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第五单元 19 草船借箭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借箭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重点)
4.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难点)要求会写的字dù妒
【生字释义】因为别人好而忌恨。
【辨字组词】妒(嫉妒)(妒火)(嫉贤妒能)
炉(lú)(火炉)(炉子)(煤炉)
【巧记有方】一“户”“女”人家。
【例句展示】嫉贤妒能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成语在线】妒火中烧
【书写指导】左部“女”横不出头;右部撇为竖撇。jì忌
【生字释义】①嫉妒,憎恨;②怕,顾虑;③禁戒。本课
“妒忌”的“忌”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忌(切忌)(忌酒)(肆无忌惮)
意(yì)(意义)(大意)(意思)
【巧记有方】记一半(己),忘一半(心)。
【例句展示】与人相处,切忌怀疑。
【成语在线】投鼠忌器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心”稍扁,中点在卧钩中间。cáo
曹【读音提醒】不要读成“cháo”。
【生字释义】①等辈;②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③姓。
本课的“曹”应取义项③。
【辨字组词】曹(尔曹)(吾曹)(姓曹)
冒(mào)(冒烟)(冒失)
【巧记有方】一“日”歌“一曲( )”。
【例句展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谚语链接】身在曹营心在汉。
【书写指导】上部“口”上宽下窄,四横四竖布白均匀。dū督
【生字释义】监督指挥。
【辨字组词】督(监督)(督察)(督战)
瞥(piē)(瞥见)(瞥一眼)
【巧记有方】“叔”叔的眼睛(目)看得紧。
【例句展示】如果失去了一定的监督,很多不良的现象便会滋生。
【成语在线】平原督邮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又”的捺伸展有力,结构紧凑。gān甘 【生字释义】①自愿,乐意;②甜,甜美。本课的“甘”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甘(甘甜)(甘愿)(甘霖)
世(shì)(去世)(世纪)
【巧记有方】“甜”去舌(甘),味更浓。
【例句展示】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
【成语在线】甘拜下风
【书写指导】第一横要长,左竖略比右竖短些。lǔ鲁【读音提醒】不要读成“nǔ”。
【生字释义】①姓;②粗野,莽撞;③山东的别称。本
课的“鲁”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鲁(鲁莽)(粗鲁)(鲁国)
兽(shòu)(野兽)(走兽)
【巧记有方】“鱼”儿游到太阳(日)上。
【例句展示】做事千万不能鲁莽。
【书写指导】中横长,“田”字上宽下窄,“日”要方
正。
yán延【生字释义】①伸展变长;②展缓,推迟。本课“迟延”的“延”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延(延长)(延伸)(蔓延)
廷(tíng)(清廷)(宫廷)
【巧记有方】诞生无言,长寿可观。
【例句展示】比赛很精彩,延长了很久才结束。
【成语在线】绵延不断
【书写指导】“廴”横折折撇的角度要均匀,捺较长。màn幔【生字释义】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
【辨字组词】幔(布幔)(帷幔)(窗幔)
漫(màn)(漫画)(漫游)
【巧记有方】一条毛“巾”“又”用了四(罒)天(日)。
【例句展示】舞台上的帷幔渐渐拉开,演出终于开始了。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又”字捺笔要充分伸展。sī私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shī”。
【生字释义】①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②
秘密而又不合法的。本课“私自”的“私”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私(私有)(走私)(私人)
和(hé)(和气)(和平)
【巧记有方】“禾”边三角(厶)作记号,你的我的莫混淆,
和公相对分清了。
【例句展示】走私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但是总有人铤而走险。
【书写指导】“禾”的末笔为点;“厶”偏上,点应稳住重心。zhài寨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ài”。
【生字释义】①防守用的栅栏;②旧时指驻守的地方。本课“
水寨”的“寨”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寨(营寨)(寨主)(安营扎寨)
赛(sài)(比赛)(赛跑)(竞赛)
【巧记有方】“塞”缺“土”属“木”。
【例句展示】山里边有座很漂亮的村寨。
【成语在线】安营扎寨
【歇后语】牛群回山寨——前呼后拥
【书写指导】“宀”宜宽而覆下,“ ”书写不宜过长。léi擂
【生字释义】①打;②研磨。本课“擂鼓”的“擂”应取
义项①。
【辨字组词】擂(擂鼓)(自吹自擂)
雷(léi)(雷电)(打雷)
【巧记有方】用手“扌”“雷”死你。
【例句展示】台下的观众在为运动员擂鼓呐喊。
【成语在线】大吹大擂
【歇后语】擂鼓配唢呐——吹吹打打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田”要比“雨”窄。nà呐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là”。
【生字释义】大声喊叫助威。
【辨字组词】呐(呐喊)(呐喊助威)
内(nèi)(内外)(内容)
【巧记有方】“内”前一张嘴(口)。
【例句展示】校运动会上,同学们都在观众席上为运动员摇旗
呐喊。
【成语在线】摇旗呐喊
【歇后语】唢呐里吹出笛子调——想(响)不到一块
【书写指导】右部“冂”下框书写略宽,“人”撇上露。yuán援
【生字释义】①引,牵;②帮助,援助;③引用。本课
“支援”的“援”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援(援引)(援助)(支援)
暖(nuǎn)(温暖)(暖气)
【巧记有方】老虎爪( )下有一友( ),马上伸手
(扌)来解救。
【例句展示】这幢学校是我们公司援建的。
【成语在线】孤立无援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第一横较短,第二横稍
长。chéng丞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chén”。
【生字释义】[丞相]古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官吏。
【辨字组词】丞(县丞)(丞辅)(丞相)
承(chéng)(承认)(承诺)
【巧记有方】一水弯曲流( )大坝堵“一”头。
【例句展示】秦朝丞相李斯是著名的政治家。
【书写指导】横撇和捺要舒展,最后一横要平直。要求会认的字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擂”在本课中读“léi”,不读“lèi”;“丞”读“chéng”,不读“céng”。
2.“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巳”;“援”的右面是“爰”,不是“爱”;“丞”的笔顺是: 。新词解释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都督:古时的军事长官。
迟延:耽搁,拖延。
疑惑:本文指心里不明白。
调度:调用。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义指曹操因江上雾大,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丞相:古代辅佐君王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近反义词近义词:
才干——才智 商讨——商议
推却——推辞 探听——打听
委托——委派 惩罚——处罚
疑惑——怀疑 迟延——拖延
紧急——紧迫反义词:
推却——接受 紧急——松缓
连接——断开 惩罚——奖励
迟延——抓紧 齐全——短缺词义辨析 商议——商讨 课文解读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段析: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①,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句解:周瑜以公事为托词,“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足见周瑜的狡猾。诸葛亮不仅不推却,反而一口答应,完全出乎周瑜的意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胆识过人。]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句解:“只要三天”,诸葛亮的语气非常肯定,充满了信心,更进一步显示出诸葛亮非凡的胆识和才干。]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②[句解:周瑜步步紧逼,以都督的架子和权势来威胁诸葛亮,诸葛亮毫不畏惧,立下军令状。这一回答,正合周瑜之意,他以为诸葛亮进了他的圈套。]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段析:写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主要写草船借箭的原因。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③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句解:写周瑜命工匠们故意延迟来陷害诸葛亮,至此周瑜妒才忌能,想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已暴露无遗。]
