
甲:尽量地节约时间。
乙:对。[句解:这里强调打电话时要注意的问题——节约时间,因为接电话的人可能比较忙。]
甲:是吧。不要打起来没完。有个别人好像跟电话有浓厚的感情,只要拿起来,他就说个没完。[句解:“只要……就……”写了个别人打电话用的时间长。]
乙:还真有这样的人。②[句解:“真”要重读,表示惊讶。]
甲:是呀,可真有这样的人。那天我在长安街上碰到了一位,这位拿起电话打个没完没了。打的是公用电话。
[句解:打公用电话没完没了,是占用公共设施,是
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
乙:就是呀,那就更不应该时间长了。
甲:其实是一点儿小事情。
乙:什么事呀?
甲:约他的朋友看戏,这点儿事,让我们打电话一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句解:“一分钟”说明“约他的朋友看戏”这件事在一分钟内就能说清楚。]
乙:那可不是嘛。
甲:拿起电话来,拨通了号。喂,你是广播文工团吧?郭先生在不在?
乙:就是我呀。
甲:哎,郭老呀,我是小马,我给您买了戏票了。6点半钟您在剧院门口等我,就这样呀,不见不散呀。回见回见。完了。[句解:“郭先生”“郭老”,语言有礼貌。这是演示了“约朋友看戏”的过程,说清楚时间、地点就可以了。]
甲:不到半分钟呀。
乙:就是呀。
甲:那位也是这么一点儿事,他不是这样打,我给他算了算,连来带去他打了两个多小时。③
乙:就这点儿事打了两个多小时?
甲:就是呀。我给你学学。
乙:怎么打的?
甲:拿起电话来。“嗞嗞……”。
乙:这是干什么呢?
甲:拨号啦。喂……喂……喂……,[句解:一连三个“喂”字,把一个说话啰唆,拖泥带水的人物形象勾画了出来。]“嗞嗞……”。
甲: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喂,你的电话是4局5678吗?我这是1局2345。喂,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è),不是老胡?
乙:没听出来。
甲: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句解:对方一说就能弄清楚的事,他却完全没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乱猜一通,浪费时间。]
乙:还不对。
甲:是耗(hào)子呀。这人外号叫耗子。⑤
乙:怎么这么个外号。
甲:四害之一,接电话来了,好哇。前些日子消灭四害你没敢出来吧?嗯,我是谁?我是谁你不知道?
乙:那他怎么知道呀!段析:这位打电话东拉西扯,先问对方电话号码又自报电话号码,再猜接电话的人,最后又叫人外号,拿外号取笑人。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他不但废话连篇,还没有礼貌。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luō),我叫啰唆(suō)。⑥
乙:是够啰唆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⑦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甲:你别搞错了。嘚(dē)儿啷(lāng)……你们几位怎么回事?等着打电话?
乙:可不是嘛。
甲:哎呀,你们到别的地方打行不行?坐电车三站,那边还有个公用电话,我这还早着呢!我这要四个钟头差不多。
乙:好家伙!他全包了。[句解:这样没有自知之明地打电话,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别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啊,同时也突出了他的自私自利。]
甲:喂,小王,我是啰唆呀!
乙:甭(béng)提这名了。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句解:从他的语言中知道他很啰唆。说的话跟请人看戏都没有关系,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到正题上。]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段析:写啰唆约人看戏,在电话里东拉西扯兜圈子,说了半天话还没涉及正题。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⑧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⑨
甲:什么戏呀?你猜猜?
乙:怎么又让别人猜。
甲:嗯,京戏?不——对。嗯,评戏?不——对。越剧?哎![句解:没话找话让人无可奈何。]
乙:对了?
甲:不——对。
乙:不对你乐什么呀?

段析:不直接告诉小王看的是什么戏,而是让她猜,
真是没话找话。 甲:真猜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看看吧,好极了。腔调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欢了,就那段,小王,你现在不是没事嘛,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你们几位再等一会儿。小王,我现在开始学:
唱山歌来——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
不怕滩险弯又多……[句解:不仅不直接告诉别人戏名,还要学唱一段,实在浪费时间。]
甲:小王,你看我表情怎么样?
乙:那怎么看得着!
甲:什么?没听见?还没吃饭呀?⑩我给你准备吧。我买十二块饼干,我吃四块,给你留八块。
乙:还行,挺照顾人。
甲: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句解:告诉别人从家里去长安大戏院怎么走,纯粹是画蛇添足。]
乙:尽是废话!
甲:下车之后你往对面走,从西边数第三个电线杆子,我在那儿等你。七点一刻开演,我七点等你。七点钟。
甲:哎,小王,你别来了。
乙:怎么不来啦?
甲:现在都八点半了。⑾
段析:请人看戏却错过了时间,这一讽刺性结局写啰唆误人、误己,更误事。相声 相声是所有说唱艺术之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品种,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笑点)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针砭时弊、寓教于乐的功能。相声按照演员人数多少,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知识链接释疑解惑①相声中甲、乙的话从形式上说有什么特点?
甲的话比较多,乙的话少,乙的话是对甲的随和。甲是“逗哏”的,乙是“捧哏”的。②这句话中“这样的人”是指什么人?
“还真有这样的人。”句中“这样的人”指打起电话来没完没了的人。③交代约人看戏打了两个多小时电话有何用意?
三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事,他打了两个多小时。让人难以相信,吊起听众的胃口,引起大家的兴趣,让人不由好奇这电话到底是怎么打的。④这里写话筒“拿倒了”,有何效果?
话筒倒拿,显然是讽刺,博得观众的笑声,逗观众开心。⑤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里用了讽刺的手法,讽刺那些不讲文明,不分地点、场合乱叫别人外号的坏习气,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乱给别人起外号。⑥给人物起名叫“啰唆”有何妙处?
这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xù)絮叨(dāo)叨,重复烦琐(suǒ)。姓氏上根本没有姓啰的,以“啰唆”命名,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名实相符,突出了对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⑦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这是引人发笑的废话。“未婚妻是女的”这一言论让人不禁为其废话之废“叹为观止”。真啰唆!⑧他是如何啰唆的?
他啰唆这么多废话才入正题。“长安大戏院”告诉对方演出地点,才说一句有用的话。⑨为什么说打电话这位是在报账呢?
他啰唆的一大堆话中只有“长安大戏院”这一句才是有用的话,其他的话全是废话,根本没必要在这里说票价,以及当时是怎么买的,啰唆至极。“报账”含有极强的讽刺意味。⑩假如你是文中的小王,听了“啰唆”的这些话,你会有什么感受?
示例:一定对他很厌烦。从文中我们看出,他学唱《刘三姐》选段时,小王都说没听见,看来是心不在焉了,并且小王还说没吃饭呢,明显是不想听他的电话了。⑾听完这个相声,你觉得今后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打电话》这段相声讲述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的年轻人为一件小事东拉西扯,啰里啰唆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没有时间观念的人。语言精妙、幽默。如“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这段话就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幽默风趣地表现了这个打电话的人有多么啰唆,确实具有讽刺的效果。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除了不浪费别人的时间,还得珍惜自己的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课内:
尽量 节约 浓厚 腔调
照顾 甭提 工具 方便
啰唆 报账 不见不散 没完没了
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课外:
关于说话啰唆的词语:
喋喋不休 絮絮叨叨 啰里啰唆
废话连篇 磨磨唧唧 唠唠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