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联系前一篇阅读材料,理清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过程。
3.了解多媒体电脑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4.辨别信息的良莠,正确利用信息,吸取健康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活动指导1.会认“烽、庸、刊、逆”等14个生字。
2.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重点)
3.了解现代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重点)
4.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难点)1.认真读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和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和同学交流。
2.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帮助调查:活动方案3.我们经常从电视或网络上获取信息,但这些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会有一些不好的效果。请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
4.通过其他活动,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要求会认的字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础”“署”“灼”“憧”均是翘舌音,读音分别为“chǔ”“shǔ”“zhuó”“chōng”。
2.“署”与“暑”要区分开,上面不要写成“曰”。新词解释昏庸:糊涂而愚蠢。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承担任务的人。
工艺: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
灼痛:像火烧一样疼痛。
恶作剧:捉弄耍笑,使人难堪的行为。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梦想成真:梦想的东西实现了。
如临大敌:好像对着强大的敌人。
故伎重演:老花招、老手法的再次表演。
信息高速路:指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能够高速运行的通信网络。
天涯若比邻:若:好像。虽然远在天边,但却如同邻居。近反义词近义词:
荒唐——荒诞
凝视——注视
控制——操纵反义词:
荒唐——真实
利用——废弃
控制——失控词义辨析神奇——神秘
课文解读1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烽(fēng)火戏诸侯(hóu)
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后期,有一个昏庸(yōng)无能的周幽王。[句解: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周幽王的特点是昏庸无能。]他为了讨宠(chǒng)妃(fēi)褒(bāo)姒(sì)的欢心,竟听从了一个大臣荒唐的建议,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句解: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只有战时才用。这的确是个“荒唐的建议”,更反映了周幽王的“昏庸无能”,把国家大事当做儿戏。]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句解:“火速”,反应很快,也表明“烽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重要方式。]后来发现平安无事,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句解:这是“戏弄诸侯”。]褒姒见到各路诸侯如临大敌,率兵奔来跑去,一阵忙乱,不由得一笑。褒姒笑了,周幽王高兴万分,给出主意的大臣以重赏。[句解:“一笑”足见周幽王的昏庸,“一笑”也笑寒了各路诸侯的心,这是西周灭亡的一个原因。]不料后来敌军果真进犯京城,虽然周幽王及时派人点燃了烽火,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jì)重演,个个按兵不动。①结果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从此灭亡。[句解:说明故事的结局。]
段析:写2700多年前的西周后期,周幽王点燃烽火讨宠妃欢心,结果使国家灭亡的故事。
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烽火传递信息了。②
段析:这段话是说我们先人早在2700多年前就利用烽火传递信息。“我们胜利了!”
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平原打败了波斯侵略(lüè)军。[句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这是一个让人高兴的好消息!]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地跑了40多千米,将胜利的消息传到雅典,从而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句解:写菲迪皮茨将胜利的消息传到了雅典。“一刻不停”“40多千米”表达了菲迪皮茨无比高兴和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菲迪皮茨顽强的毅力。]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就累死了。他拼命跑了40多千米,只为了一个目的:传送“我们胜利了”的信息。③[句解:“拼命”赞扬了菲迪皮茨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将消息传回去的英雄品质。“我们胜利了”加上引号表示引用。]
段析:写古希腊人用奔跑的形式传递“我们胜利了”的消息,最后累死了。装在瓶子里的信
你知道吗?在茫茫大海中,漂流的瓶子也扮演过“信使”的角色。[句解:用问句开头,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阅读的兴趣。“信使”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1492年,哥伦布率领探险队到达美洲的一个小岛,在岛上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以后,他于1493年起程返回欧洲。返航前,他担心自己乘坐的帆船回不到西班牙,就给西班牙女皇写了一封信,连同他绘制的一张美洲地图一起密封在一个瓶子里,投入大西洋,期望这个瓶子能漂流到西班牙。[句解:“一封信”和“绘制的一张美洲地图”是哥伦布传递信息的内容,哥伦布将它们封在一个瓶子里,期望瓶子能漂流到西班牙。]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00多年,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被人发现。这封信的传递时间之长,也可算是一个世界之最了。④⑤[句解:“300多年”表明这封信传递时间太长了,也说明漂流瓶传递信息是古代传递方式的一种,但是很不稳定。]
段析:写哥伦布在大海中利用漂流的瓶子传递信息。2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折花逢驿(yì)使,寄与陇(lǒng)头人。”[句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折花恰遇传送信件的驿使,请他把花送给远方的亲人。]古时候,人们要给远方的亲友送去问候,大多要依靠驿差(chāi)的长途跋涉。到了近代,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逐渐问世,世界上有了邮政系统,信件、报刊(kān)都可以通过这些交通工具运往世界各地。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信息传输比以前更方便、更快捷了。[句解:写近代的信息传递非常方便、快捷。]
