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再见了,亲人 课件(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再见了,亲人 课件(6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4 23:3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第四单元 14 再见了,亲人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重点)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的,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难点)要求会写的字nī妮
【生字释义】[方]女孩儿。
【辨字组词】妮(妮子)(小妮子)
(ní)(泥土)(泥泞)(淤泥)
【巧记有方】女尸身边有匕首。
【例句展示】小明今天认识了个新朋友,她的小名叫妮子。
【歇后语】秃妮子戴花——前不是,后不是
【书写指导】“尸”撇宜长,“匕”撇不出头。yì役
【生字释义】①战争,战役;②需要出劳力的事;③
兵役;④役使;⑤旧时指供使唤的人。本课“战役”
的“役”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役(役使)(服役)(军役)(劳役)
投(tóu)(投资)(投出)(投中)(投稿)
【巧记有方】二人(彳)握“殳(shū)”,参加
战争。
【例句展示】三年服役期满,哥哥就回来了。
【书写指导】“彳”两撇上短下长,“又”横撇与捺
伸展。xiāo
硝【生字释义】①矿物名;②用芒硝加黄米面等处理毛皮。
本课“硝烟”的“硝”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硝(硝盐)(硝酸)(硝烟)
哨(shào)(口哨)(哨所)(吹哨)
【巧记有方】欲削山石,刀无觅处。
【例句展示】商界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
【成语在线】硝烟弥漫
【歇后语】硝酸加盐酸——放到哪儿,烂到哪儿
【书写指导】“石”偏上;“肖”上面竖正,点撇呼应。tàn炭
【生字释义】①木炭的通称;②煤。本课“雪中送炭”
的“炭”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炭(煤炭)(木炭)(雪中送炭)
岩(yán)(岩石)(石灰石)(花岗石)
【巧记有方】灰落山脚下。
【例句展示】我国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很大。
【成语在线】雪中送炭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下部横略向上倾斜,捺撇舒展。yì谊【生字释义】交情。
【辨字组词】谊(友谊)(情谊)(联谊)
诅(zǔ)(诅咒)(诅骂)
【巧记有方】谈吐合宜。
【例句展示】各族人民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
【成语在线】深情厚谊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折要顿笔。yáo谣【生字释义】①歌谣;②谣言。本课“谣”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谣(谣言)(民谣)(歌谣)
遥(yáo)(遥远)(遥望)(遥想)
【巧记有方】说妥之后女不在,补一字来缺半边。
【例句展示】这是一首江西民谣。
【成语在线】造谣生事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书写宜紧凑,中横长。è噩【生字释义】可怕而惊人的。
【辨字组词】噩(噩梦)(噩运)(噩耗)
嚣(xiāo)(喧嚣)(气焰嚣张)
【巧记有方】一个大王四张嘴。
【例句展示】昨晚我做了一个噩梦,现在还后怕。
【成语在线】浑浑噩噩
【书写指导】“王”上横短,下横略长,中横最长。hào耗【读音提醒】注意读音是“hào”,不是“máo”。
【生字释义】①减损,消费;②拖延;③音信,消息。本课“噩耗”的“耗”应取义项③。
【辨字组词】耗(耗费)(消耗)(损耗)
耘(yún)(耕耘)(耘田)
【巧记有方】左边耕,右边手。
【例句展示】这项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歇后语】耗子戴眼镜——鼠目寸光
【书写指导】右部横间距均匀,竖弯钩宜伸展。duò跺
【生字释义】顿足,提起脚来用力踩。
【辨字组词】跺(跺脚)(跺足)(跺地)
垛(duò)(砖垛)(草垛)(柴垛)
【巧记有方】脚踢云朵。
【例句展示】他冷得直跺脚。
【歇后语】菩萨跺脚——妙(庙)极(急)了
【书写指导】左小右大。“ ”布白均匀;“朵”上收下放。s?o嫂
【生字释义】哥哥的妻子。
【辨字组词】嫂(嫂子)(嫂夫人)(军嫂)
搜(sōu)(搜索)(搜救)(搜捕)
【巧记有方】搜一半,要一半。
【例句展示】我的嫂子是一名工程师。
【歇后语】顺得姑来失嫂意——难得两全
【书写指导】“叟”上下对正,上部上宽下窄,“又”捺伸展。kuà挎
【生字释义】胳膊弯起来挂着东西。
【辨字组词】挎(挎包)(挎篮子)(挎提包)
跨(kuà)(跨越)(跨过)(跨省)
【巧记有方】夸口用手。
【例句展示】我背上挎包去旅游。
【歇后语】猪八戒挎大刀——邋遢(lā tà)兵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捺舒展,“亏”不宜大。lán篮
【生字释义】用藤、竹、柳条等编的盛东西的器具,上面
有提梁。
【辨字组词】篮(菜篮子)(投篮)(篮球)
蓝(lán)(蓝天)(瓦蓝)(蓝图)
【巧记有方】竹子掩牢房。
【例句展示】现在提倡用菜篮子去买菜,绿色环保。
【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
【书写指导】上扁下长,“皿”的下横稍长,托住上部。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谊”读“yì”,不要读成“yí”。
2.“嫂”右上半部分是“臼”,中间加一竖,书写时要注意“竖”要通到下边,与下边的“又”相接。“噩”字笔画较多,要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要注意疏密匀称,将字写美观。新词解释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打糕:把大米或江米蒸熟后,放在石臼里打成糕,与我国的年糕相似。是朝鲜人喜欢吃的一种食品。
同归于尽:归,走向。尽,灭亡。一块儿走向毁灭。近反义词近义词:
温暖——暖和 看守——看管
担心——担忧 刚强——坚强
焦急——着急 崎岖——坎坷
侦察——侦探 深情厚谊——情深义重反义词:
温暖——寒冷 崎岖——平坦
刚强——软弱 难过——高兴
困难——容易 封锁——解除词义辨析 情谊——情意 课文解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句解:“大娘”,多么亲切的称呼。这个祈使句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着离别的气氛,为整篇课文定下基调。]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句解:志愿军战士为大娘的身体担心。这里的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喻。]为什么摇头呢?[句解: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nī)忘怀?不,永远不会。[句解:这里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①[句解:志愿军战士1950年入朝,1958年回国,历时八年,正因为时间长,才和朝鲜人民建立了深情厚谊。]记得五次战役(yì)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句解:“带着、顶着、冒着、穿过”这些词写出了大娘送打糕的危险和艰难。“雪中送炭”是说志愿军在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朝鲜大娘给予了帮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炭”是指食物。]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句解:“防空洞”,为了防备敌人空袭减少损害而挖掘的洞;“唯一”,只有一个;“丢、背”说明在危急时刻,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自己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yì),我们怎么能忘怀?[句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是夸张的说法,说明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的情谊深。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我们对大娘对志愿军“胜过亲人”的爱难以忘怀!]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志愿军向大娘告别,追忆了大娘给战士们送打糕,大娘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的事。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yáo)》吧!②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