段析:写周瑜吩咐军匠们故意延迟来陷害诸葛亮。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màn)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句解: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设置悬念,让人不禁想知道他到底怎样用这些东西造出十万支箭,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④
段析:写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并要求他保守秘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líng)毛、胶漆这些材料。⑤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段析:写鲁肃向周瑜汇报情况,绝口不提借船的事。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只请鲁肃帮忙,巧妙地作好借箭准备。 鲁肃私(sī)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请到船里。[句解:“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排比句式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秘密”也说明诸葛亮心细如发,关键时刻,诸葛亮不想节外生枝。]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句解:良机已到,只等取箭,几句对话表现了诸葛亮胸有成竹。]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句解:因为雾大,为了整体行动,不让船走失,所以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接起来”。]
段析:这段写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句解:这是借箭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正因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会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放箭。]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zhài)。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léi)鼓,一边大声呐喊。[句解:“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为的是受箭面积大;而“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又是为了虚张声势,吸引曹军放箭。]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
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句解:鲁肃的“吃惊”与诸葛亮的谈笑风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诸葛亮沉着镇定,因为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大雾天,
必不敢出兵,所以才会如此轻松地“饮酒取乐”。]
段析:这段写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nǔ)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⑥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句解:多疑谨慎的性格让曹操不敢出兵,曹操的举动也印证了之前诸葛亮的判断,再次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句解:“箭”像“下雨”,说明曹操射出箭的数量很多。]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句解:把船掉过来“受箭”一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箭,同时也是为了保持船体的平衡,而“擂鼓呐喊”则是为进一步迷惑曹操,让曹操摸不清虚实。诸葛亮的高超军事才能此时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段析:这段写曹操因为雾大,不敢出兵,只得命令弓弩
手放箭防守。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
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chéng)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⑦,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段析:写诸葛亮借箭成功,顺利返回。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主要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
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⑧,我真比不上他!”⑨[句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主要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三国演义》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是对于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虽然不是都符合历史事实,但对他的智慧和才干是应该承认的。知识链接释疑解惑①周瑜是真心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计害人。因为诸葛亮当时是到东吴协助孙权,共同抵御曹操。而周瑜妒忌其才能,所以他假以商议军事来陷害诸葛亮。②从第2段两人的对话中反映了当时两人各自怎样的心理?
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他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反映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沉着应对,不仅不推却,反而一口应承下来,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将计就计、才智过人的气势。③鲁肃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他的话承上启下,同时通过鲁肃之嘴说明三天造十万支箭的难度之大。④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诸葛亮心明眼亮,早已识破周瑜的险恶用心。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其提借船之事。说明他办事机智、谨慎,毫无破绽。⑤鲁肃给周瑜的报告说明了什么?
鲁肃果然没有把这事告诉周瑜。说明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任。⑥写曹操的言行有什么作用?
写曹操的多疑谨慎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⑦曹操知道自己上当之后,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你想一想,写一写。
示例:他可能很生气,觉得这是一个奇耻大辱,会暴跳如雷:诸葛亮真气死我也,有机会抓住他,一定要将其碎尸万段;他可能很惋惜:假如诸葛亮能为我所用,那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啊!⑧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①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有大雾。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多船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③他算好了人:鲁肃忠厚守信,特地向他借船;曹操谨慎多疑,不会贸然出兵。④他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会生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回去后好向周瑜解释。⑨结合全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是一个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用语言描写突出人物性格。语言描写又叫对话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本文注意用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试图用短期内造箭的阴谋陷害诸葛亮。双方的一番言语,突出了人物性格:周瑜面善心毒,暗藏杀机,为自己的计谋将得逞而喜形于色;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公无私。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些琐碎杂事而背信弃义。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从小就应该孜孜不倦,勤奋好学。课内:
妒忌 迟延 疑惑 吃惊 虚实 吩咐
才干 推却 调度 呐喊 私自
军令状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大雾漫天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课外: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