段析:简洁地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随后很快普及开来。[句解:写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并很快普及。说明多媒体电子计算机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应用非常广泛。]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把全世界的计算机联网,让人们可以随时接收任何地方传来的文字、声音和图像,这个计划受到各国的重视。[句解:写美国政府的计划受到各国的重视。]如今,坐在家中的计算机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外的友人便可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电子贺卡。⑥[句解:“轻点”“万里之外”“瞬间”等词表现了“信息高速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⑦[句解:有了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人连成一家,虽然远在天边的国家或亲人,但如同邻居一样近已经不再是梦想了。]
段析:这一自然段写现在人们用因特网传递信息快捷方便。3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北京的一位小学生在2000年新年来临之际,通过多媒体电脑制作了一份“绘声绘色”的电子邮件,发送给远在美国的表姐,教她学唱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⑧[句解:“绘声绘色”这里指既有声音又有图片,很生动逼真。说明多媒体的功能很强大。]
段析:写一位小学生自己制作了一份电子邮件发给表姐。
本来制作像这样有声有色的作品,只有音像公司才能办到。[句解: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很大。]然而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完成把自己的声音和相关的图像录制在电脑里的复杂“工艺”。[句解:“工艺”加引号表示特定含义,表明多媒体电脑操作便捷,做出的东西质量很高。]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啊!而使这一梦想成真的基础是多媒体电脑。[句解:“奇妙”“梦想成真”写出了多媒体电脑作用很大。]
段析:写多媒体电脑完成了以前只有音像公司才能完成的工作。
多媒体电脑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机互动。[句解:写“人机互动”是多媒体电脑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唱歌,除了把歌词、歌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为了让表姐有兴趣学唱,她又动脑筋,画了许多家人相聚的感人场面。最后她通过“信息高速路”发送给了远方的
亲人。[句解:这部分具体介绍了这个小学生是如何做到人机互动的。]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⑨[句解:这句话直抒胸臆,将多媒体电脑比作神奇的魔术师,赞美了多媒体电脑功能多、作用大。]
段析:写这个小学生是如何完成电子邮件的。4 网上呼救
1997年的一天,美国德克萨斯州登顿县12岁的男孩桑恩,放学回到家里,在电脑前坐下,进入网上聊天室闲谈。
段析:写桑因进入网上聊天室闲谈。
快6点钟的时候,他准备离开聊天室,忽然看到一个署(shǔ)名苏珊(shān)的女孩用黑色粗体大字“喊”道:“有人能帮助我吗?”
桑恩按键打出:“出了什么事?”
片刻之后,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桑恩皱了皱眉头,他想,这肯定是恶作剧。 可是字句继续在屏幕上出现:“请帮助我,我呼吸困难,左半身没有感觉,坐在椅子上无法离开。”桑恩十分反感,他讨厌别人拿瘫(tān)痪(huàn)来开玩笑。他刚准备关机,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万一她真是急病发作呢,我得帮助她。”
段析:写桑恩看到求救信息,决定帮助她。
这个求助信号并非恶作剧。苏珊是芬兰赫(hè)尔辛基一所学院的学生。[句解:交代苏珊的身份。]当时她在图书馆的互联网络中查找资料,忽然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zhuó)痛。这是她自小就有的怪病,疼起来直穿骨髓。[句解:介绍苏珊的患病情况。]严重时,她只能坐着,不能行走,两肋(lèi)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句解:“不能行走”“呼吸困难”说明苏珊当时的病情十分严重,非常危险。]
段析:交代了苏珊的身份和她当时的严重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楼只有她一个人。离她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她只要稍稍一动,全身便灼痛难当。怎么办呢?爬过去吗?不行,太远了。 [句解:这一段话写苏珊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最后一句话是设问句。]突然她灵机一动,想到可以从互联网
上得到帮助。她强忍疼痛,进入网上聊天室,打出了求助的信息。[句解:写苏珊通过互联网发出了求助信息。]桑恩凝视着苏珊刚刚发出的信息,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哮喘发作时那种痛苦的感觉。
他赶紧问道:“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句解:一个在美国,一个在芬兰,说明互联网已将全世界连在了一起。]他非常吃惊,又问道:“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苏珊头晕眼花,但仍能看到桑恩的问题。她怕的就是别人误会她的求助是在开玩笑。她把身子向右倾斜,以减轻左半身的刺痛和麻木,然后打出清楚的信息:“我向你保证,我不是开玩笑,请救救我。”[句解:写苏珊向桑恩保证不是开玩笑,希望得到救助。]
段析:写桑恩了解到苏珊这时在芬兰,希望得到救助,不是在开玩笑。
桑恩和母亲商量了一下,决定打电话给县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吩咐桑恩,让苏珊把她所在地的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传过来。然而几分钟过去了,屏幕上仍无回答。[句解:桑思的处置方法很正确、很恰当。]桑恩心急如焚(fén),打出:“快点呀,跟我讲话!”终于,一串数字出现在屏幕上,那是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
段析:写苏珊终于将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传过来了。
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我们已经打了求助电话。”
段析:写桑恩打出求助电话。
苏珊过了好久才回答:“痛。痛得更厉害了。”[句解:连用两个“痛”,说明苏珊的病情在加重,处境十分危险。]
桑恩两眼紧盯着电脑屏幕,他让苏珊说出所在的地址。过了好一会儿,电脑上出现了苏珊打出的地址。[句解:“过了好一会儿”说明苏珊这时病情严重,好不容易才传出地址。]
“她在学校里!”桑恩喊道,[句解:“喊道”写出了桑恩得到苏珊地址时的兴奋心情。]然后读出那个地址。这时的芬兰已是凌晨两点多了。几十分钟后,紧急救援人员赶到了那所学校,救出了苏珊。
段析:写苏珊终于获救了。
四天后,登顿县司法行政长官接到赫尔辛基方面的来电:“多亏那位互联网上的朋友。苏珊已获得医疗救助,情况良好。”⑩⑾[句解:写苏珊获得救助,也表明了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段析:写芬兰赫尔辛基方面来电感谢桑恩。5 把握自己
——在“警惕(tì)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
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前不久,一名高三学生在一家网吧玩游戏时不幸猝(cù)死。[句解:写一名高三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时不幸猝死。]经医生现场鉴定,这名学生猝死时脸色发白,心跳、脉搏、瞳(tóng)孔反射等生命体征全无,属于典型的因过度兴奋而引发心脏病的死亡。[句解:写这名学生死亡的原因。]