刚强的孩子啊!③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
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
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句解:“故意”一词表现了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斗争很有智慧,讲究方法。]你乘机钻进屋里,④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è)耗(hào),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句解: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小金花的刚强,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却将悲痛转化为力量,誓与敌人抗争到底,与前文相照应。]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⑤[句解: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主要叙述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大嫂(sǎo)⑥,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⑦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kuà)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句解:“前沿阵地”很危险,随时可能遭到炮弹的袭击,但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伟大的精神令人感动。]不料敌
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
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⑧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和大嫂话别的情景。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挖野菜失去了双腿,付出了血的代价。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句解: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眷念”。]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⑨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⑩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主要描写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分别时深深的眷恋。抗美援朝 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知识链接释疑解惑①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是感叹句。文中使用大量的感叹句,你知道有什么好处吗?
加强语气,能更好地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以及志愿军战士对老妈妈的关心体贴,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②哪个字说明小金花爱唱歌?小金花的哭表现了什么?
“再”说明小金花平时爱唱歌,经常唱歌给志愿军听。但送志愿军时,她难过得歌也唱不出来了。小金花的哭,表现了对志愿军的依依不舍,更表现了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③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点出小金花“刚强”的性格特点。④从小金花的“乘机”和“钻”中可以看出其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从“乘机”“钻”可以看出小金花很机智敏捷,与妈妈配合默契(qì),还可以看出小金花很勇敢,一点儿也不害怕敌人。⑤小金花的妈妈牺牲时她没有哭,而“今天”她却哭了,这说明了什么?
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悲与恨、沉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妈妈牺牲时她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⑥前来送行的人很多,为什么志愿军只向大娘、大嫂、小金花这些女人道别?
送行的人中以女人居多,男人们有的在战争中牺牲了,有的还在前线守卫。课文选取了女人中的老年人(大娘)、中年人(大嫂)、儿童(小金花)为代表,是以点代面的写法。⑦写“几十里”“崎岖”的山路是为了说明什么?
“几十里”指路途遥远,对于架着双拐,背着孩子的大嫂来说,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更加的艰难,足以说明大嫂与志愿军的情谊深厚。⑧“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这里用反问句有何表达效果?
“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这是血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用反问语气是强调的意思,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⑨从第5自然段的两个“再”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两个“再”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念之情,进一步说明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牢不可破。⑩文章中能反映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事件有哪些?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大娘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被炸断了腿。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精心选择材料。本文作者为了表现“赞扬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一中心思想,精心选择了材料。分别叙述了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真挚情谊。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大家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如此感动。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已经超越了朋友的境界。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和平永驻人间!
课内:
慈母 温暖 挎着 情谊 唯一 乘机
刚强 代价 血泊 忘怀 战役 封锁
暂时 噩耗 崎岖 洒过 停留 防空洞
深情厚谊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偷偷地靠近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课外:
关于送别诗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