段析:用一个反面事例说明在网吧玩游戏对人的危害大。
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yuān)。[句解:这句话写出了网络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它可以培养一些人使其成为有成就的人,也可以引诱一些辨别是非能力差的人走向死亡。]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dú)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tǐng)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jié)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句解:用排比句式写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很大。]
段析:通过列举一些事实说明网络游戏和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学生的毒害很大。
青春年少的我们憧(chōng)憬(jǐng)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句解:希望青少年掌握好自己的未来,让自己的人生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所奴(nú)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fù)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jǐng)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⑿
段析:希望同学们正确利用好网络资源,不要被网络所控制、奴役、束缚。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nì)耳利于行。”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告别网吧,把握自己。把握自己,就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⒀
段析:希望同学们告别网吧,把握自己。运用一组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谢谢大家!释疑解惑①诸侯们虽望见烽烟却个个按兵不动,从中可以看出烽火传递信息的弊端在哪里?
传递的信息太单一,不能详细准确地传递信息,这样就可能会误大事。②你知道什么是烽火吗?烽火在古代起什么作用?
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点的烟火。烽火在古代起传递信息的作用。③利用人来传递信息的弊端在哪里?
如果人走得慢了,会耽误事,如果跑快了,又没有充沛的体力保证跑完全程,利用人来传递信息只适合短距离的传递。④利用瓶子漂流的方式传递信息的弊端在哪里?
传递速度慢,传递时间长,甚至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出去。⑤古人是用什么传递信息呢?效果怎么样?
用烽火、人力、漂流瓶等方法。传递的信息量小,速度慢,有时会误事。⑥说说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邮政系统,靠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现代,发明电报、电话;当代,依靠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⑦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句,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文章开头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古代的人们大多靠驿差的长途跋涉来传递信息。结尾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现今信息传递方便,快捷。⑧文章中“绘声绘色”“声”“色”分别是什么?
“声”指的是录下的歌声。“色”指的是画出了许多家人相聚的感人场面。⑨本文让你了解到多媒体电脑有哪些功能?
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⑩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体会?
通过这次网上万里大营救,我体会到了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整个营救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⑾读了前四篇文章,你了解了古代和现代分别靠什么传递信息吗?二者有什么区别?
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等形式,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古代传递速度慢,现代靠网络传递速度快,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⑿如果你身边也有同学沉迷于网络,你会怎样劝他们?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负面的东西,如网络游戏、不健康的网站等。这些东西就像精神鸦片,一旦染上就会上瘾,让我们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如果执迷不悟继续沉迷于网络,后果将不堪设想。⒀阅读了这篇演讲稿,你有何感想?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和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一文通过介绍我国先人、希腊人及哥伦布用不同方式传递信息的故事,使我们明白自古以来人类对信息传递就很重视,但方式比较落后。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一文通过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我们懂得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高速路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已不是梦想。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一文通过介绍北京一个小学生利用电脑制作绘声绘色的电子邮件的故事,告诉我们电脑的功能是很神奇的。
《网上呼救》一文通过写美国12岁的少年桑恩通过网络救助了一位远在芬兰的女孩的故事,告诉我们网络的作用是很了不起的。
《把握自己》一文通过写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使青少年走向深渊的事实,告诉我们网络有害人的一面,青少年必须正确把握自己,不要做网络的奴隶。1.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了各种说明方法,如: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来说因特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从古代到当代,传递信息方法的发展过程。
2.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将因特网的作用,小学生上网的优劣说明得清楚、明白,让人读来受益匪浅。学习了课文,了解了信息传递的发展史,知道了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从网络中获取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剔除一些对我们的成长不利的信息,只有正确使用网络,我们的学习才能进步。课内: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古时候,人们要给远方的亲友送去问候,大多要依靠驿差的长途跋涉。课外:
关于描写动作的词:
昂首阔步 横冲直撞 蹑手蹑脚 欢呼雀跃
鬼鬼祟祟 载歌载舞 手疾眼快 落荒而逃
鱼贯而入 动如脱兔 大步流星